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七 军训,我准备好了!
主题十七
军训,我准备好了!
生活万花筒
2012年1月14日中午,广州大学城部分学生在微博上疯传着这样一条消息:“有学生在军训时突然晕倒,倒地时被后面的刺刀刺穿了后脑,伤势十分严重。”受伤的学生小许说,14日上午是他们军训的彩排演练,8点活动就准时开始,他所在的是操枪方队。大概演练到11点左右的时候,他突然感到头很晕,一时站不住就往后倒了下来,巧合的是后脑与后面同学所持步枪上的刺刀撞上了,后脑头皮被刺刀刺破了,当场流了很多血。
据值班医生介绍,经过头颅CT扫描,确定了小许“颅内未见出血,颅骨未见骨折”,虽不像微博上说的被刺刀刺穿了后脑,但也缝了近10针。
说起突然晕倒的原因,小许一脸的不好意思,“应该是早上没有吃早餐的缘故。”小许说,他前一天晚上比较晚睡,导致起床迟了,当他跑到饭堂买早餐时,各个窗口处都已经排起了长龙,而那边军训的演练又不能迟到,于是干脆不吃早餐就直接跑到操场上。“彩排演练从早上8点开始,练到11点时,我已经饿得有点心慌,后来头一晕就倒了下来。这太危险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不吃早餐了。”
探究寻常理
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也将是令广大新生难忘和骄傲的一段经历。每一个学生入学最先经历的事就是军训,在军训中良好的表现不仅可以给教官、老师、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同时军训也是很苦很累的,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也很重要。
●做好准备工作:出门前要认真检查军训服装,如军帽、帽徽、腰带等,一个都不能少。
●装束一定要合适:迷彩服里的体能衫如果洗了还没干,最好用一件吸汗性能好的棉制背心代替,否则迷彩服很快会晒出盐。腰带要适当紧一点,走起路来会更有精神劲儿。袜子最好穿棉质运动袜,鞋子里面再垫上软鞋垫,这样脚后跟会舒服一点。
●注意补充水分:以运动饮料和茶水、盐水最佳,不要拼命喝白开水或矿泉水。
●注意补充营养:军训后体力消耗极大,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肉类、蛋类,最好还多喝点汤菜类,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注意防病:大雨或大汗淋漓后不要急于喝水,应该稍微休息片刻再补充水分,以免对肠胃突然加重负担造成伤害。全身大汗淋漓后,不能马上冲凉水澡,以免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体内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
●注意防晒:出门前半小时就要涂防晒霜,它也需要时间吸收。防晒霜要随身带,一般是两个小时就要涂一次。正确的步骤是先用吸油面纸擦干净脸,再涂防晒霜,不过军训出汗很多,只要教官让休息就涂;含有防护UVA功能的会比较好,比如还带有PA字样的防晒霜。
●不要硬撑:军训中要讲“坚持再坚持”,但如果实在支持不下去,一定要休息,不要硬撑,防止出意外,特别是体质较差的同学。
●按时作息:军训期间按时作息,养精蓄锐,为漫漫军训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沟通:军训生活中要学会与同学沟通,有困难要学会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如着军装、走军步、站军姿、叠军被等。
●谨防中暑:中暑后的症状是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头昏、耳鸣、眼睛发花、注意力不能集中、口渴、心慌、胸闷、脉搏加快、全身无力等。严重者还会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突然昏倒,甚至昏迷不醒。应多补充水分防止中暑,出现中暑初期征兆,应立即报告教官或老师,并到阴凉的地方休息。
实践得新知
下面几位同学的做法你赞同吗?赞同的打“√”,不赞同的打“Х”。
1.丁丁在练习打靶时与同学闹着玩,将枪瞄准了一位同学。()
2.在站军姿时,娜娜感到一阵头晕眼花,但是一直对自己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弃,要坚持。()
3.下午军训结束后,小强大汗淋漓,喊了几个同学一起去浴室冲了个冷水澡。()
4.军训中间休息时,明明跑到水龙头边,咕噜咕噜地喝起了自来水。
()
5.在进行野外拉练时,小乐偷偷和几名同学脱离队伍,到旁边的小路上玩耍。()
对于军训的必要性,几名同学发生了争执,你怎么看待呢?
军训能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我们的纪律性,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是有好处的。
军训太累了,很多学生在军训的过程中晕倒。而且踢正步、站军姿能起到什么效果呢?锻炼我们的方法有很多,军训不是唯一的方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新入学的初一新生,学校组织军训了吗?你表现得怎么样?完成下面的自我鉴定表。
阅读拓视野
我国古代的学校军训
我国古代的学校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授予其军事知识与技能,以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才。在中国古代,尽管学校的名称不一样,如有序、庠、校、学、学校等多种称谓,但是军训在学校教育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夏、商、周实施文武合一且偏于武的文教政策,学校军训重于文化课教学。夏、商、周时期弓箭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夏、商已使用战车作战,周更是大规模使用兵车作战,在行进或驰奔的战车上射箭,所需要的精准度、穿透力、技巧和熟练程度都相当高,所以“习射”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课。战车是夏、商、周重要的作战工具,御车者驾驶战车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御”也是那时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贵族男子的必修课。
春秋战国时期,军训与文化课教学并驾齐驱。孔子深知“仁政”“德治”和尚武强兵相辅相承的道理,提出了“文武兼备”的教育思想。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文武兼备的有72人。孔子本人文武双全,是位大力士,会射箭、驾车,还懂军事知识。墨家弟子亦大多英勇善战。
秦、汉是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由文武并重转向重文轻武的时期。秦在建立统一政权后,为防造反,下令拆除各诸侯国城郭,收缴天下兵器,除了加强北方边防,用兵机会很少。导致学校军训日趋萧条。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统治者大多实行重文抑武、文武分途的文教政策,学校军训基本被废除。隋灭陈统一全国后,隋文帝大力削减武备,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军队训练和教育都无法展开,更勿论学校军训。
明、清统治者汲取前人武备废弛而弱国甚至亡国的历史教训,在建国之初注意军事训练,实施以文武两手治国,制定了文武并重的文教政策,学校军训一度有所复兴。然而,明、清的学校军训终究未能从复兴走向发展,这是因为最高统治当局极力推崇的还是程朱理学。读死书,死读书,使广大的文人士子成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