风尘闺秀
伊斯兰堡的美丽,对于本不抱希望的我们来说,十分意外。
孟广美: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了。来这里之前,已经听说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都市,但到达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整齐、干净还有它的美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进入巴基斯坦的境内之后,经过了几个小都市以及城镇,那里的尘土飞扬跟交通秩序的脏乱,让我们印象极其深刻,所以我们没有想到伊斯兰堡跟其他的地区有如此天壤之别,简直就像另一个世界一样。
伊斯兰堡像是藩篱中的一个城市,它与外部的环境迥然是两个世界,这里不但没有厚积的尘土,而且空气清新、规划整齐,绿地、草坪随处可见,这也就很容易理解到为什么巴基斯坦人要在建国14年后舍弃旧都卡拉奇,而选择位于马拉山脚下的伊斯兰堡。此外,巴基斯坦还找到了当时欧洲著名的一群建筑设计师,在1965年建成了这样一座具有伊斯兰风情的、世界上最年轻的“进口”城市。
孟广美:这座圆顶建筑是一种富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色彩的建筑,原本它叫做总理秘书处,但是1997年谢里夫上台之后,他为了要表示廉政,决定要把它拍卖出去,能够增加一点政府的库收。但因为这栋建筑不但造价不菲,而且保养的费用也非常地高,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仍然乏人问津。当初拍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要表示廉政,但最大的讽刺是,谢里夫在1999年10月12号被逮捕,法院对他起诉的一个罪名就是搞腐败。
伊斯兰堡市内极富伊斯兰文化色彩的建筑众多,还有费萨尔清真寺,巴基斯坦的回教教徒每天要在这里作5次祷告。众所周知,巴基斯坦和印度原来同是一个国家,都属英殖民地。后来由于宗教的冲突致使印度国大党与全印穆斯林联盟发生分裂,于1947年通过了“蒙巴顿”方案,把英属的印度“一分为二”,而巴基斯坦在1948年8月宣告独立。在巴基斯坦独立,印、巴分家的时候,也曾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交换。在印度的回教徒纷纷迁入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也迁回了印度,双方交换的人口共达1200万,而在途中死亡的人数差不多有60万。
孟广美:刚刚搭巴士在城里绕了一圈之后,我们发现,也许正因为伊斯兰堡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所以整个街道规划得非常好,而且绿化也非常地漂亮。后来我们才得知原来伊斯兰堡本身以前是一个丛林,他们在这片丛林里做一些街道的规划、区域的规划,所以不同区之间的绿化都非常非常地漂亮。现在我们在路上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清真寺,叫费萨尔清真寺。费萨尔清真寺是全巴基斯坦最大的一个清真寺,而且听说它是由沙特阿拉伯的国王捐赠出来的,他的设计师也是来自土耳其的。
来到巴基斯坦,自然不能错过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市场,我们走进了一家卖“披巾”的商店。
孟广美: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在质料方面有一些区别,比如这件是开司米60%的丝,所以这一条就要1600卢比,果然摸起来质感是比较好的。店主说这件披巾里面有80%的纯毛,20%的开司米丝,大概是质地最顶级的,一条就要3000多卢比,差不多折合六七十美金。刚才那一条上面有绣花的也不过才1200卢比,才二十几美金而已,这个差价真的是非常大。
事实上巴基斯坦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伊斯兰教国家,并不像在伊朗时强制性要求外地女游客围上头巾。
孟广美:我觉得伊朗跟巴基斯坦最大的差别就是到了巴基斯坦之后,是不用再围头巾的,不过街上的男男女女还是包得严严实实,我想主要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风沙很大的缘故,他们并没有硬性规定说女孩子一定得包头,你高兴包你就包,你不高兴不包也没有关系。
开车继续前行,一下车就到了伊斯兰堡最大的一个传统市场,这里除了卖牛、卖羊、卖鸡之外,不少人在煮着当地传统的食物。
孟广美:我本来以为这个伊斯兰教的国家,应该是主要以羊肉为主的,后来听说原来在他们这里,如果有人到你家里做客你请他吃羊肉的话,这是最高档的待遇,就好像一个中国人到人家家里做客,人家请你吃虾吃甲鱼这么高级的东西,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主食还是以饼为主,小麦饼,里面的佐料有西红柿、洋葱。
在集市一个角落的小吃店里面,我们发现了当初刚进巴基斯坦时尝过“馕”,它其实是豆类食品。在巴基斯坦有另外一种更薄的饼,薄薄的一片,是用麦做的,没有发酵过,吃起来更加结实,也比较不容易饿。
有意思的是,当地人的习俗是用右手进食。他们说因为左手不纯洁,所以一定要用右手吃东西,而不可以用左手抓东西。
孟广美:听说当地的穷人每餐只能吃这个豆子夹饼,基本上有钱人才可以吃有肉的东西。刚才我们的导游点东西的时候,他不好意思点肉,他只点了一盘豆子跟一盘酱而已。所以后来我们要求他,他才又点了一个羊肉出来。
伊斯兰堡市里拉瓦尔湖旁有一座夏克巴里山闻名中外,主要原因是这里有一片“友谊林”。
孟广美:这里大概是我在伊斯兰堡看过的最漂亮的一个林子,除此之外,这个林子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意义,当地人称这片林子为“友谊林”,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拜访巴基斯坦的时候亲手种下了第一棵乌桕树,他们也称之为“友谊树”。后来也就变成一个传统,所有各国元首及政要来这边拜访的时候,就会自己在这儿亲手种下一棵树,所以就造就了这么一片茂盛的林子,现在就让我们去找一找,到底周恩来总理种的树在什么地方。
园里有位55岁的老人,名叫伊克巴尔,他在这里护树、浇水已经整整24年,他说自己对周恩来总理40年前种的这棵树格外精心照顾。
翻译:他说这是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种的树,他每天都是非常精心地照顾,给它浇水,给它修剪,旁边还种了这棵矮的东西。
孟广美:这是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2月21日的时候来这里种的树。
翻译:是第一次访巴的时候。
周恩来总理前后曾经5次访巴,也使得中巴友好的关系达到了顶峰,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常常会说,中巴友谊万岁。
孟广美:自从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巴基斯坦种了第一棵友谊树之后,那一片友谊林已经被后来的国家元首们陆陆续续给种满了,现在他们重新开辟了一个新的友谊林,现在看到的就是江泽民主席在1996年12月的时候来到巴基斯坦种下的一棵南洋杉。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