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情牵神舟,梦圆太空

下载APP

二、情牵神舟,梦圆太空

二、情牵神舟,梦圆太空

    

    在天安门城楼正南约20公里处,有一块名叫“东高地”的区域。

    

    这里,看似寻常,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这里的学校、医院均以“航天”命名。

    

    这里,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他们孕育的长征火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重大跨越。

    

    2016年10月27日,工作人员对火箭进行总装。(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18年2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13年6月26日8时零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至此,中国十艘神舟飞船、一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飞行全部取得成功。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如同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

    

    2013年6月11日,就在神舟十号飞船即将升空的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看望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为他们壮行。

    

    情牵神舟,梦圆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天地对话到太空授课……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我们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自主出舱。(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这是景海鹏、刘旺、刘洋走出问天阁南门,来到圆梦园广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11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王建民 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