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
三、“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
2018年4月20日,一辆工程车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防波堤上工作。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迄今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也是中斯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典范。项目自2014年9月开始动工,不仅为当地创造了上千工作岗位,还将世界一流的施工技术带到了斯里兰卡。(新华社发)
2017年4月11日,在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的利亚瓦略尔,中方技术人员检查为罗卡线城际铁路提供的列车。近年来,在阿根廷,中车制造的各种轨距、各种制式、各种型号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客车、货车和地铁列车密集交付。(新华社发 马丁·萨巴拉 摄)
2018年 1月9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一名埃及员工在江淮汽车与埃及汽车代理商卡斯拉维集团合作运营的汽车销售服务4S店检修车辆。(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2016年1月9日,由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50台汽车在江苏连云港港码头装船出口巴西。(新华社记者 王春 摄)
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城项目占地130多公顷,由中国企业华坚集团承建并运营,计划于2020年建设完成,目前已有部分厂房投入使用。据介绍,轻工业城建设完成后,预计可为当地提供超过3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将带动中国轻工业企业走出去,在非洲实现集群发展。
2019年6月1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华坚轻工业城一个生产车间的内景。(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2019年6月1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华坚轻工业城,一名制鞋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格力(巴西)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顺利竣工投产,是国内空调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生产基地。格力(巴西)有限公司占地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30万台。
格力空调于1998年开始进入巴西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在巴西的销售网点已遍及24个州,共有500多家经销商以及300多个服务网点,已在巴西市场树立了中国家电精品名牌的形象。根据巴西空调协会公布的数据,格力已成为巴西市场占有率第二的空调企业。
巴西玛瑙斯市的格力(巴西)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新华社发 资料照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企业在土耳其市场频传佳讯。进入土耳其市场近十年来,中国中车走出一条从成品列车出口到本地化制造的发展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一个缩影。
2018年12月12日,员工在土耳其安卡拉的株机-MNG公司调试车间工作。(新华社记者 秦彦洋 摄)
2018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0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不断增加。2018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8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出口增长7.9%,进口增长20.9%,双向投资潜力进一步释放。
2016年6月29日,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从江苏省南京市首开。(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的开行,是全国国际班列中首次以莫斯科为目的地的班列,对拓展中俄贸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对中欧班列货源需求的调研,大约有60%左右将来自江苏地区。出口货物将以家电、电子产品、建材、轻工、铁路和高铁配件等为主。努力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2016年6月29日,在南京北站,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首班列车整装待发。(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16年6月29日,中欧班列(南京—莫斯科)从江苏省南京市首开。(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18年5月16日拍摄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俞方平 摄)
2017年1月2日,我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发布消息称,2016年青岛港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达到5.0036亿吨,同比增长3.3%,稳居全球第7位,经营绩效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华社记者 俞方平 摄)
2018年8月31日,满载货物的“齐鲁号”中亚班列从山东威海港出发,驶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新华社记者 唐克 摄)
2018年11月1日,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圆满成功,中非双方一致同意构架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非关系积蓄起强劲动能,迎来广阔前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全面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友谊之树更加根深叶茂,合作成果更多惠及中非人民,将为人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8年6月10日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拍摄的由中国承建的布拉柴维尔沿河大道斜拉桥。(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2018年6月1日拍摄的列车停靠在肯尼亚蒙内铁路蒙巴萨站,由中国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全长约480公里,于2017年5月通车。(新华社发)
2018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外方领导人和夫人。这是在前往宴会厅沿途,盛装的青少年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2018年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晚宴文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演员表演《舞动新时代》。(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279项具体成果,已经全部按计划完成。2019年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更多空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2019年4月12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用无人机拍摄的中国企业承建的点亮灯光的莲花塔。(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2018年9月14日拍摄的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新跑道。(新华社记者 之图 摄)
2019年4月15日在德国杜伊斯堡拍摄的DIT场站。DIT场站是中欧班列在欧洲的重要集散地。(新华社记者 逯阳 摄)
2017年11月28日拍摄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全景。2017年11月,中巴经济走廊促成的大型能源项目——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新华社记者 刘天 摄)
2018年12月1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东北方向50公里处的白俄罗斯吉利全散件汽车制造厂总装车间拍摄的准备下线的汽车。(新华社记者 张若玄 摄)
2018年8月22日拍摄的即将开通的中马友谊大桥,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连通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新华社发)
2018年11月30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东北方向50公里处拍摄的白俄罗斯吉利全散件汽车制造厂。(新华社记者 张若玄 摄)
从云南腹地、海拔1800多米的玉溪市一路向南,一条蜿蜒千余里的铁路正慢慢显露雏形。它翻山越岭直奔一衣带水的友好邻国老挝。这便是在建的中老铁路国内段——玉(溪)磨(憨)铁路工程。
中老铁路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中老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是中老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全线建成后,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
中老铁路2016年12月开工,2017年年中开始全面施工,计划在2021年底前建成通车。项目按照中国铁路标准设计、建设、运营,设计时速16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又一条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2019年4月12日,在位于普洱市的木乃河双线特大桥工程现场,工人钟琪(左)和冯壮在进行架桥机前横联螺丝检查及二次紧固。(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2019年4月12日,普洱车站施工现场在进行路基土方填筑施工。(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塔尔沙漠地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塔尔煤田二区块年产380万吨露天煤矿项目招聘了26名农村妇女,通过一年的技能培训,把她们培养成为了合格的翻斗车司机。她们和项目上其他1000多名巴基斯坦当地雇员一起参与项目建设,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面貌。
2019年4月4日,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塔尔煤田二区块露天煤矿项目上,努斯拉特·巴伊准备驾驶载重60吨的翻斗车。(新华社记者 刘天 摄)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图为4月26日拍摄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2003年,伊朗商人哈米来到浙江省义乌市,做伊朗丝巾进口生意。2007年,他和中国籍妻子成立了义乌市首家由外商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如今已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设了分公司,并把生意做到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城市。
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哈米以“新义乌人”的身份为荣,他在城区买了商品房和办公室,并将女儿送进一家当地中学读书。
繁忙工作之余,钓鱼和赛车是这位52岁伊朗商人的最爱。哈米说:“钓鱼培养我做好大生意的定力,而赛车提醒我永远跟上中国的发展速度。”
目前,义乌市有180多万种商品出口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据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介绍,现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
2017年5月9日,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涉外人员服务中心,哈米(右一)在教中东国家的小朋友说普通话。(新华社记者 谭进 摄)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