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题阅读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大家急得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问题思辨
思辨一
孩子已经尽了全力,但学习成绩始终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该怎么办?
海口一名高二学生的家长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并给孩子办理休学手续,父子俩打算用半年时间骑自行车周游全国。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郑先生最近看到数起中学生跳楼的悲剧,让他感到不寒而栗。“要说他学习不刻苦,那是冤枉他,他已经很尽力了,也很听话懂事,但心理压力太大,接近崩溃的边缘。”
·教师指引·
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习压力也不例外。适度的学习压力会激励我们更好地成长进步,过度的学习压力不仅不会促进成绩的提高,还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寻找方法去缓解学习压力。
你有学习压力吗?对于学习压力,你怎么看呢?
思辨二
9月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迎接大学生活时,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这则新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支持:好多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混得还不如没上过大学的人。
网友“潇湘通讯”:我上完大学才做生意,我同学初中毕业就做生意,他如今在长沙有房有车有店面,我什么都没有。
反对:上大学对个人修养提升、思维方式转变影响很大。
网友“张鹤慈”:如果把上大学作为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作为找职业的敲门砖,就不会有读书无用的感慨了。
·教师指引·
“读书无用论”是对读什么书、书能干什么的误解。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读书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你支持哪方观点呢?说说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
心动行动
你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吗?赶紧到下面的网址测试一下吧。http://.sojump/jq/1540763.aspx
你属于哪种类型呢?我们来看看每种类型的分析吧。
●视觉型的人学习时,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会把要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段,这样学习效率比较高。
●听觉型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知识经过老师讲解后,他们就容易理解、记住。
●动作与触觉学习类型的人不善于从课本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否则学习的效率就差一些。他们会运用身体的移动和活动来练习和理解。
当然,你也可能是一种混合型的学习类型,对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学习类型并不奇怪。例如,你会通过大声朗读课文来达到背诵的目的,通过听数学老师讲解来理解数学例题,通过操作化学实验掌握物质的性质等。
【行为作业】
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特点,调整学习方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可以涂满几颗星呢?☆☆☆☆☆
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