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爱他人】

下载APP

【第二课 爱他人】

【第二课 爱他人】

    

    历史明鉴

    

    爱民如子——郑板桥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曾经做过潍县县令。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他不顾别人苦苦劝阻,让老百姓写借条,开仓贷粮,救活一万多人。他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百姓又欠收,郑板桥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因此得罪了官吏,辞职回乡。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纪念堂。)

    

    时代榜样

    

    感动中国的最美“洗脚妹”

    

    一名在厦门打工的洗脚妹,月入只有2000多元,可是六年来,她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

    

    她叫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她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

    

    1999年,刘丽随亲戚去厦门打工,因为迟迟没有找到工作,很快身无分文。为了生存,她变卖了长及膝盖的长发。“自我懂事起,头发就没剪过。最后卖了30元。以前在老家有人用自行车跟我换,我都没答应。”刘丽至今很感慨。后来,她找到了一家足浴城,做起了洗脚妹。

    

    刘丽说:“第一个月领工资时,1800元,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第二天,她跑到邮局给家里寄了1500元。

    

    刘丽拼命工作,到了2001年,家中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盖上了房子,弟弟妹妹也长大成人了,她也有了些积蓄。这时,幼时的场景又不时在刘丽脑海闪过——别人的书包,自己的泪水。于是,刘丽走上了一条“助学之路”。

    

    刘丽先是资助老家的贫困学生,2001年,她通过朋友认识了厦门市同安区一位热心教育的阿姨,开始资助同安的孩子。

    

    同安区妇联负责人说,刘丽不仅自己经常资助贫困学生,还联系朋友来捐助贫困学生,目前,在同安区,她和她的朋友固定捐助的贫困学生有37人,这些一对一的被捐助者都已登记造册。

    

    就这样,刘丽资助了逾百名贫困学生,用的都是她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美德讲堂

    

    刘丽,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正如颁奖词所言: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她以自身朴素的生活经验,坚守着善良的底线,展现了当代青年没有熄灭的爱的光芒。她和她代表的80后女孩,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中国真正的希望,将在他们脚下生根。

    

    一个14岁的女孩,本应跟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父母的爱,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与伙伴尽情游乐,而她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她为了解决家庭的困难,怀揣打工挣钱让弟弟妹妹上大学的心愿,在家人愧疚的目光中毅然走进南下打工的行列。打工历程的艰辛可想而知,为了生计她甚至忍痛卖掉了长发。

    

    爱自己家人,为亲人甘愿付出一切本不容易,爱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而刘丽做到了。她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资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学生,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她播种爱心,收获快乐,谁能不认为她是最美的女孩呢?

    

    关爱他人的无私精神,“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这是刘丽带给我们的感动。关爱他人,必须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关心自己身边人做起。关心自己熟识的邻居、伙伴,再扩大到关心那些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人。

    

    幸福行动

    

    1.关爱身边的伙伴:经常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分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生日时送一份礼物或为他制作一张生日卡片等。

    

    2.关爱残疾人:不讽刺嘲笑他们,不故意模仿他们的行为;乘车时主动给他们让座;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扶一把,送一程。

    

    3.关爱孤寡老人:关心社区的孤寡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他们不开心时,安慰他们;在他们劳累时,为他们唱歌、跳舞,说笑话等,缓解他们的疲劳。

    

    名言链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