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无惊

下载APP

人世无惊

人世无惊

    

    暮霭炊烟,古道驿站,茅舍柴门,竹篱人家,民间朴素的风景,这样平淡。她虽乘着归去的马车,竟无落魄哀愁。天地渺渺,她只是大宋朝里一个柔弱的女子,福祸爱恨皆不由身。

    

    故乡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山光水色,一如当年。但她不再是那位撑着小舟,采摘莲荷的少女。她孤身而来,携着相思,以及满面风尘。

    

    李格非罢了官,归隐田园,反而闲逸自在。他劈山栽松,修篱种菊,白日邀约三五邻翁饮酒下棋,夜晚于月下翻读诗书。那些朝堂的争斗,险恶的人心,恍如隔世,再与他无关。

    

    陶渊明辞官写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几番遭贬,仍有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们皆是旷达豪迈之人,不拘俗礼,不畏悲苦。李格非深受恩师影响,此次归来,内心从容,淡然处世,无意荣枯。

    

    有人寄情于山林,纵然身处繁华,亦有寂静归处;有人寄情于江海,纵然一世坎坷,亦能守住诗情;也有人寄情于红尘,他的世界,该被名利、情感纠缠,不得清宁。

    

    山中明月,江上清风,水流花开,皆是自然之韵。若懂得赏阅,自有无限雅韵。若是贪名利,享奢华,入了俗流,纵花好月圆,又能鲜妍几时?

    

    李清照见老父抛却功名,远离官场是非,每日读书品茶,栽花弄草,便放心了。她原本无处安放的灵魂,因了父亲的淡泊,也有了归处。

    

    世间可托付真心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诗酒琴茶,草木山石。她虽相思成疾,但有白云清风相伴,也足以令其释怀。如此也好,可以重拾酒杯,再提起笔;一个人,管它黄昏黑夜,无牵亦无碍。

    

    李清照和赵明诚年少夫妻,恩爱情深,如此两地相隔,又怎能不生相思。幸而有鱼雁传书,驿寄梅花。她将万千心事,皆填入词。于是,有了《醉花阴》,有了“人比黄花瘦”的妙句。

    

    薄雾浓雰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时节又重阳,宝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朝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

    

    李清照之才情,于整个大宋,乃至许多朝代,都无人超越。但她也只是平凡的女子,她的情,付与一人,为他欢颜,也为他惆怅。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多少佳人,在无情的岁月中,无声凋零,一去不返。纵她眉目如画,落雁沉鱼,世人亦不知她曾来过,行于灿烂,止于清宁。

    

    若有幸遇得一人,纵容颜已衰,徐娘半老,也是风华不减。被人宠若明珠,又怜又惜,怎管韶华已逝?若遇一凡夫,纵青春年少,貌美如花,也只是固守孤枕,花了残妆,何来妙年?爱在,韶华在;爱去,韶华失。

    

    一个人,守着珠帘,坐看黄昏,不知光阴几何。唯看落木无边,寒梅傲雪,春去夏至。万物坚定,荣与枯,不与人商量,是无礼,还是敬畏?

    

    淡月疏帘,秋风清凉如水,时值七夕佳节。往年他们庭园赏月,花下饮茶,自是相看两不厌。今日隔山隔水,相思成疾,锦书难托。

    

    他为求功名,留在汴京,于浊浪激流里存一点斗志,也争几分豪杰风姿。她在堂前檐下,酿酒煮茶,于凡尘美景中,持一份洒脱、一份快意。

    

    七夕之词,以秦观《鹊桥仙》为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可人间天上,一年一会,如何不生忧思愁怨。李清照和赵明诚离别算来已有一年之久,往日耳鬓厮磨,今时唯有在梦中与他相会。

    

    此时的她和他,虽各在人间,身处红尘,却隔了一条世事的河流。她转身沧海,他已是桑田。那场政治纷乱,始终没有风平浪静,他们该以何种方式越过俗世的藩篱,从此自由如风?

    

    这夜,她独自举杯,畅饮过往。提笔填了一阕《行香子》,以慰佳期思远之情。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色,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牵牛织女,尚有相会之期,而他们,重逢又在何日。春秋冬夏,四时更替,唯相思不改,如烈酒,似浓愁,挥之不去。

    

    这个秋天,很是漫长,窗外芳草连天,空远辽阔,看不到尽头。虽处忧患,但她不恼不怨,心底是安静的。这世间,还有那么一个人,值得她有情有义地活下去。

    

    流光无所惧,心事不曾闲。李清照在章丘已有两年,两年的时间,她早已学会处乱不惊。若非汴京有赵明诚,她甘愿守着这片山水,简衣素食,老死故里。

    

    父亲俨然成了一个高蹈世外的隐者,官场里的那些风云变幻、你争我夺,于他,是前生之事。在官场,他敢于承担;于红尘,亦可从容放下。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更何况,他从来不是霸主,不曾被人仰望,如今的败落,亦不会被人讥笑。他不期待自己的名字留存历史,唯愿超然物外,藏几卷诗书,辟几亩农田,不至山穷水尽。

    

    他清风朗月,人生平淡。赵挺之却是扶摇直上,气吞山河。崇宁四年(1105),赵挺之任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位高权重,可与蔡京相比,俯瞰众生,却又活得胆战心惊。

    

    那时,元祐党人已经彻底失势。而新党之间的斗争,却悄然拉开了序幕。宋徽宗依旧醉生梦死,不是他不想做个好皇帝,受百姓拥戴,而是他力不从心。朝堂之上诸多臣子,看似不过是他的政治棋子,任他摆布棋局,实则被别人摆弄。

    

    这年六月,赵挺之为避蔡京锋芒,以生病为由,乞求罢尚书右仆射。蔡京是历史上出名的奸臣,在朝中拉帮结派,甚至将徽宗孤立起来,倒行逆施,黑白颠倒,致使民间怨声载道。《水浒传》的故事,便发生在蔡京掌权时期。

    

    赵挺之置身于这场斗争中,自不会错失机会,在徽宗面前编排蔡京。他说的,宋徽宗都知道,但因诸多顾忌,又不能弃用蔡京。思忖一番,便准许赵挺之罢相。但是又给了他头衔极高的虚职,让他留在京城,牵制蔡京。

    

    赵家的三兄弟,也因此得了封赏,各有官职。赵明诚授鸿胪少卿,长兄存诚为卫尉卿,二兄思诚为秘书少监。思诚管着宫中书籍,故有些图书,明诚可借阅。每遇奇书,则流连不已,此事在《金石录后序》中,皆有记载。

    

    他自有金石字画,伴其流年寂寞。她亦有诗词茶酒,慰她光阴孤寂。岁月不会亏待有情人,所有的离愁别恨,以及凄风苦雨,都是暂时的。走过去,便是两情相悦,是执手相依。

    

    人生数载匆匆,多少事物都将付诸云烟,什么也不会留下。那些无关的人事,虚幻的名利,又何必多去理睬。可叹的是,但凡灵性之人,总是过于透彻,然太过清醒,又难免自伤。

    

    若可,且将遗憾,还给大地;再让慈悲,留在人间。但使万物清平,岁月从容;人世无惊,红颜不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