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天府
夜幕低垂,车队进入了都江堰市,这里的城市夜景,不像别处那样五彩缤纷、耀眼喧闹,而是一片静谧的绿色,散发出世界水利名都独特的幽光。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通常认为,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
曾瀞漪:现在我就在都江堰市里面,在都江堰大街上的都江桥附近,这条大街是都江堰主要的大街,号称有10华里,而宽度有80米,对于都江堰来说,这条街道的布置非常非常地美丽,当车队进到都江堰的时候,我们马上感觉到焕然一新,觉得好像进入一个文明城市的感觉。
2000多年前的战国末年,在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的组织指挥之下,当地人在距离成都约60公里的地方,开山凿石,将闽江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闽江主流,顺原路经灌县、乐山,到宜宾,进入长江。内江是人工渠道,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都江堰既保证灌溉,又避免水患,造福农桑。
曾瀞漪:我们的车队到了四川之后阵容就变得非常庞大,而我个人的报道工作到四川这个地方也暂时告一段落,所以我现在就要把主持棒子交给下一位主持人吴小莉。
吴小莉:我很想念大家,一路走过那么多冰天雪地的地方,你们辛苦了。我很高兴接下来带大家去四川之外的地方,比如陕西、山西,最后到达万里长城,我们就要回家了。
吴小莉: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都江堰。都江堰所分的水是闽江水,我们这儿可以远远看到一个雪山的山头。闽江水从那个山头上流下来,流到前面分水的鸟嘴形状的地方就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就成为闽江的主流,内江就是我身后看到的这条滚滚的河流。
2200多年以来,内江的水一直灌溉着成都平原,一个非常富饶的天府之国得以形成。事实上在闽江都江堰建成以前,成都有很多水患,有的时候还会有很多干旱,直到都江堰建成,才得以把这些水患变成水利。
吴小莉:这个小小的、窄窄的入水口叫做“宝瓶口”。李冰父子在凿建都江堰的时候,因为这里有一座山,为了要让闽江的内江流向成都平原,所以特别在这里凿了一个宝瓶口。施工的时候非常辛苦,因为那个时候既没有炸药也没有火药,就只能用火烧山的方式。热火烧了山之后浇了醋或者冷水,使得山加以松动之后,再慢慢地凿穿,而且经过好几次这样反复的过程才将山凿穿,才有了现在我们看见的都江堰。
站立在此,我们明白了,都江堰不仅仅是富饶了这个天府之国的水利设施,还是2000多年来活的古迹,它从过去只能灌溉100万亩,到现在可以灌溉到1000万亩,并且工程还在继续展开当中,很多的现代李冰也在为成都平原而奋斗着。
都江堰治理者:现在这个地方是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首部位,在这里,它人为地就把这个江分成了内外两江,内江我们看到它的河床比闽江外江的河床要低一些,水往低处流的原理,那么在水量小的时候内江进水就要多一些,占6成。而在夏天,闽江外江的河床比闽江内江的河床要宽一些,这个时候进水受河床宽窄的影响要比受河床深浅的影响大,于是外江在水流量大的时候,为了避免过多的水进入内江,对灌溉区造成水灾,所以外江进水6成,而闽江内江的进水只占4成。
吴小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跟我提到都江堰有很好的疏浚功能,也就是排沙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有80%的沙已经是往外江走了,使得内江非常地干净,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们它是怎么排沙的?
都江堰治理者:这样的,因为当时李冰选址的时候,选得非常地巧妙,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在一个大型的自然弯道上,处于一个反S型口,在分水鱼嘴堤它是处于S型的第一个弯道口,在飞沙堰是S型的第二个弯道口,两次利用弯道的目的是利用水流处在弯道的时候,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这样沙就被卷到了水的表层,这样一来就进入了河床比较高的岸,闽江外江的河床要比闽江内江的河床岸高一些,所以说受弯道流体力学制约,闽江外江排沙就占了整个闽江含沙总量的80%,再次通过飞沙堰,又排走了剩余部分的75%,也就是20%的15%,所以通过这两部分就排走了整个闽江含沙总量的95%,通过宝瓶口引流灌溉,整个川西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仅仅占了整个闽江含沙总量的5%。
都江堰虽经千秋风雨,至今仍然造福于民,它设计科学、布局巧妙,能够无坝引水、自控流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它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不朽的力作。
吴小莉:来到都江堰我非常地高兴,除了我在地理课本上看到的故事之外,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它现在仍然是一个活的工程,它仍然在滋润着成都平原。而对中国很多学水利工程的朋友来说,这里正是一个水利工程的圣地。当然开创这项工程的李冰功不可没,我也去看了二王庙。李冰对四川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李冰在这里治水有40多年的历史,他不愿意离开这里,即使他有升官的机会。看到了二王庙李冰的像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当一个人对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执著的时候,不但可以造福自己也可以造福后代万世。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是青藏高原向盆地跌落的“第二台阶”,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也星罗棋布,是闽江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聚汇之地。浓郁的藏族羌族文化,厚重的水文化和道教文化,丰富了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侯雄飞(都江堰市市委书记):都江堰市是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都江堰市的建设又有助于都江堰水利工程,21世纪的都江堰市,我们正在谋划它的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建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这和我们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非常相吻合的,这个城市是有她非常独到的特色,就是山、水、城、林、堰融合在一起,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个城市的特色,尽量把这个城市建得更漂亮,具体说来就是希望我们这个城市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人在花中。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闪烁着古代文明的光芒,这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飘散着现代文明的芬芳。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