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婚姻幸福曲
6.6
婚姻幸福曲
童养媳、包办婚姻、纳妾、一夫多妻……这些现象在70年前的中国可谓随处可见。
1950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1980年,《婚姻法》进行了修订,一个突出贡献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原则。这条原则对后来中国人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重要变化是为弱势群体设计了更多保障性规定。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70年来,中国的婚姻家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产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在这些图片中不但可以看到婚姻的变迁,也可以看到在婚姻背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图为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的基层干部在街头书写宣传婚姻法的板报。(新华社发)
北京市第十四区农民袁荣和本区杨淑英情投志合,于1951年10月8日在新婚姻法的保障下举行了正式结婚典礼。(新华社发)
1952年11月和1953年2月,中共中央、政务院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开展一次贯彻婚姻法的大规模运动,1953年3月,全国开展了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月活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大批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利用报纸、广播、连环画、幻灯、电影、戏剧等形式,在群众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刘巧儿》等戏剧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经过贯彻婚姻法运动,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封建婚姻制度已被摧毁,广大群众普遍树立起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占全国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得到解放,参加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热情高涨,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婚姻制度和旧有家庭关系的根基,也从根本上触动了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
婚姻法实施后在农村里自由结婚的风气已很盛行。1952年11月9日,湖南省醴陵县白兔潭村农民全裕盛(中)和孙桂华(右)向区政府登记结婚,司法干部把结婚证书递给他们。(新华社发)
1953年3月18日,北京西单区贯彻婚姻法委员会召开街道宣传婚姻法群众大会。这是和睦家庭中的许德贵老大爷对大家讲他过去打骂子女的情形。(新华社发)
图为上海水上公安分局白渡桥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在为妇女讲解婚姻法。(新华社发)
1957年春节,辽宁沈阳风动工具厂的工人鞠复海(新郎)和俞凤仙(新娘)在婚礼仪式上接受朋友们的祝贺。(新华社发)
1959年夏天,北京一对青年工人的婚礼。他们收到的彩礼全是日用品。(新华社发)
1964年藏历年期间,西藏拉萨市郊章热村的青年贡堆(左)和强巴卓噶(右)举行了结婚仪式。(新华社发)
1979年,共青团武汉市委为59对青年男女举行集体结婚典礼,并向他们赠送了纪念品。(新华社发)
1985年2月22日晚,前中国女排队员周晓兰和前中国男排队员侯晓非在女排训练基地福建漳州举行结婚典礼。(新华社发)
1988年2月14日,99对青年男女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集体婚礼。美联社摄影记者尤聂耳(右三)、路透社摄影记者爱德华(右二)正为一对新人拍结婚照。(新华社发)
1989年,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李进优老人和刘云春老人经自由恋爱终成一家人。在此之前他们分别失去了自己的配偶。(新华社发)
2008年10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为一批因奥运安保工作而推迟婚期的青年民警举行集体婚礼, 208对新人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旁缘定终生。(新华社发)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