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扶老助幼践行美德
第14课 扶老助幼践行美德
礼仪瞭望
老与幼,敬与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去的一天。每一个时代都在上演着生命的诞生与陨落,这一永恒的主题也给了人类一个永恒的追求,对于老人与孩童的关注即是对自身的敬重。
尊老爱幼是民族品德的继承。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这种逐渐形成的朴素的观念被继承了下来。今天,对于老者与幼者的关注已经告别简单意义的果实分配,而更多的是对其生命意义的确认和存在价值的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借助传统的重阳节,祝愿全国老人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已然成为我们绕不开的重要社会话题,当今社会,亲子矛盾并不鲜见,家庭暴力亦时常见诸报端态。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们应该掌握怎样的技巧,与父母长辈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呢?又该培养怎样的品德,让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呢?
礼仪学堂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重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善待幼童是社会的要求,是道德的期盼,也是人之为人的应有之义。那么,怎样做到尊老爱幼呢?
尊老
◇在家里对老人不仅要从物质生活上给予赡养和照顾,还要在精神生活上给老人以体贴和安慰,不许嫌弃老人、虐待老人,要依照法律和道德责任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在社会上积极倡导敬老、尊老、助老的道德风尚,热心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在公共场所尽量为老人提供方便,帮助老人搬重物、上下车、过马路等。
百行德为首,百善孝为先。要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当我们把感激这片小小的绿叶奉献给我们的亲人、邻居、朋友、客人时,他们给我们的回报将是整个春天。“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爱幼
◇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要承担起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既要从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子女,又要注意用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子女。
◇在社会上要热心儿童、少年社会福利事业,关心、爱护和帮助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反对迫害、摧残、遗弃儿童的行为。
◇优生、优养、优育。爱幼,顾名思义,就是关爱幼小。爱幼自古以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也一直把爱幼作为一种责任和行为规范。孔融四岁时,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如何向父母表达爱意
相处是一种技巧,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的拳拳爱意,也应该学会用适当的言行表达爱意。
◎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年幼的我们接受父母的雨露恩泽,当父母老去时,我们对父母一定要抱着感恩的心,去敬重,去爱戴。
◎用心去对待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为父母分担忧虑。
◎大声说出你的爱。情感的适当表达是融洽家庭关系的重要方法。做儿女的要学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表达对父母的爱。这是一种宣告,也是一种沟通。
互动体验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尊老敬幼。每个人都有被呵护的童年,每个人也都会成为老人。面对以下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情景一:这几年,关于“老太太摔倒了会不会扶”的话题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人说应该扶,也有人觉得“做好人的风险很大”,万一被讹上了怎么办?面临着“摔倒”的危险,怎么解决他们摔倒的问题,该不该扶,如何扶?
情景二:目前很多家庭都是“421”的家庭结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如果你也是这种家庭结构中的孩子,你是否也曾经把爷爷当仆人,奶奶当佣人,自己是主人?
情景三:助老是指做子女的帮助老人干些活、做些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忙于应酬而没有时间助老,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常回家看看”成为自觉?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