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十八 从阅读中发现世界
主题十八
从阅读中发现世界
生活万花筒
苏州某中学初二学生林雨(化名)非常喜欢看课外书,而且看的都是很有深度的书,同班好友王军(化名)却丝毫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
王军因为没有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就有所缺乏,随便给他一篇文章看,他却看不懂,或者说抓不到文章的重点。因此王军功课一直不太好,并非他不用功,实在是他用功了半天,但因为抓不到重点而没有能将学问吸收进去。也因为平时看书不多,王军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欠缺,有时他的确将事情解决了,却无法说明问题之所在,也无法说明他究竟是如何解决这问题的,造成老师或同学经常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对其关注度也就不够高。
相反,林雨是个常常看课外书的孩子,他比较会抓文章的重点,所以看任何一篇或任何一段教科书的内容,不仅能看得懂,也能知道文章的重点,他并不比其他的孩子聪明,但功课却一直名列前茅。因为他书看得多,他的常识比较丰富,如果考试题目和时事相关,他也不会害怕。并且因为他的常识丰富,他可以和各种人交谈,让他成为了同学和老师眼中的优等生。
看了上面两位同学的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你平时有阅读习惯吗?
探究寻常理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中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去阅读,博览群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来说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吧!
●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
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中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同学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课外阅读有利于发展个性
扩大我们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我们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素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学生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
●课外阅读有利于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大多数同学都会在自己心中树立一个英雄形象或学习的榜样,而老师、科学家、军人、医生、工程师等这些崇高的职业人士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或崇拜喜欢的对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认识的,同学们在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
●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尽管课内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相当明显,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辅助,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不会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外阅读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丰富中学生的知识,使其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会比别的同学学得更好、学得快。由于我们把广泛阅读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写作中,语文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中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同学们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我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
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去,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自己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实践得新知
分享我的读书乐
我喜欢读的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的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向同学推荐的好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想推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辩论赛
请围绕低碳话题在班级里开展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低碳经济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低碳经济弊大于利。在辩论赛前,请从图书中寻找你的论证观点材料,并记录下相关提纲。
我是_________方代表:
我方观点:
从阅读中走向世界
论证材料1:
材料来自:
论证材料2:
材料来自:
论证材料3:
材料来自:
阅读拓视野
横扫清华图书馆
1929年夏,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他的高考总分不错,国学、英文都优,英文还考了满分,但数学据他自称是考得15分,但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了他。
钱钟书在大学外文系读了四年。四年期间,他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他曾下定决心: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喜欢直接接触原著,以自己的思想学习,在学习中思想。有如后来那部《围城》所说:“现代人要国文好,非研究外国文学不可;从前弄西洋文学的人该通外国语文,现在弄中国文学的人也该先精通洋文。”读书无止境。就在进大学的翌年,因为选读了美籍教师翟孟生(R.D.Jameson)的《西洋文学概要》、英籍教师瑞恰兹(I.A.Richards)的《西洋小说》,大有兴趣,就将课中所提及的所有文学和理论书籍,按图索骥,在课余时间上图书馆检索,都认真地读了一遍。
图书馆是他的主要课堂。他几乎每天都要从图书馆借书阅读。当时的同班同学许振德回忆:“在校四年期间,图书馆借书之多,无人能与其相比。”十多年后,即1946年,英若诚考进清华大学,在图书馆发现很多书后所附借阅卡所署借阅者都有“钱钟书”。
钱钟书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书堡,醉心于图书馆。钱钟书在清华大学是相当现代的,他在图书馆,主要是用英文记笔记,用了一摞摞的大小笔记本。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