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抗生素——人类进步的双刃剑
第十九课 抗生素——人类进步的双刃剑
抗生素的前世——神奇的新药
提到抗生素,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感冒了吃的所谓的“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四环素、链霉素,等等,这些都是抗生素。1928年,一个外国人弗莱明在实验室里偶然发现能杀死细菌的青霉素。“二战”期间,青霉素因为能使伤口感染而导致伤兵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成为了稀罕又贵重的药品。后来,链霉素的发现更是神奇,它能够使以往康复无望的结核病人得以治愈。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发现,白喉、猩红热、肺炎、梅毒等从前让人束手无策的疾病全部被抗生素遏制住,人们欣喜若狂,抗生素真是人类的救星啊!似乎绝大多数传染病都能用抗生素来治疗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抗生素的今生——双刃剑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至今,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到数千种。抗生素虽然在早期以它神奇的作用令人类叹服,但在人类期望全面驾驭它的过程中,却发现抗生素越来越“不听话”了。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也就是说,要想把细菌彻底消灭掉已经越来越难了。细菌也是生命体,当它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要反击,也会抵抗,随着抗生素使用范围的扩大,也给了细菌、真菌们“进化”的机会。从前只需要几十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治愈的疾病现在用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使用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是耐药性的明显体现。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新启用的抗生素在若干年内都会因病菌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原有效力,而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更加重了耐药细菌的急剧增长。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难,在中国却正好相反。这不仅仅是医院的某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会滥用抗生素,很多家庭的药箱里面,抗生素也是长期“定居者”,很多人感冒了、头痛了不去医院,自己找些感冒药搭配抗生素类药物就OK了。还有人认为,便宜没好货,越贵的抗生素越好,这其实是个误区,只要用之得当,几块钱的药物也能起到祛除病痛的作用。
由于耐药性的出现,抗生素使用量增大,细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新型抗生素的不断研制成功也导致耐药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而新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两年。”一位医学专家不无伤感地说。
除了耐药性,抗生素给人类带来的还有肝肾损伤、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身体上的影响。抗生素经肠道吸收,由肝脏和肾脏代谢,会对消化道和肝肾造成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会因为抗生素的存在而产生阻滞。另外,抗生素不仅能帮助身体杀害病菌,同时也会杀害体内的健康细胞,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一感冒就挂水,一咳嗽就吃抗生素,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儿童肝肾功能障碍以及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
危险迫在眉睫
尽管人们早就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然而直到2008年,一例罕见的病案才终于让人类感到大祸临头。这一年,任何抗生素都无法杀死一名瑞典病人身上的肺炎克雷白杆菌。更可怕的是,使这种病菌具备这种强大的抗药能力的基因可以轻易地在不同的细菌间传播。如今许多耐药的超级细菌都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倘若这种超级细菌成为主要致病因素,那么人类将重新回到没有抗生素的年代。
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是什么概念?
不仅仅是各种传染病无法根治,即使是外科手术,人们也必须慎之又慎,因为无法防止病人感染。
如何避免滥用抗生素
不是越贵的抗生素质量就越好。抗生素的使用必须遵循这样一种原则: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解决问题的就坚决不用两种。如果一生病就直接用高级抗生素的话,很容易让体内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为以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另外,抗生素大多是处方药,大家应该按照医嘱服用,而不能主观臆断地给自己“开药”。虽然有些医生为求得快速的治疗效果依旧会使用大量抗生素,但是我们自己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抗生素。要求医生有针对性地、稳妥地选择相应的抗生素,针对细菌、真菌等不同病情使用更合适的抗生素,不但能有效降低毒副反应,而且能延缓细菌耐药性的进化。
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必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
对于儿童来说,抗生素的副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感冒后的前三天宜用中成药,不应该直接到医院挂水使用抗生素。
发热原因不明时,除非病情危急,否则不宜使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之后常常使致病微生物难以检测出来。
如果要预防某种疾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更好的替代抗生素的药物。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谨慎使用抗生素,尽量让细菌的“进化”速度不要那么快。遗憾的是,在面对自然规律时,人们总是显得这样无奈。
到底有没有其他新的出路,还需要年轻一代的继续努力!在人类健康这条路上,你们会越做越好!
(执笔马乐星)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