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八 我爱我师

下载APP

主题十八 我爱我师

主题十八

    

    我爱我师

    

    生活万花筒

    

    “程门立雪”的故事

    

    宋代杨时拜师程颐,以求在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外出游玩,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正在午休。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看到了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二人,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小冰上学又迟到了

    

    小冰真害怕看到班主任那严厉的眼神。因为上次迟到,班主任就让他罚站了,罚站还是小事,特别是看到同学们那带着疑惑和拷问的眼神,小冰的心里很是忐忑。小冰迟到是有原因的。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这几天妈妈生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落在了小冰身上,他早上要先去给妈妈买药,然后给妈妈做好早饭才能去上学。

    

    到学校后,班主任拦住了小冰,这回班主任没有再让小冰罚站,而是让小冰下课后去他办公室一趟。小冰怀着紧张的心情到了办公室,班主任详细询问了小冰的情况。听了小冰的叙述后,班主任不仅没有责备小冰,而且还特意批准小冰可以晚些再到学校,并对小冰说需要什么帮忙的尽管跟她提。

    

    这让小冰的心暖暖的。

    

    探究寻常理

    

    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情感,从主动沟通开始。当我们有不能解决的难题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埋怨老师处理不公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当我们觉得被老师误解时,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也需要方法。

    

    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产生矛盾、冲突。我们如果能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地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却不一定能理解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被表扬时我们体会成功,被批评时我们体会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当我们觉得被误解时,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但解释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并且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而不是想逃避自己的责任。

    

    3.原谅老师的错误

    

    作为普通人,老师不可避免地也会犯错误,老师希望你原谅他的错误,正如你希望他原谅你的错误一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是对他的尊重。所谓恰当的方式,就是要考虑到犯错误者的情感——不伤害老师。

    

    让我们了解一下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1.礼貌待师: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修养之一,礼貌待人是对人的尊重。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先敲门,都是礼貌待师的表现。师生间多一次问候,就多一次感受温暖的机会。

    

    2.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策略,这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在教室、办公室、球场和超市里,我们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语气和老师交谈,交谈的主题也应随场合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勿失分寸:打听老师的隐私、从背后突然拍打老师等行为,就有失分寸。平等绝不意味着放肆。

    

    很多中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相处融洽,就会喜欢这门课,成绩自然会上升;相反,与哪个老师相处得十分糟糕,也会殃及这门学科的学习,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会与老师交朋友,不仅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个人的更好发展。在与老师相处时,我们除了应尊重老师、坦诚相待外,还要克服以下多种沟通方面的心理障碍,和老师“打成一片”。

    

    封闭心理: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从不轻易表露心迹,使老师无法掌握真实情况。

    

    自卑心理:对老师盲目崇拜,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即使老师的方法有不妥之处也不敢提出,和老师相处总感觉自己“矮了半截”。

    

    羞怯心理:这类同学害怕与老师打交道,遇到难题不愿请教老师,老师很难与其接触,思想上很难沟通。

    

    自满心理:对老师不屑一顾,认为老师水平低,老师台上讲,他台下说,拿老师的缺点当笑料,不尊重老师的劳动。

    

    逆反心理:老师说东,偏要向西,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事事和老师对着干,久而久之,老师的耐性也会逐渐被磨掉,师生沟通成为大难题。

    

    等待心理:这类学生往往在家庭生活中受到较多关注,所以在学校里也等着老师来找自己,或者认为三年就毕业了,以后也不会再与老师联系,所以对老师敬而远之。以上种种心理都是与老师沟通的障碍,只要我们抱着正确的态度,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就能和老师真正“打成一片”,成为朋友。

    

    尊重是最基本的礼节。中国有句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

    

    实践得新知

    

    想一想说一说

    

    事例一:小俊聪明好动,很喜欢理科,尤其喜欢物理学科,而且物理老师年轻、漂亮、充满活力,上课风趣,小俊一上物理课就兴奋,所以小俊的物理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小俊的语文成绩却很不稳定,有时甚至不及格,小俊说那是因为上学期一次语文课上,同桌传纸条,小俊轻声劝告,却被语文老师批评不认真听讲。小俊感到很委屈,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从此,小俊一上语文课从心底就很抵触,再也不能静下心学习语文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你或你周围的同学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数学课上,坐在班长小明旁边的几个“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明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明,小明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1. 老师是怎么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场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请几组同学分别进行角色扮演。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三:早上的校园里,同学们背着书包匆匆而行,很多同学见到老师主动问好;部分同学看到老师后赶快绕道而行;有的同学见实在躲不过去了就低头快溜;有的则是老师主动叫他的名字后才扭扭捏捏地说声“老师好”。

    

    提问:你属于哪一类型?当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事后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请你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 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交往情境,讨论在此情境下的师生交往策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来,然后完成下表。

    

    2. 关于师生交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一些策略或想法,与同学分享。

    

    我的分享: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拓视野

    

    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教师

    

    当灾难突然袭来,他们代表全人类的良心……

    

    【感人事例1】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这是5月14日,解放军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发现的情形。这个老师叫杜正香,她是一名代课老师,她永远48岁。

    

    【感人事例2】地震的那一刻,都江堰新建小学盲哑班正在一间平房里上课。大伙都撤离了,小马还坐在教室里。“那时有个老师大叫,小马,赶紧出来。”不过,小马还是没有反应。一个老师冲了上去,一把把小马拽了出来。地震后清点人数,学校的17个智障学生、26个聋哑学生全部幸存。为了保护幸存的学生,老师们自发围成了一个圆圈——“圆心”是学生,外围是老师。这个冲进去救孩子的老师叫谢罡,31岁,从事特殊教育15年。

    

    【感人事例3】5月12日大地震中,他组织学生都躲在了铁凳子底下。因为迅捷,更因为机智,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6)班的59名学生全部脱险,而他上初三的女儿却被埋在了废墟之下。这名教师叫刘宁。

    

    【感人事例4】5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时,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他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5)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转回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房子就垮了,吴老师不见了……”这是一个得救的学生说的。为了另外两个学生,他牺牲了自己。他就是崇州市怀远中学的吴忠洪老师。

上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