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化石告诉我们的秘密
第十四课 化石告诉我们的秘密
菲尔宣读完自己提交的关于北极熊的作文之后,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凤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着菲尔,说:“菲尔同学通过自己在动物园的实践,近距离地接触了北极熊,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特征和习性。不但如此,菲尔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北极熊的进化史,这才能写出这篇带有自己的感情和理解的优秀作文。这篇作文和菲尔过去的作文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包括其中流露出来的感情,都上了一个台阶。我们向菲尔表示祝贺!”大家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了菲尔。菲尔拿着手里的作文,脸有些红了,不过,他最大的感受是骄傲,因为,他把自己喜爱的北极熊朋友介绍给了大家。
在菲尔之后上来宣读的是马可。
马可平时的作文水平就很高,加上他的知识面非常宽,所以被班上的同学寄予厚望,大家都希望他能在学校的比赛中赢得“森林小作家”的荣誉。
马可自己却不太在乎这个奖项,对他而言,进行细致的考察,然后将调查报告用客观、准确的文字真实地再现过去发生的一切,才是他追求的目的。他一直将做一名纯粹的学者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这次大赛,他提交的选题是“恐龙化石”,他希望通过研究现在残存在地球上的恐龙化石,去认识人类还没有出现时地球上的另一种历史。
为此,他专门到古生物研究所和地质研究所搜集材料,向那里的专家请教。终于,一个月后,他带回了自己的成果。
我研究的对象是化石。所谓化石,指的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我们今天最常见到的化石,是动物的骸骨和贝壳等。而我要和大家说的是恐龙化石。
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比如肉、软骨等,渐渐腐烂,最终消失,而身体中的硬组织,像骨骼、牙齿等,就留在泥沙中。这些东西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完全变得和它们周围的石头相似,这个过程叫做“石化”。这些骨骼、牙齿就这样保留下来,成了恐龙化石。
我们今天要了解恐龙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们是如何生活的,必须通过遗存到如今的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他们的研究,恐龙就像现在的动物一样,种类丰富,有大有小。
最长的食肉恐龙叫棘龙,它的身长可以达到16~19米,重16~26.5吨。而最小的恐龙,它的体型只相当于鸽子,近鸟龙和耀龙就是这样袖珍的恐龙。
所有恐龙之中,有像人类一样用两条腿走路的,也有像普通的陆地动物一样四条腿走路的,有的还能在天空飞翔。
它们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
有些恐龙皮肤光滑,有些恐龙的皮肤上却有鳞或脊,有的头上还长有角或头盾,也有的在尾部长刺。
但是,所有的恐龙都有共同点:它们脑子都很小,而且所有的恐龙都把蛋下在陆地上。
这些形态各异、习性不同的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地球上。那时候,它们是统制地球的生物。它们支配了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000万年之久。
它们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是三叠纪晚期,距离现在约2亿3500万年。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恐龙的生活十分惬意。恐龙发展最迅速的是侏罗纪和白垩纪,当时的地球上恐龙的种类和数量极大,主宰着地球。
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刺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千米、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千米的速度一头撞进地球。
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的灰尘。极地雪融化了,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迅速埋葬起来。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体型巨大的恐龙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呼吸,难以生存,恐龙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科学家们对恐龙突然灭绝的一个猜想。
我还读到了其他的猜想。等我长大,我就去研究化石,寻找更多的远古的秘密。
(执笔 胡瑜)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