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创新进取】
【第五课 创新进取】
引经据典
一流的人创新;
二流的人模仿;
三流的人盲从。
看到传统拉面带来的不便,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发现煤油能清除污渍,法国杂工乔利大胆创造,研制出了干洗剂。他们,让我不禁折服于创新的美丽和智慧……
钱钟书曾评诗说:“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以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
读罢,不禁为钱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显得毫无生趣。
古今典范
鲁班和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公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他为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只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鲁班的故事古老而熟悉,但其在生活中不断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创新无小事,其实生活中很多创新之举就源于不经意的发现。锯子的发明,应该给你我很好的启示吧。
齐白石五易画风
1920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
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
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齐白石说过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大致意思是,学生学习他的画时要把人生哲学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特别强调创新,那样你才真正学到画的精华,才能使你的画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学我者生”的道理。如果你学习模仿他的画,你不去创新,就是摹得很相似,无论怎么好,都是劣品,你的画也是不值钱,没有生命力,只能是死路一条。
美德拾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部件或螺丝钉。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力工作,努力实践,在自己的位置上身体力行,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成为和谐美满的创新发展的社会。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被传为美谈。他车库里开创一家企业,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
“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上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随我们畅所欲言,汇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美德践行
1.搜集人类历史上关于创新带来社会进步的例子。
2.写一条关于创新的格言标语。
名言拾贝
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
——鲁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之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前苏联·高尔基
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见,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
——杨振宁
无愧于有理性的人的生活,必须永远在进取中度过。
——英国·塞·约翰逊
上进心是人的唯一标志,不是上帝的,也不是动物的。
——罗·勃朗宁
谁想不落伍,谁就得不断进取。
——詹·拉·洛威尔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