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八 校园暴力须制止
主题十八
校园暴力须制止
生活万花筒
广西30多名中学生街头斗殴致1人身亡,起因仅是QQ群内某男生被前女友的现任男朋友谩骂,于是双方约架街头,大打出手,最终酿成了惨剧。而不久前,“广东紫金一女学生被7名女生带至出租屋脱光施虐暴打”的视频在网络上蹿红,视频中的受害者小芸由于害怕自己被侮辱的视频曝光,四年来她面对暴力选择了忍气吞声,随着的视频曝光和警方介入,7名嫌疑人也先后被追捕落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一女学生微博曝出多张殴打同学、让同学下跪等照片,照片中多人均穿校服。女生在微博中称,被打者对其不敬。微博引发关注后,该女生删除照片,但仍表示“今天很刺激”。一名成年女生被行政拘留15天,其他未成年女生被批评教育。另据中央广播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近日,河南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打砸事件,学校及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已分别受到处理。打砸的起因是学生与食堂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在你身边发现过校园暴力吗?
探究寻常理
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和大众传媒的诱导,学校德育方面存在着盲区,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结构的缺陷,青少年好奇心强、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强等心理特点,等等,内外因素共同导致校园暴力问题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
校园暴力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并造成学生在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损失的一切行为。
有媒体向部分中小学生发出了2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在900份学生问卷中发现,有67%的学生认为自己身边存在着暴力;18%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并不是很安全;有78%以上的学生认为暴力事件经常发生在校外,酒吧、网吧和一些偏僻的路段往往是学生打架斗殴的地方;而22%的学生则认为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内的厕所等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地方。
当问及“哪些学生容易成为施暴者”时,48%的学生认为施暴者多为不爱学习的或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的学生。20%的学生认为,身上带钱多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施暴者;17%的学生认为施暴是为了“扮酷”、当“大哥”给别人看;也有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女生打架。
校园暴力的危害极为严重。首先,它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导致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其次,使许多未成年人养成流氓习气,甚至会走向犯罪;第三,极易引发治安案件,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第四,扰乱学校的教学秩序,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建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园暴力预防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有效方法。
●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上下学、独自行走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实践得新知
在我国,2000年校园暴力事件为717宗,2004年则攀升至1600余宗。2010年3月福建南平校园凶杀案之后,两个月6起校园暴力事件,18死,87伤,更使全社会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达到一个高潮。
这只是少数学校存在的现象,离我们远着呢,杞人忧天。
这太可怕了,以后我都不敢去学校了,没有安全感。
我同意的观点,为什么?
戴“绿领巾”,穿“红校服”,“差生”在楼道里考试……校园“冷暴力”事件频频在媒体曝光。调查显示: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受到过老师的“冷暴力”。
你知道校园冷暴力有哪些吗?你遇到过吗?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明被一帮社会青年拦截,要求李明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并威胁李明不许告诉任何人,否则吃不了兜着走。李明很恐惧,将钱全部掏出来交给了他们……
李明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李明,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阅读拓视野
什么是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其表现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家庭、工作单位及学校等,直接造成了许多社会悲剧,可以说冷暴力的过多出现与人心的冷漠、情感的淡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及不断完善自我的情感修养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我们的生活被冷暴力破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