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大阅兵:历史的见证

下载APP

10.2 大阅兵:历史的见证

10.2

    

    大阅兵

    

    历史的见证

    

    国庆阅兵就是展现一支军队的装备、一支军队的士气、一支军队的发展。通过国庆阅兵能够了解一支军队的发展脉络,领略一支军队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国庆阅兵,无疑就是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见证。

    

    图为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当时共17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机、3架C—46运输机、1架L—5型通讯联络机和2架PT—19初级教练机。当受阅机群从天空飞过时,其中4架还挂着实弹,这是世界阅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阅飞机还在担负战斗值班任务,挂实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新华社记者 石少华 摄)

    

    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图为开国大典上的骑兵分列式。(新华社发)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装甲部队的分列式。(新华社发)

    

    1953年,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阶段,稳步展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这一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图为195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5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 摄)

    

    195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部队参加阅兵式。(新华社记者 许颖 摄)

    

    195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年6月,为了满足国庆观礼的需要,国家将天安门城楼两旁原有的两座砖木结构临时观礼台改建成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使用面积达2470平方米。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提高,由开国大典时的“万国造”变为“苏式”武器装备的基本统一。图为1954年10月1日,地面部队经过天安门前广场时,人民空军的机群也同时出现在天空。(新华社记者 葛力群、张瑞华摄)

    

    图为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经过天安门检阅台前。(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55式军服设置了礼服、常服、工作服3个系列,军官佩戴军衔肩章、兵种勤务符号领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军衔领章;男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船形帽。图为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邹健东 摄)

    

    1957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第9次国庆阅兵。参加受阅的部队共有29个方队,各种坦克车辆226台,飞机81架。阅兵历时50分钟。我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首次参加国庆阅兵。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军事建设反映在阅兵上,最大的变化是受阅总人数比往年少,是新中国13次阅兵中最少的一次。这次阅兵的特别之处还有,国外来宾空前多。应邀来我国访问的50多个国家的外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以及在华外国专家等观看了阅兵式。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冀连波摄)

    

    1959年共和国10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官兵身着新式军服,佩戴军衔。军事学院方队、水兵方队、步兵方队、空降兵方队依次受阅,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从扩建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取消了骑兵、三轮摩托车方队。受阅武器装备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中我国自行制造的“五九式”主战坦克和“红旗牌”检阅车首次亮相国庆阅兵式。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整装待发,准备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袁克忠摄)

    

    1959年10月1日庆祝国庆10周年,70万人参加游行。这是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新华社发)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欢庆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庆典。在这次大阅兵中,受阅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全部28种武器中有19种是新装备,有的装备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更是震撼了世界。图为战略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 摄)

    

    图为1984年10月1日,地空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崔宝林 摄)

    

    图为1984年10月1日,反坦克导弹部队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段文华 摄)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盛大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图为国旗、年号、国徽三个方队通过天安门。(新华社发)

    

    1999年10月1日,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时值世纪之交,这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纪大阅兵”。在这一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在武器装备方面,此次受阅的42种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世纪大阅兵”完美地实现了“米秒不差”:压阵的第二炮兵战略导弹方队最后一排通过天安门中线的那一刻,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组成的强大机群中的第一架飞机准确飞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上空。图为1999年10月1日,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在国庆阅兵式上首次亮相。(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 摄)

    

    这是履带式152自行加榴炮行进在国庆50周年首都盛大阅兵式的行列中。(资料照片)

    

    200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国庆阅兵分列式中的红—12地空导弹方队正在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这是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女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2015年9月3日,反舰导弹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015年9月3日,20架直升机在空中组成“70”字样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2015年9月3日,空中护旗方队的7架教练机拉出七道彩带通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图为特种兵方队。(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图为反坦克导弹方队。(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图为歼击机梯队。(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从长江之畔的江苏泰州白马庙启航,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走向远海大洋,逐步发展成为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海上武装力量。2019年4月23日,来自61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来自13个国家的18艘舰艇远涉重洋,汇聚黄海,共贺中国海军70华诞。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仪仗队列队。(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仪仗队列队。(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2019年4月23日拍摄的中国某新型核潜艇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2019年4月23日拍摄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摄)

    

    2019年4月23日拍摄的“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新华社记者 黎云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