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烟枯杨
荒烟枯杨
宋人有词:“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说的是当年的他,亦是此时的我,又或是将来的你。
十年心事,江湖风雨。想来此生无论身寄何处,或寥落清贫,或赢得功名,皆无真正的安稳。人若漂萍,无根无蒂,万里的江山,亦填不满内心的荒芜。
原谅我的怯懦,多少次与世界背离,只为活出纯粹的自己。但命运顽固,不为任何人更改初衷,到最后,都只能妥协。
也曾有赏梅吟诗、交杯换盏的静好岁月,只是不惊时光,终有波澜。亦如那时的江南,其温润气质,掩不住乱世的悲凉。
斜阳晚照,荒烟蔓草,她一个女子,带着一点残余的书画,狼狈逃亡。跋山涉水,见炊烟人家,皆盼为其隐身之所。
人世大悲,莫过于王朝倾覆,英雄末路,红颜无依。倾覆的是唐宋元明清。末路的是不食周粟的伯夷,是自刎乌江的项羽,是壮志未酬的岳飞。无依的是,漂泊中的李清照,寂寞中的朱淑真,和烟花中的苏小小。
时势无常,唯有亲历了,才知忧患是那样真。人遇逆流,明白连艰难都贵重。其心婉约,纵为残照瘦水,亦是风光无际,恣意徘徊。
路上行人纷纷,皆不相识,但患难相同。都说修行千年百年方得人身,可这烽火硝烟时代,一落劫数,卑微如尘。
驿站留宿,寂夜挑灯,往事依稀,闲愁如水。上一次远行,是因为朝廷党派斗争。一转眼,十数年已过,这一次远行,则是山河飘摇。
平常之人,虽可针砭时弊,或生怨意,但不可不爱家国,更不可为些小利,丢了气节风骨。
自古以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激越,亦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之壮烈,更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悲怆。
然再多的苍凉世情,亦不能让一位寻常女子背负。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花蕊夫人。她乃五代后蜀主孟昶的贵妃,容貌出众,且能诗善赋,才情惊世。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
孟蜀亡国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宫。因宋太祖慕其诗才,召她陈诗。于是,她在朝堂之上,写成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史料记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强敌弱,易守难攻,哪有兵败之虑?然而,却因蜀君久耽淫乐,君臣毫无斗志,方有了这场悲剧。
十四万将士,无半点血性男儿之豪气,甚至不及女子之慷慨。他们的懦弱,致使不战而败。刀光剑影下,自免不了烧杀抢掠,百姓遭殃。就连明哲保身的投降派,怕也逃不过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当下南宋之境况亦如此,瘦弱的君臣守着江南的半壁河山,艰辛度日。面对横行肆虐的金兵,那些豪气冲天的男子,那些钩心斗角,于政治斗争中,呼风唤雨、吹毛求疵的人,到了这时节,再无气势可言。
遇乱则逃,能避则避,更有投降派从中作梗,给金兵提供便利,乃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不是不懂,只是浩浩山河,不是谁都可以做主。李清照虽有气节,心存大志,奈何一女子,江山败落,只能跟着朝廷辗转他乡。
建炎二年(1128)春,李清照独自南行。山回路转,陌上花开,若无战事,尚可脱离尘俗,赏这毫无保留的春光。千古兴亡之事,如花开花落,然百年不遇的乱世,她遭逢了。
