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 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党支部书记 刘向东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洼里人。过去,因为自然条件恶劣,村里村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坑坑洼洼,所以叫“洼里村”。当时的洼里村,是出了名的“三无三多村”——无资源优势、无区位优势、无集体收入;光棍多、出村当上门女婿的多、有钱人搬出村的多。离开村庄,似乎成了洼里人约定俗成的理想。
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这支“离村大军”。十几年的时间,靠着自己奋力打拼,我已是一个拥有近800名员工、年产值达3000万元的企业老板了。但是,每当静下心来,我却时常想起我那个贫穷落后的家乡和正在那里受穷的乡亲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教导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洼里人,我不能忘了生我养我的乡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就是像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富起来一样,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富起来。我决定回村里和乡亲们一起,同甘共苦,脱贫致富。
我的决定首先遭到了妻子的反对!道理很简单,放下蒸蒸日上的企业不管,放着好日子不过,却到村里去跟土坷垃打交道,这听起来简直就是笑话。但我却铁了心坚持自己的决定,之所以坚持,是因为总书记“不忘初心”的情结感召了我,影响了我。只有一心一意扑在改变俺村贫困面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才算真正实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衷和情怀。好在妻子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2012年,村“两委”换届,我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我暗暗地叮嘱自己:既然乡亲们信任咱,把咱当成自己的“主心骨”,咱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点儿事。
原来吃水难、用电难、走路难,是俺村的真实写照。上任后,我就自己出资,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为村民打机井、铺管道、修道路、建广场。很快,我们村就彻底告别了“三大难”的光景。基础设施解决了,但老百姓的钱袋子还是瘪着。怎么让老百姓都富起来?那段时间,我天天琢磨着这个事儿,经常整晚睡不着……
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山东考察工作,谈到农村工作时他说: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总书记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对,按照总书记指引的去做准没错,就发展现代农业!
经过我们多次实地调研,发现我们村比较适合建设蔬菜大棚,发展有机农业。但是,建设一个温室大棚就需要十几万元,这对于一个穷惯了的庄户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不仅投资大,而且挣不挣钱,村民心里也没个底,都不敢贸然投资入股。加上大伙看我还兼顾着自己的企业,到底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心里也打鼓,所以大伙都持观望态度。我看出村民心中的疑虑与担忧,决定全身心投入有机蔬菜种植,并与村干部和9名党员,带头投资300万元先建了19个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有机蔬菜,发展现代农业。
但说归说,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大棚刚建起不久,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风,呼啸而来的大风凶猛地吹向刚建好不久的大棚,有好几个棚盖膜瞬间被刮开了。在肆虐的寒风面前,眼看新大棚就要被掀了顶,大伙都束手无策,几乎绝望!在这紧急关头,怎么办?我顾不了多想,赶紧爬上棚顶,让自己四肢大开,紧紧地压在棚上。很多村民见状,也纷纷效仿,几十个人都趴在棚顶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大蛤蟆组成的矩阵,压住了上下飞舞的大棚塑料。其他村民赶快压土、绑钢丝,从上午10点多干到第二天的凌晨2点,终于把这些大棚保住了!我们瘫软在大棚边上,这时我才发现,妻子也在那些忙碌的身影中。后来,她告诉我,那天寒风里,看见我们像一堆大蛤蟆趴在棚顶时,真是心疼啊!妻子让我专心伺候大棚,企业她来管。听到这儿,我差点掉下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得回报。第一年我们每个农户就收入了8万多元。村民们一看,觉得这个事儿靠谱,就纷纷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投到蔬菜大棚上。随着更多村民的入股,我们成立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建立了玉泉洼生态观光园,通过“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旅游+农业”的方式,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如今,观光园总投资超过1.8亿元,占地2000多亩,已形成集种植、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年产有机果蔬1500多吨,产值46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万多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300多户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总书记那质朴、真诚的话语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添了无限动力!
在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体村民大会上,我向乡亲们作出郑重承诺:我们将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与以色列LR集团合作,加快实施总投资20亿元、规划面积3万亩、涉及15个村的“莫沙夫”项目。不久的将来,过去贫穷落后的洼里村将成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支撑,融生活居住、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社区医疗、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的典范。我们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到那时,总书记提出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期望将在我们洼里村成为现实。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