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课堂

下载APP

红色课堂

红色课堂

    

    济南战役纪念馆团支部书记 杨姗姗

    

    2018年,是济南解放70周年。为庆祝战役胜利,济南战役纪念馆进行了重新装修,并在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纪念馆累计接待团队数百个,群众数万人,成为济南名副其实的“红色大课堂”。今天,我在这里为大家讲述红色课堂中的几个片段。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向固若金汤的济南城发起进攻。攻城墙时,战士遇到的第一个屏障就是横在眼前的护城河。由于河面太宽、河水太深,浮桥不够长,战士们只能跳进水里用肩膀架起浮桥,迎着敌人居高临下的炮火,一批一批地强渡过去。许多战士倒在了河中,护城河水瞬间被染成了红色。战后,仅从河中就清理出5000余具战士的遗体。

    

    23日,我部队打到了内城,高大的城墙、严密的火力网,使得我们的战士伤亡不断。登城的云梯接连地被炸毁炸断,登上梯子的战士一个个从上面摔下来。一时间,伤员、烈士一批批倒下,在城墙的豁口处堆积成一面斜坡。眼看敌人又开始反扑,后续部队无法跟进,刚刚撕开的口子将面临再一次堵死,万分危机的时刻,斜坡上一名伤员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同志们!不要架梯子了,快踩着我们上去……”时间就是战机,后面的战士含着泪水,咬着牙,踩着战友的身体登上了城墙,解放了济南城。然而,100多名指战员牺牲在这里,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墙下。

    

    济南战役打了8天8夜,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很多。70年的光阴,那些战争的亲历者也到了耄耋之年。

    

    我们纪念馆每年清明节组织老战士祭扫活动。参加的人数,从1998年200余人减少到2018年的24人……那一天,祭扫区域显得特别空旷,队伍里93岁高龄的王老拄着拐杖,坚持完成祭扫仪式;91岁的袁老用颤巍巍的手行了一个军礼,对着战友的墓碑说:“老哥,只要我能动,明年,还来看你……”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感动、心酸。

    

    如何让这些故事和片段能够长久地保存,并通过我们的讲述传播出去,传承下来。

    

    带着这一份使命感,我努力完成好每一场的讲解任务。可毕竟能来到纪念馆听我们讲解的人有限,如何让更多的人听到这些故事?

    

    一位大姐的出现,让我们打开思路,找到方法。那天我正在讲解,一位大姐举着手机近距离地跟着我拍摄。为了不影响我的讲解,我示意她不要拍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讲解结束后,在办公室门口见到了一直等我的大姐,她跟我说:“姑娘,不好意思,刚才不是故意的。我家老爷子参加过济南战役,一直想来咱纪念馆看看。可他今年94岁了,行动不方便。我今天来,是替他把这些录下来,拿回去给他看。”大姐的一番话,让我很是感动。我马上把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经馆里研究决定,以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提供特殊讲解。

    

    就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纪念馆流动“红色课堂”营运而生。我们先后将“红色课堂”送进了部队、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百余家单位,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单位中、学校里也可以了解党的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有一次,我们将红色课堂送进了一所小学。课上孩子听得格外认真,课后还争着为我们讲英雄故事,这个举动一下启发了我们,何不让这些可爱的孩子成为红色课堂的小小讲解员呢?2017年六一儿童节,我们为全市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经过认真组织和筹备,红色课堂“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开班了。截至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从红色文化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传播者。

    

    这就是我在纪念馆的工作,忙碌又充实。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讲解中,我读懂了先辈们信仰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和为什么要出发。”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我们,任重道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