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节操自重】

下载APP

【第二课 节操自重】

【第二课 节操自重】

    

    历史明鉴

    

    中国士人历来重节操,在节操与生命的天平前,坚贞自重,毅然选择以死以全名节的人,成为当世的英雄楷模,为后人世代敬仰。

    

    文天祥,一个原本儒雅斯文的文人,面对风雨飘摇中的祖国,他没有像其他胆怯的书生一样苟且偷生,而是咬紧牙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毁家纾难,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组成一支爱国军,选择以死抗战。最终,文天祥因小朝廷的消极抵抗而被元军逮捕入狱。由于文天祥盛名在外,元世祖忽必烈下谕旨,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试图劝其投降,文天祥回绝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更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最终,文天祥慷慨就义,终年四十七岁。他留给后人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更是坚守气节、节操自重的不屈精神。

    

    榜样领航

    

    心怀天下节操永恒(节选)

    

    智真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读书勤奋,博学广闻。当时正值战乱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南宋与金征战不断,形成南弱北强的对峙局面。

    

    杨万里最初担任永州零陵县令时,宰相张浚因力主抗金被贬居在此,闭门谢客。杨万里钦佩其为人,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于是写书信力请,表明自己心境,张浚看了很感动,因而接见他,并说:“元符贵人,腰金纡紫者何限,惟邹全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他勉励杨万里要效法先贤的“清直之操”,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铭记在心,将其读书之室取名为“诚斋”,以明己志。

    

    随后,杨万里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逢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剥削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释放牢里的百姓,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通知每家每户,放宽其税额、期限。

    

    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政绩,受到百姓称赞。

    

    杨万里写了振兴国家的《千虑策》上呈朝廷,面对中原沦丧、仅余半壁江山的局面,从“君道”、“国势”、“民政”等方面深刻陈述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朝廷的腐败无能,并提出整套治理国家的方针策略。宋孝宗看文章切中时弊,任他为国子博士,杨万里又举荐朱熹、袁枢等十六人,都是正直人士。

    

    宋光宗即位后,杨万里任秘书监,他立朝刚正,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断,四曰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

    

    一次,他因地震上书朝廷,向皇帝提出十条意见,提醒光宗要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国兴,但却触怒光宗,被贬为江东转运副使。

    

    杨万里原本就视功名富贵如粪土,随时准备放弃。他刚做京官时,就预先备好由杭州回家的盘缠,又嘱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

    

    到宋宁宗年间,韩侂胄依仗韩皇后的权势,爬上相位,大肆网罗党羽,在朝中专权。有一年,他建了一座南园,以让杨万里入朝做高官为报酬,请杨万里为他这座园子作记。

    

    杨万里为人耿直,一向鄙视韩侂胄的为人,便说:“官位可弃,记不可作!”韩侂胄听后大怒,只得换别人执笔作记。杨万里一生正义敢言,不事权贵,这与那些汲汲营求升迁、阿谀逢迎之辈形成了鲜明对比。岁月沧桑,那些曾经拥有的功名富贵何在?曾经权倾一时的势利小人哪一个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只有美好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永恒纯净,就如杨万里赞美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纤尘不染,飘香人间。

    

    议论风声

    

    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有骨有节的品性,一直为君子所推崇,也成为他们一直孜孜追求的高尚品质。

    

    中国历史上节操自重的人不胜枚举,他们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个人操守。如爱国诗人屈原、陆游,不辱使节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从容就义的文天祥,近代林则徐、吉鸿昌、邓世昌等。他们的名字和高尚的节操,永载青史,与日月同辉。

    

    而在现代,这样的节操自重者也同样受到众人的敬爱。周恩来,新中国第一位总理,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但是却从来没为自己或家人谋过一丝一毫的利益。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总理,他的生活不仅是朴素,甚至称得上清苦。他和夫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着简单的粗茶淡饭,乘着最普通的公车。他身居高位,却不愿接受别人一分一厘的馈赠。1961年春节前夕,他收到家乡淮安县委托人捎来的莲子、藕粉等土特产,当即委托办公室回信,并寄去100元钱。信中说:“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有一次,他曾经的一位警卫员给他捎来一筐新鲜橘子。他问清值25元钱后,让寄去50元。他说:“多余的钱让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这样以后他就不再送了。”历史证明,节操自重者永远为人所敬仰,正是他的廉洁自守,一心为民,才有后来人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画面,才有了联合国为其降半旗的尊荣。

    

    思考实践

    

    1.搜集历史上节操自重者的材料,写一篇感想。

    

    2.班级内讨论现代人是否丧失了节操自重的品质。

    

    3.组织向伟人致敬的活动,重塑现代人的节操观。

    

    名言链接

    

    不为利动,不为威劫。

    

    ——黄兴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周恩来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邵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