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建筑的“外衣”
第六课 建筑的“外衣”
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可见外表的服饰装扮非常重要。当然,即使排除了遮羞美化的装饰作用,衣服还可以为我们御寒保暖,实在不可或缺。你看,连动物如小猫小狗也有一身柔软厚实的皮毛以保暖生存,那么,建筑是否也有专属自己的“外衣”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建筑外墙及屋顶即构成了建筑的外衣。建筑体现时代的精神,从古至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的改变,建筑的外观、内在构造、材料等也随之变化。主要由建筑材料构成的建筑的“外衣”当然也要常换新貌。
古代的建筑材料
古代的木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瓦片或茅草
究竟采用什么建筑材料才好呢?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
在我国的中原和江南地区,传统建筑以土木或砖木结构为主。即用木材搭建房屋的框架,然后将泥土夯成一块块土块,垒成厚实的墙壁。当人们发明出砖之后,性能更好的砖墙就取代了夯土墙。
对于屋顶,人们则喜欢覆盖瓦片、茅草。无论是木材、泥土、砖头还是瓦片、茅草,对于遍布森林的古代中国而言,是自然界能找到的隔热性能最好、最廉价方便的材料。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带,因为森林稀少、木材获取不易以及地理和气候等原因,人们就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穴居,这也是利用了泥土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的典范。
在古代的西方,临近地中海的地区,这里嶙峋的山石到处都是,人们就往往采用石头建造房屋。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人所建成的房屋坚固耐用,直到现在仍留存着许多历经千年的经典建筑。
正因为人们独具慧眼,各类建筑披着这些形形色色的天然外衣,走过了无数春秋。
现代的建筑“外衣”
南京大学北大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木材、瓦片、茅草、石块、砖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许多新的手段被发明出来,用来改善建筑外墙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因为若是外墙保温不好,冬季就会使室内温度过低,雨季会出现结露、长霉、室内潮湿、室内热环境恶化等问题。如果房屋的隔热性能比较好,那么冬暖夏凉,人住在里面也会很舒适。
国外的一位市长说过:“在一座城市,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有机结合、巧妙平衡。在一座充满摩天大楼的城市里,或许只有那葱郁芳香,才能化解钢筋水泥的冰冷和僵硬。”
没错,在现代城市里,一种常见而简单的改善方式就是绿化屋顶及外墙,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建筑“外衣”。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北大楼,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如果你来到南京大学,会为这样一座建筑感到惊讶。墙角种植的爬山虎繁茂生长,爬上了大楼的建筑外墙,将外墙的绝大部分覆盖。整座建筑与绿色融为一体,显得亲切自然、富有生命力。
盛夏,北大楼总会披上漂亮的“绿色外衣”,尽管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却总是凉爽宜人。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植物是降低气温的“能手”,它们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建筑物本身,起到了遮阴的作用,同时植物的蒸腾作用还可以吸收热量、有效降低温度。
植物在吸收太阳的能量用于光合作用时,改善了建筑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建筑“外衣”开始利用特殊的建筑保温围护材料。
经常被使用的是矿物棉和泡沫塑料。
矿物棉,是将岩石或者矿渣熔化后,像吹棉花糖那样吹成蓬松如棉花般的建筑材料。而泡沫塑料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那种填充在电视、冰箱包装箱里的那种白色的东西。
这两种材料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内部蓬松、藏有许多空气。人们将这两种材料填充到墙壁中间后,就可以借助空气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让建筑物内部更为舒适。
现在,这两种隔热材料已经随处可见,如果你的家里在装修的话,一定有机会亲眼目睹填充在墙壁中的“保温功臣”。
新型的建筑“外衣”
科学家不断在建筑材料上进行革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建筑的新“外衣”就将成为现实了。
现在有一种将水灌入建筑墙壁的新型方式。即在墙体内设置导管,再将水充入导管中,通过调节导管内水量的多少来控制墙体的隔热性能。若是在冬季,墙体导管内便不充水,形成空气层,提高隔热性能,以利于保温。夏季,墙体内充满循环水,吸收的热量被水流带走,这样,既阻隔了强烈的太阳光,又获得了热水,一举两得。
还有一种被动式太阳能外墙,是一种特殊的蓄热墙体。将它置于玻璃后面,与玻璃形成一个空气间层。在冬季,太阳光穿过玻璃后,间层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开启室内通风口,热空气经通风口送入室内,不断提高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夏季,太阳光穿过玻璃后,间层内的空气温度上升,这时就开启室外通风口,将留在空气间层中的热空气排出室外,就能减少进入室内的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
屋顶也很重要,一个好的屋顶也能起到使室内“冬暖夏凉”的作用。在古代中国,人们在屋顶覆盖瓦片、茅草,它们良好的隔热性能起到保温或者隔热的作用。
现在,人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在建筑的屋顶设计上采取了很多创新。
有一种蓄水屋顶,它在屋顶上贮一层水,用来提高屋顶的隔热能力。同时,水的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让房屋凉爽下来。在气候干燥、白天多风的地区,用水隔热的效果是显著的。当然蓄水屋顶存在着缺点,虽然在白天可以带走热量,但在夜间需要散热的时候,蓄水屋顶的散热效果却不佳。而且,屋顶蓄水极容易造成屋顶漏水,需要加强屋顶的防水措施。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改进。
还有一种反射屋顶,它通常是在屋顶喷一层白色或浅色的涂料,或铺设白色或浅色的瓷砖,它们能够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外墙、屋顶安装光伏电池,还可以发电呢!
尽管这些新型“外衣”尚未普及,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的良好性能一定会让人们体验到更低碳的生活。
除了建筑的“外衣”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让建筑“低碳”起来呢?我们将在下面的课文中继续探索。
(执笔 安守军 唐 健)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