一路上兵荒马乱,贼盗横行,李清照途经江苏镇江,遇着了强人。贼盗挨个搜身,取尽财物,李清照携带的字画大多被抢走。唯独那幅《赵氏神妙帖》,她机敏巧妙地躲过了搜寻,幸运地保存下来。
神工之妙,凡尘不多,高才之人,世间也稀。故于此两物,一则易存,一则易亡。妙质之物,或惹祸患,终是你来我去,珍惜爱护,故能存身。
才高之人,多生坎坷,不逢时运,故可长时间钻研所学,才气得以久持。若得富贵加身,或累于案牍,或忙于俗世,消了志气,才气也必受其累,失了灵性。
正如赵明诚在《赵氏神妙帖》题跋中所说:“此帖章氏子售之京师,予以二百千得之。去年秋,西兵之变,余家所资,荡无遗余,老妻独携此而逃。未几,江外之盗再掠镇江,此帖独存,信其神工妙翰,有物护持也。建炎二年三月十日。”
李清照历尽坎坷,跋山涉水,总算抵达了江宁。战火纷飞的年代,夫妻重逢,恍若隔世。惊喜惶恐之余,亦算重新有了依靠,却不能消除彼此心中的感慨悲情。
世事无常,不过数月光景,江山皆变。她一路风尘,难掩憔悴之态,几经流离,仍存仓皇之感。这几月,她日夜惊恐,如今与赵明诚相聚执手,方寻得些许安稳。
这时的赵明诚,早已是江宁太守,对于他出仕为官,李清照并无喜意。而于这些偏安江南的宋室君臣,终日借酒消愁,她亦觉可悲。眼前的一切,是浮花浪蕊,虚幻而迷离。
对坐西窗,挑灯夜谈,自是有诉不尽的风霜冷暖,道不尽的阴晴圆缺。提及青州兵变,那场无情的大火,焚毁了他们数年心血,夫妻相拥而泣。
半生收藏,尽付灰烬。带至江宁的文物,亦不知可以留存何时。又或是,某一日风云突变,这残余之物,将再次化为乌有。
回首当年汴京城携手寻访古籍字画,灯下把玩赏鉴。归来堂满室藏书,分类整理,夫妻赌书泼茶,无限雅趣。原以为可以枕书入梦,茶香盈怀,却不料,世间种种美好,只是擦肩。
此时的赵明诚两鬓已生华发,而李清照亦是美人迟暮。说好了,一生给她恩宠,为其遮风挡雨。诺言还在,并非他背信弃约,而是天意难违。
老天可以给你一切,又可以摧毁一切。然而,被摧毁的又岂止是山河,还有人的感情,不改的是江南不变的春花春柳,是秦淮画舫的桨声灯影。
江宁,亦是旧时的金陵,金粉之都,风流之地。这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弥漫着无法消散的脂粉气,它本该有王者的霸气,却被温柔俘虏。
这是梦里的南国,山清水秀,画廊烟雨,美得让人落泪。曾经多少次,她在书卷里,邂逅了它的旖旎风华,今时于水色光影下,却看见了它柔弱的哀怨。
唐人杜牧有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想当年,陈后主沉迷于酒乐生活,误国并丢了江山。陈朝虽亡,但那种靡靡之音却被流传下来,为秦淮歌女传唱。
杜牧诗中含有讥讽之意,他不知,这座脂粉之都,因了许多秦淮女子,而有了风骨。多少乱世佳人,比起许多风流雅士、七尺男儿,更有气节。要知道,美人不仅会流泪,还会流血。
水烟生于湖泊,莺燕啼于柳岸。这座城,果真可以避乱,可以疗伤。若非因了战争,逃命而来,李清照今生怕与这座城无缘。
烟雨之地,温婉之所,可以酝酿诗情词境,却无力支撑一个王朝的沧桑。若非山河变故,国破家亡,仅仅只是人生单纯的生老病死,又有何可惧?
与这座城相遇,是人世机缘,更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李清照知道,她在这里,也只是短暂停留。这动荡难安的天下,随时会有更大的破碎。
荒芜乱世,将来之事,何以算得到。守着当下,小院轩窗,庭桂玉树,亦是一种深稳。总有一天,这古老的时代,连同这悠悠世相,都要消逝湮灭。
但人存于世间,自有一种清光,明净了岁月。若春风与秋水,唐诗和宋词,不相负,无悔恨。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