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慎独律己】
【第六课 慎独律己】
历史明鉴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意为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规范,严于律己。古代的清正廉洁之士,时时以“慎独”自警,为后人树立律己典范。
元初许衡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茹菜,处之泰然”。有一次,他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路途长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如果不合乎道义就不能接受。”
榜样领航
“慎独”是一种境界
蒋曼
“慎独”是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也是一种修养境界。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认为在最隐蔽的言行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微小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强调道德修养必须达到这种境界,即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道德原则办事;强调在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的对抗中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慎独”是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之一。而那些腐败分子,往往也是从“独”时、“独”处不“慎”,滑向犯罪深渊的。他们有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嘴上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行动上却是“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鱼肉百姓”;嘴上说“密切联系群众”,行动上却是“密切联系帮派”;嘴上说“艰苦奋斗”,行动上却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注重为官的道德修养,面对各种私欲没有“慎独”克己的能力。
领导干部“慎独”,具体应做到“十慎”:一是慎始,把好“第一次”关口,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二是慎终,做到精神支柱不倒、权力期权不用,防止晚节不保。三是慎权,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四是慎欲,不被钱、色、名等私欲俘获,做到“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五是慎内,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防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六是慎友,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防止被损友“拉下水”。七是慎微,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防止小节上的蜕变。八是慎言,要敢于讲真话,讲话要利于团结,防止口无遮拦。九是慎断,要深入调研,科学决策,防止违背规律、主观武断。十是慎威,不滥施权威,不压制民主,不压制人才。
“慎独”的要义在于勤自修,日日不辍。要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既要以贤人的高风亮节怡情养性,又要以贪官身败名裂的教训自警。要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如此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才能逐渐达到“慎独”之境界。
议论风声
“慎独”作为几千年来君子立身自处的准则,最早出自《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因此。它是一种坚守自我的信念,更是独处自省的品质。“慎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造就了一批治国能臣,齐家君子。
清朝雍正年间的清官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然而,现代社会中屡屡出现肇事逃逸,官员“落马”事件,则表明“慎独”并非易事。尤其一些官员在公众,甚至朋友面前总是大唱正义之歌,一副凛然不可犯的形象,而背后品行不良,道德败坏。他们公款吃喝,公开索贿,包二奶,养小三,最后东窗事发,锒铛入狱。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没有把道德纪律化为内在的一种约束力,而仅把“慎独”当做口号,因此,在金钱和美色面前,失掉了起码的道德感和党性。
“慎独”作为一种崇高的修养,是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宋子罕的以不贪为宝,是许衡的不食无主梨,更是杨震的暮夜却金。“慎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成为现代人律己的准则,而不应成为高挂墙上的摆设。
思考实践
1.以“慎独”为题,写一篇短文。
2.每日自省,自己有没有做到“慎独”。
3.拟一则“慎独”的名言。
名言链接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朱熹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金缨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