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花园
又是一场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新德里①。
孟广美:10小时的长途驾驶,相比上次我们入巴基斯坦境内的17小时,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这次也非常不易,为什么呢?因为上次我们要跟些什么驴呀、牛呀、马呀的抢道,进入印度境内之后,就要跟一些大卡车,还有很多小摩托车拼命,可以说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除此之外,我们6辆车子还要互相掩护,才能够顺利地在10个小时之内开完500公里。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是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城,由于建城建得早,后来又在旧德里的基础上盖出了新德里。所以可以说是兼具古典与现代风情,这不仅可以从城中历代帝国的遗迹口看出,印度人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也表露出新旧交织的独特风貌。
新德里素有“花园”之称,据说当年两位设计者鲁特百斯以及贝克在规划新城的时候,只有两大考虑:第一要符合殖民政府的行政需要,第二则是要为官员以及他的亲友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并没有考虑到预留空间,这给以后新德里的扩建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盂广美:这就是印度的总统府了,大家可以看到,印度的总统府非常可爱,它是两边对称的,而从总统府一路延伸到印度门,这条路非常非常漂亮,叫做“国王大道”。听说印度总统是乘马车上班的,也就是6匹马一起拉着他,但是可能因为最近印巴关系比较紧张,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总统开车上班了。1月6号就是印度的国庆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在做一些准备,开始种花了,也开始做一些看台。每年所有的重要庆典,全部都是在这里的广场上举行的。
一进入印度,马上可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于宗教的热情和虔诚。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在本土拥有6亿多的信徒,是由印度最古老的婆罗门教派逐渐发展而来。包容性十分强,在后期还吸收了部分佛教的理论。
孟广美:在印度有80%以上的人,都是信奉印度教的。我们现在来到一座印度教堂前面,它整个规模跟锡克教的教堂相比,就显得大很多了。说到印度教,就我自己的理解和从书上了解,我真的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也是一个很矛盾的宗教。它既是一个非常讲究纵欲享乐的宗教,也是自我折磨的禁欲的宗教。就像马克思先生曾经说的,印度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而且印度人特别相信生死轮回以及因果循环。这里的人基本上是非常善良的,他们不爱武力,也非常不愿意杀生,即使是一只蚊子在叮他,他也只是把它挥走,不会真的把它打死。
印度教教义最大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大梵天的奥秘。由于唯一的真神婆罗门还会以各种不同的化身出现,所以印度教就认为天地间共有3000种以上不同的神。而且教徒对于神的方式跟对待人是一样的,会替他洗澡、穿衣、佩戴饰物。在寺庙里面,女神在傍晚时分还会被送到男神的居室里面与他共宿一夜。
孟广美:你认为你所信仰的宗教最吸引你的内容是什么?
印度教教徒:我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感到自豪。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宗教,它可以基于任何人、任何事。你不用怀疑,因为它是事实,如果没有它就谈不上满足感。
孟广美:你们经常去寺庙吗?
印度教教徒:经常。
孟广美:一个月去几次?
印度教教徒:至少一个月两次。事实上我们每天会在自己的家中祷告。
孟广美:和家人一起祷告还是自己单独祷告。
印度教教徒:单独的。
在新德里城中大大小小的锡克教堂随处可见。锡克教①的教徒很好辨认,他们头上缠着色彩鲜艳的大头巾,一辈子都不理发也不剃胡须,从事的工作多半是警官或者是计程车司机。
孟广美: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新德里的一个锡克教的教堂里面。锡克教在印度信奉的人数并不算太多,大约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左右,虽然在整个新德里大概有12座像这样的教堂。锡克教本身是比较提倡平等、博爱的,但事实上也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宗教。大家可以看到他们头上包的帽子,据说在古代时候打仗他们说如果戴上那头巾之后,就可以不用戴头盔了。此外锡克教很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不喜欢伊斯兰教。
锡克教可以说是从印度教中分化出来的,创始人纳那格在目睹了印度教和回教的激烈冲突后萌发了创立锡克教的念头,但后来锡克教的表现似乎和教主的宗旨背道而驰。现在的锡克人崇尚武力,甚至于当年的印度总理拉甘地也是被他们刺杀的。
孟广美:你戴头巾需要多长时间?
锡客教教徒:这要看动作快慢。
孟广美:你呢?
锡客教教徒:我用5分钟盘上去。
孟广美:这看上去很复杂。
锡客教教徒:是的,很复杂。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每天都要做这项工作。
孟广美:你在家的时间头发是散落着的吗?
锡客教教徒:是的,晚上我会取下头巾,放下我的头发。
盂广美:长发会干扰你的生活吗?
锡客教教徒:一点儿也不。
现在的印度除了印度教和锡克教外,还有齐那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犹太教,以及发源于这里的佛教。由于教派众多,形成现在印度特有的宗教文化,但也因为如此,常常发生教派之间的冲突流血事件,教派矛盾也成为今日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