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公平

下载APP

第五章 教育公平

第五章 教育公平

    

    开篇寄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让每一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是一个自由民主之国的首要之务。改革开放的30年间,党中央不断出台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使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精彩跨越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的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攻坚,到2011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08%,这一辉煌成就,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十年。国家加强对教育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以及教育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

    

    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各级政府之间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职责与权限更加明确。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的十年。我国已经全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多适龄儿童少年。26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的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初步解决。

    

    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西部和民族地区的主要教育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建立,每年资助近1.8亿名学生,保证了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普通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取得明显效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国家着力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教育制度规则公平,有了明显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教育事业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引申体悟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古代,至圣先师孔子则提出了“有教无类”的理念。但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平民长期被拒在教育的大门之外,“教育公平”不过是教育家的美好愿景。

    

    教育是国之根本,一个没有教育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一个教育不公平的社会注定难以稳固,十六大以后,党和国家将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2006年全面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政策,是中国在教育公平领域迈出的跨越式的一步,而近些年,政府对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采取的有效措施,则表明中国在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已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心动行动

    

    1.搜集中国古代有关教育理念的名言。

    

    2.了解欧美国家的教育现状,并据以提出对中国教育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