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
在生死面前选择谦让
这是伊春空难中一个感人的故事。
2010年8月24日伊春空难的那个夜晚,在生存与死亡的那一瞬间,曾经当过兵的张新海撞开了机舱尾部的救生门,没有第一个跳下飞机,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
当晚,8点45分左右,VD8387航班从太平机场起飞。在夜幕中划过一个弧形后,驶向距哈尔滨300余公里外的伊春市。9点20分左右,张新海醒来,机务人员这时广播提醒,飞机将开始下降,并于15分钟后抵达伊春市林都机场。
窗外黑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突然,飞机猛地下沉了一下。22排的小男孩尖声喊了一句什么,马上被母亲训斥“瞎说什么,多不吉利”。而后,飞机开始正常下降,张新海心里踏实了一些。然而,一切在瞬间发生了变化。飞机开始剧烈颠簸,张新海心里乱得一塌糊涂,“完了,完了,飞机出事了。”
宣告颠簸停止的,是一下剧烈的撞击声。巨响之后,张新海看到,机舱中部爆起了一个火球,随后火势凶猛,机舱内满是呛人的毒烟。张新海当过几年雷达兵。虽然他已年过50,但身手矫健。他立刻解开安全带,向机舱尾部跑去。机尾救生门前已经聚集多名乘客。一名中年女子第一个冲上前去,试图打开救生门,然而却拧不动门上的把手。此时,火势越来越急,向机舱后部汹涌冲来。张新海也上前试图转动把手,打开舱门,但依然不果。
此时,毒烟已浓密到一定程度,有女声尖叫“蹲下”,众人集体蹲下,只有蹲下,才能勉强呼吸。张新海一瞬间想到了死亡,但他马上给自己打气,“一定能出去”。
在毒烟中,他再一次起身,抱着最后一搏的念头,用右肩膀奋力撞了一下舱门。奇迹发生了,舱门向上移动开一条缝隙。随后,54岁的张新海飞起一脚,踹开了这道“救命门”。门开后,张新海并没有第一个跳下去,而是扶着门,让别人先走。在张新海的影响下,在生的希望前面,更多乘客选择了谦让,还有人说,先抢救孩子。救生门离地面一米多高,塑料滑梯并未打开,众人是从救生门跳出的,但并无争抢和拥挤。张新海是之后跳下去的。
在生死一瞬间,将生的希望礼让他人,将危险和阴影留给了自己,这是一种崇高的人性。正是这种崇高的人性,化作了一种无形的力量,给处在危险中的人们增添无尽的信任和感动。不要小看这种力量,在那个狭小的空间,在那个特殊的氛围,它却能凸显出无法言说的精神能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平和、稳定和从容。生死之际的一次选择,完成了一次慷慨精神的升华,完成了一次高傲人性的巡礼。
思考探究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谦逊礼让的至高境界。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你也在飞机上,你会怎么做?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