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民族区域自治:凝心聚力共谋跨越式发展

下载APP

3.3 民族区域自治:凝心聚力共谋跨越式发展

3.3

    

    民族区域自治

    

    凝心聚力共谋跨越式发展

    

    1947年5月,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里,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一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实践。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民族工作也被摆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识别民族成分、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管理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等一系列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新中国的民族事业开始大踏步前进。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至此,民族区域自治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国政府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拉萨古城飘扬着五星红旗,藏族同胞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新华社发)

    

    1956年7月,出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苗族、侗族、汉族等各民族代表们。(新华社记者 南沙 摄)

    

    1959年3月,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图为达孜县农奴在烧毁束缚他们人身自由的债券、契约。(新华社记者 陈宗烈 摄)

    

    1965年9月,拉萨各界各族人民3万多人举行集会,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97年3月4日,西藏那曲县的央孜和她的两个妹妹告别了与牛羊为伴的生活,在青藏公路旁办了一家“姐妹饭店”,专营手抓羊肉、酥油茶、藏式包子等民族特色饭菜。她们待客热情,生意红火,在青藏公路沿线有很高的“知名度”。(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1997年3月4日上午,来自新疆阿图什市的维吾尔族姑娘吐尔逊古丽在兰州西北民族学院新开设的维汉翻译专业本科班上课。始建于1950年的这所民族高等学府,先后为西北各民族地区及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培养了2.5万余名管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以大学本科教育为主,有研究生、大中专及成人教育等56个专业的多层次、多学院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府。(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2003年3月31日,西藏夏鲁寺的喇嘛在日喀则郊外的寺庙按照宗教仪轨举行的毗沙门佛,即财神佛供仰仪式上吹起海螺。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西藏自治区的绝大部分藏族和门巴、珞巴、纳西族群众等信奉藏传佛教,同时还有不少群众信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新华社发)

    

    2002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区第一批本地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拉萨举行。这10名藏族青年1999年开始分别在西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攻读西藏历史、藏语文、藏医藏药等专业。到2003年底,西藏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011所,教学点2020个,在校学生达45.34万人,小学入学率达91.8%;文盲率下降至30%以下。(新华社发)

    

    2003年1月17日,来自西藏农牧区的代表在西藏自治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进行投票选举。(新华社发)

    

    2003年8月27日,喇嘛在观看西藏拉萨哲蚌寺盛大的展佛活动。一些传统节庆活动如藏历新年、望果节、雪顿节等和许多寺庙的宗教节庆活动得以保留和继承,同时吸收了各种全国乃至世界性的新兴节庆活动。(新华社发)

    

    2003年8月28日,两位那曲地区班戈县的藏族小伙身着传统服饰在藏北赛马节上表演热巴舞。他们在保持本民族服饰、饮食、住房的传统风格和方式的同时,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一些体现现代文明、健康生活的新的习俗。(新华社发)

    

    2003年8月28日,西藏察隅县嘎麦村的一位藏族阿妈在家中用自来水洗菜。截至当时,西藏已经解决了31.2万农牧民饮水难的问题。(新华社发)

    

    2003年11月21日,西藏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完全小学的珞巴族学生在上课。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编译出版了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新华社发)

    

    上海开往拉萨的T164次列车从念青唐古拉山山脚下经过(资料照片)。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对推动和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华社发)

    

    2005年6月12日,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格桑顿珠老人和小外孙拉吉在一起。格桑顿珠年轻时沦为江孜帕拉庄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也吃不饱肚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格桑顿珠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新华社发)

    

    2006年5月26日,勿布林蒙古族学生扎木苏在专心听课。勿布林是我国一个位于科尔沁草原深处、中蒙两国边境地区的乡镇。当地政府在勿布林投资修建勿布林蒙古族小学,既解决了勿布林蒙古族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又使全乡的所有儿童得以免费接受蒙古语和汉语双语教育。(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2007年7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幼儿园快乐的孩子们。(新华社发 陈永明 摄)

    

    图为2009年7月11日,维吾尔族群众在新疆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卫生院挂号看病。(新华社记者 余福卿 摄)

    

    宁夏自2006年以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政策,全区99万名中小学生受益,其中53.7万农村及城市家庭贫困学生享受到了“三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一套教辅书及生活补助),使城乡困难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贫困家庭辍学儿童重回课堂。这是宁夏灵武市农场学校的学生在上音乐课。(资料照片)

    

    2010年3月17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小学艺术教师卓嘎吉在给学生讲授堆绣制作技艺。在热贡艺术发祥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热贡艺术,在95%以上的中小学校设立了热贡艺术课。学生可在专业热贡艺术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唐卡、堆绣等技艺。(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11年7月4日,西藏墨竹工卡县农民群曾卓嘎走进自家的安居房。据了解,从2006年起,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农牧区房屋新建和改造工程—安居工程。截至目前,安居工程覆盖西藏全区27.48万户、140万农牧民,已完成投资170亿元。(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图为西藏尼木县塔荣镇林岗村多吉一家的全家福。(周玉平 摄)

    

    图为西藏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巴桑一家的全家福。(周玉平 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