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生活
第七课 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生活
物联网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自从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而且人们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我们需要的资料、下载最新的MP3、看最新的电影、用在线购物方式购买我们最喜欢的商品。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除了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掌控这些虚拟产品之外,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如电视机、冰箱、衣服、书桌等,能不能也像互联网那样被方便地操纵呢?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早晨醒来,你的衣柜用温柔的声音说道:“今天室外气温是10℃,建议穿左边第三格的毛衣。今天你有体育课,千万不要忘了穿运动服。当你准备出门时,书包提醒你说:“今天的数学练习册好像忘了带哟!”上学路上,汽车会自己识别出哪里拥堵、哪里通畅,并选择最佳路线。当你到了学校后,你爸爸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原来是家里的大门通知他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来访。这时不用为无法立即赶回家而着急,你爸爸只要用手机按下“待客模式”,房门就会自动打开,让朋友先进屋休息。当然也许并不是一切都那么让人兴奋。当你放学回家准备看电视时,你的作业本很可能大声吼道:“写完作业再去玩啦,懒虫!”
这个概念就是“物联网”。正如其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所指出的,这是一项将互联网的便捷引入到实实在在的物品之中,让生活用品“聪明”起来,能够实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技术。
物联网是怎么实现的?
可能有人要问,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人类自己是怎么做到“聪明”地互相交流的。
我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等帮助我们感知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属性。这些被我们的眼耳口鼻舌感受到的具体信息经由神经传入大脑,大脑经过迅速反应、分析、处理之后,再告诉我们的肢体应该做出何种应对措施。正是遵循着感知——处理——反馈这样一种模式,我们的交流才变得可靠而有效。
让日常物品“聪明”起来,必须解决这几项技术难题:
(1)自动识别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物品的信息——如颜色、重量等一一储存起来,从而实现物品信息交流的可能性。
(2)传感及遥感技术:这项技术用来感知物品的属性以及探测物品的实时变化,这就实现了“眼睛”和“耳朵”的功能。
(3)通信技术:当信息被读取后,还要将物品的属性转化成可供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这就相当于我们的神经。
(4)处理技术:物体的信息被传入信息处理中心(可以是家用电脑,也可以是公用的服务器),经过精确的计算后再反馈回物体,做出合适的反应,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
当大到汽车楼房,小到钢笔牙刷等一切物品都被装上“眼睛”和“嘴巴”之后,它们就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了。例如,你的衣柜“熟知”你的衣服的颜色、款式和保暖性。每天早晨,衣柜都会根据当时的天气以及你的课程安排,提醒你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学习用品。对于上班族,这种“聪明”就会让他们更聪明了。
物联网的用处
正是因为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物联网”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而且对经济生产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对于电器制造商来说,他们可以实时监控用户家中电器的使用情况,为可能出现的故障提供及时的维修方案。环保部门通过监控企业排污口等设施,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的状况,而且可以远程关闭排污口,有效杜绝污染,有利于创造更为安全健康的环境。在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自动开启或关闭设备,调节温室环境。尤其让我们感到放心的是,食品这种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的成品,也可以借由物联网的技术加以有效监控。例如,餐桌上每一根香肠的原料,都可以清楚地知道来自哪一个养殖场,这让一切“黑心食品”无法遁形。
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已经涉及了“物联网”的基本内容。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然而,直到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物联网”概念才被真正提出。虽然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兴事物,但却被世界各国寄予厚望。专家们认为,“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拥有无比广阔的前景。因此,世界各国都提出了发展“物联网”的计划,如美国的“智慧地球”计划、欧洲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等。中国也极为重视这项技术的发展,自1999年开始相关研究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项技术的领跑者之一。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展馆预约、证件管理、食品溯源等方面都采取了“物联网”技术。目前,我国南京、沈阳、广东等地,也都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目标,争取让市民早日享受到“物联网”带来的便利。
如果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因为在生活及生产中引入了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投入更少、成本更低和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使得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准,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缓解温室效应,实现更少物耗、更多绿色、更加智能化的工业化。这在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今,无疑是符合潮流的。因此,“物联网”技术不但是人类的福祉,同时也是整个地球的福祉。
(执笔 安守军)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