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从绿皮车到高速铁路

下载APP

第十课 从绿皮车到高速铁路

第十课 从绿皮车到高速铁路

    

    在了解了城市轨道交通之后,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长途轨道交通——火车。

    

    “铁老大”的历史

    

    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以后,1804年,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它能牵引5节车厢,时速为5~6千米。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这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台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所以在机车行驶的时候,驾驶员要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这也算是一种“奇观”了。

    

    早期的火车是使用蒸汽动力的燃煤蒸汽机车,这种车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加水的设施,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为车添煤加水,很不经济。

    

    19世纪末,很多科学家转而研究燃油和电力机车。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1941年,瑞士成功研制了新型的燃油汽轮机车,它是以柴油为燃料的,结构简单、震动小、运行性能好,因而,在工业国家被广泛采用。在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起,内燃机车才逐渐被电力机车所取代。

    

    最早的电力机车出现在1835年的荷兰,那是以电池供电的小型铁路车辆。1879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一款和今天类似的电力机车。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机车动力强劲、干净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各国的欢迎。如今,电力机车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火车机车,这种带着“长辫子”的火车,就成为最典型的火车形象之一。

    

    火车与铁路

    

    在今天,铁路和火车是一对分不开的“兄弟”。或许,有人会以为,火车和铁路从产生之初就是形影不离的。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说起铁路的发明,要比火车早半个多世纪呢!

    

    早在16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工业兴起,矿山到处都是。可是,当时矿山的运输还很落后,铁矿石全靠马拉、人背,劳动效率很低。有个公司的老板,为了多运铁矿石,想了一个法子:从山上向坡下平放两股圆木,让中间的距离相同,一根一根地摆到山下。当装满矿石的斗车,顺着两股圆木下滑的时候,山上的人大声喊叫着:“注意,车下来啦!”山下的人也大声回答道:“好,车到啦!”这就是初期的木头轨道。

    

    但是这种木头轨道放在平地上就没有这么大的用处啦,而且太容易磨损了,不耐用。

    

    后来,有人试着用铁来取代木头,做成轨道,推着车子走在上面就省力多了。

    

    有一天,一个人的车子装货太多了,把铁轨压到了地里面,结果车翻了,还差点伤了人——看来地面的承受力问题需要着重考虑。

    

    后来设计师们想到,把铁轨铺在枕木上,下面再铺上道床,就可以使压力均匀分布,不会再把路基压坏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因为铁路轨道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才使火车的不断提速成为了可能。

    

    绿皮车的记忆

    

    在20世纪的50~80年代,“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因为外表被涂成墨绿色,因此俗名叫“绿皮车”。

    

    大多数的“绿皮车”年代久远,它们的运行速度慢,没有空调装置,票价也比较便宜。

    

    自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部门有计划地进行了六次大面积的全面提速,尤其是在京广、京沪等干线上。每一次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的更新和升级,也会淘汰一批“绿皮车”。

    

    21世纪初,“绿皮车”在铁路干线上已经很少见了,现在,只有在少数支线和短途客运中,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大部分也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虽然“绿皮车”因为使用的年代久远,会有油漆剥落、墙板开裂、门窗不严等问题,有的车厢内服务设施不全,电扇不转,电灯不亮,管道不通,甚至用水都不能解决。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像我们父辈的人,“绿皮车”就像茶叶蛋、大碗茶一样,承载着一份珍贵而特殊的记忆。

    

    动车和高铁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的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动车和高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动车,一般意义上而言,是指自带动力的车辆,接近于传统列车中的火车头。也就是说,普通列车是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不具有动力;而动车的车厢本身就具有动力。运行时,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自己也会“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大大提高,能达到200千米以上的时速。

    

    那么,高速铁路和动车一样吗?

    

    高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专用线路、时速200千米以上的动车组列车、专用的列车控制系统。

    

    这就意味着,动车指的是列车本身,而高铁则是包括了列车、铁路线路、控制系统在内的整个高速专用的铁路系统。

    

    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已经开始了高速列车的研究,到2001年,一种设计时速为270千米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就已经被研制出来。这款列车在2002年冲击了321.5千米/小时的速度,是当时国内最快的记录。

    

    在“中华之星”的研制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成功研制了“和谐号”动车组。在2007年第六次提速之后,动车组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高铁建设也如火如荼,这使得人们的出行效率大大提高,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已经缩短为不到5个小时。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动车组跑出487.3千米的营运列车世界第一速之后,我国高铁的技术和运营已经站在世界领先之列。

    

    从“绿皮车”到高铁,一代代列车越来越快,见证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进程。

    

    (执笔林枫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