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温柔

下载APP

辉煌与温柔

在古都布塔的旁边有一个断壁残垣的古门,同样是典型的伊斯兰式的建筑,据说是印度最古老的回教清真寺的遗迹。12世纪,回教进入印度之后,教徒们便在这儿建了历史上第一个清真寺。在清真寺的柱子上,我们看到了在一般清真寺里看不到的石像。

    

    除了回教的建筑之外,在院子里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了佛教的影子,那是拱形门前的阿育王柱。柱子是5世纪的时候笈多王朝的一位国君立的,整个柱子是100%的铁铸成的,有8米那么高,时至今日,柱子依然非常地光亮,可见当年印度高超的铸造水平。据说,游客如果背著双臂环绕柱子,能够两手相接,便意味着日后有缘再度来到印度。

    

    印度人提到阿育王,就像中国人提及尧舜禹一样。他不但以仁政之心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院,还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兽医院。除此之外,他还以个人杰出的才能设计了自己的宫殿并且建立一所名校叫作“那陀大学”。阿育王后来成了释迦牟尼佛的信徒,将佛教定为印度的国教,并且要人把佛教的经律用当时非常流行的巴利文写下来,成了佛教最正式的经典。后来他还派了1000名僧人到国内外去传教,这些僧人东至缅甸,西至大夏,南到斯里兰卡,北及中亚,将佛教传播了出去。

    

    余秋雨:阿育王柱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已经竖立了2000年了。但是非常奇怪地是,这个铸铁的建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锈的痕迹,这是世界冶金史上好多人都觉得是奇迹的现象。阿育王柱使我们想起了阿育王时代,佛教自从公元六世纪在印度创立以后,一直莲蓬勃勃地发展,直发展到繁荣期——大概是公元后的7世纪。印度出现过几十非常推崇佛教的君王,其中开始一个就是阿育王,最后一个就是我们的玄奘遇到的戒日王。这个阿育王他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在我的家乡浙江宁波,都有一个阿育王寺,可见任何佛教信徒,都知道这个佛教的护法帝王非常重要。他本来应该说是个暴君,后来皈依佛教、信仰佛教以后,就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人们都非常非常地怀念他。他当时在弘扬佛教的时候,在印度各地,只要是他的势力范围所及,都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纪念物,但是当时并没有留在德里市,在伊斯兰势力进入印度之后,有一个伊斯兰的皇帝叫古都布丁。他来了以后把这座阿育塔,从东部移到了德里,成为他的一个建都的象征。

    

    在阿育王柱的正面是顾特卜明纳陵①,因为年代相当久远,如今的帝王陵墓已经不那么气派了,有了几分落寞的味道。

    

    我们在新德里看到的第二个墓穴,位于朱木拿河②畔,是甘地的墓。墓园相当地开阔,但墓穴却显得非常矮小,让人不由联想到这位亚洲最瘦、最矮的男人,身披一块粗布,瘦骨嶙峋地坐在织布机旁,每天用4个小时的时间织简易的布,以此来唤醒人们抵制摧毁印度纺织工业的英国织布机。他曾顺从地站在英国法官面前受审,因为他倡导不合作运动,他曾多次绝食,因为穆斯林跟印度教徒不理睬他的和平呼吁,并仍以宗教的狂热相互杀戮。

    

    余秋雨:我们中国一般把他说成是圣雄甘地,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读他的传记。这座墓前并没有“甘地”的名字,但是却有甘地被刺时最后叫的个声音“嘿罗摩”。罗摩是印度教的一个大神,它就像我们这些人碰到事情的时候叫“噢,天哪”一样。最后这个声音放在他的墓前,既表现出当时的情景,也表现出他和印度这块土地的关系。

    

    西方人说除了基督之外,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像甘地这样温柔、淡泊、纯朴,对仇敌也如此地宽恕。而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运动,一直到现在,仍然意义深远。

    

    余秋雨:甘地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他以不抵抗主义领导了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获得了胜利。在他去世前的一年印度的独立运动获得了胜利。我们现在所说的独立的印度国家,就和那场运动直接有关。那种不抵抗主义的策略,在当时确实使英国束手无策。但是今天,在20世纪末的时候,我想甘地的精神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已经不仅是策略意义上的了,最关键的是一种非暴力主义。现在世界上问题非常非常多,但是如果非暴力主义的精神能够普及的话,我相信在以后,虽然有些最麻烦的问题,但至少可以驱除它的火药味,保持世界的某一种和平的状态,那么其他问题都可以讨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印度自己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但是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主义却有全世界的意望。

    

    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的极端教徒枪杀,这位一生倡导非暴力的圣人却最终死于暴力之下,这似乎是历史的悲剧,但他一生致力的印度统一事业,却因此而实现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