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个好“村官”
努力做个好“村官”
◎ 昌邑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 李国辉
那年我在逯庙当“村官”时,主要负责村里互助资金协会的日常业务办理。协会类似于一个小银行,贷款利息低、流程快。
有一天下午,一位村民找我办业务。照常规来说,我填写好支票让他去镇上信用社取就可以。不巧的是,那天支票用完了,去信用社取现金也来不及了。那位村民当场就翻脸了,满嘴牢骚话,听得我很刺耳也很憋屈。我心想:你再抱怨,我就找个理由给你拖上几天!
晚上我越想越气,就打电话把情况跟村会计说了。他先是安慰我说:“他就是个急脸子,你别计较。咱村这么多人,什么脾气都有,你得学会磨自己的性子。再说了,他要不是急着用钱,还能去找你办贷款?”然后又建议我:“你明天一早就去他家,催他和你一块儿去取钱,看他什么反应。”
虽然我不太情愿,但还是那样做了。果然,那位村民得知我没吃饭,接着就给我做了荷包蛋,说什么也要骑摩托车带着我。等事情办好了,更是逢人就夸我认真负责,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在逯庙的那两年,我接触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尽管当时觉着很苦很累,如今回想起来,受益匪浅。尤其是最近看了《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这本书,再联想起自己的那段青春记忆,真是发自内心地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农村基层是一个锻炼人的平台,这种锻炼是人生中宝贵的一笔财富。”我就是在逯庙才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2017年4月,我又成了“村官”——派驻卜庄镇扶安镇村做第一书记。上任前,有人跟我说:“你去镀镀金,回来就提拔了!”但我不这么想,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年轻干部“多去墩墩苗”没坏处。当然,墩苗不是做盆景,必须把根扎深、扎实才行。
我刚去的时候,正好碰上村里推广旱厕改造。由于我们前期工作到位,村民积极配合,任务超额完成,就连村里新建的文体广场上都建了新式公厕。但很快问题来了:有的村民在公厕大便后,很少随手用水冲。到了冬天问题更严重:天冷一上冻,冲都没法冲。
负责卫生的环卫大爷一看厕所经常堵,气得破口大骂。骂人不礼貌,但也没办法,可问题总得解决啊。于是我狠了狠心说:“大爷,您以后别骂了。我挖吧……”具体怎么挖的我就不说了,反正用了不少报纸。
也怪,从那之后,厕所干净多了。这可能跟环卫大爷的舆论引导有关。他闲暇时经常在广场上这样宣传:“我在电视上看来,咱农村改厕所叫厕所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总书记天天忙那么多大事,还关心咱的吃喝拉撒;新广场是李书记给咱建的,总不能再叫他去给咱挖屎挖尿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很激动。思来想去决定先从文化振兴入手,整理红色村史,打造精神家园,留下乡村记忆。
昌邑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叫育秀中学,离我们村不远。之前有好几位先辈在那儿上过学,抗战期间都投身抗日队伍,有的还是烈士。遗憾的是,他们的后人身在外地联系不上,村里人对详情知之甚少。我想了解也找不着人。后来有人告诉我,邻村有位97岁的老人可能知道一些事,现在跟着儿女住在城里。我一听,就满怀激动地找他去了。
没想到刚跟他的儿女说明来意,就被婉言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一是老人耳朵背得几乎听不见;二是儿女怕他用脑过度累着。
我理解这种心情,但好不容易有了线索总不能中断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老人的儿女被我的诚意打动了。我们达成协议,每次只聊一个小时。我用笔写给他看,然后听老人说。
断断续续我去了七八次,光A4纸就用了100多张。字小了老人看不清,就用大字写;他说的内容我听不明白的,就请他儿女做翻译;全过程用手机录音,回去再仔细整理。就这样,我筛选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我曾经去公墓里找过这些烈士墓碑,为的是准确核对生卒年份;我曾经去过济南、潍坊和昌邑的档案馆,为的是搜寻更多的资料和线索……把他们的生平事迹整理好后,再打算为他们出本书。
现如今,我们村厕所改造了,广场修建了,绿化搞亮了,体育器材安装了,文化活动增多了,各项规章制度也规范了,可我总觉着还有很多事没干完、没干好。
乡村要振兴,我们这些“村官”是排头兵。只要我们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干,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当然,我也有个小心愿——希望我离开后,村里人会说我是个好“村官”、好后生!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