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炉闲话,敲冰煮茗

下载APP

拥炉闲话,敲冰煮茗

■■■

    

    拥炉闲话,敲冰煮茗

    

    夜寒坐小室中,拥炉闲话。

    

    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

    

    小雪之后,天气骤冷,室内起了炉火,温暖如春。每逢此境,便会想起白居易的那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亦有米酒佳酿,有陈年普洱,却候不到三五知己,围炉闲话。梅花处冰雪之境,适宜修行。梅虽孤清,尚有岁寒三友,与之风雪相伴,潇洒出尘。古人交友,或对弈静心,或品茗清谈,或琴诗相和。而今我,却什么亦不想要,只贪恋一点人间情味。

    

    此时窗外风雨潇潇,黄叶纷飞,屋内和暖如春。满室茶香,以及佛手散发出的幽香,令人心静神清。我该庆幸,承蒙上苍眷顾,可以依靠写字谋生。不必经风历雪,只需静处一室,感四时交替,书岁序风流。

    

    煮茶静坐,纵无诗文也不枯燥,无知己亦不寂寞。甚至时常想懒散一些,做个彻底的闲人,听戏唱曲,不管什么《诗经》《楚辞》、唐宋小令。也不管新书几时上市,销售几何,那万千不相识的读者,多少人一直都在,多少人又渐行渐远。

    

    炉上温着绍兴花雕,桌案摆放几碟上等小菜、各色鲜果。万木凋落,唯堂前两盆幽兰,四季不改春颜。当下的一切,令我欢喜且安逸,习惯了这样简单的模式,亦不想有所更改。若要我流离颠沛,我自是不愿,对于享有更多的富贵,也是无求。

    

    读古训格言,多是警世之语,让人励志勤奋,教人谦逊友善,亦要淡泊不争。我虽安于现状,却知人生不可太闲,然早已过了那个寒灯苦读的年代,只愿不要荒废太多的光阴便好。更况人生何处不是修行?焚香礼佛,生火煮茶,案前插花,厨下择菜,皆是真实的日子。

    

    幼时入冬后,忙碌喧闹的村庄,转而寂静。收割尽的田野一片荒芜,草木不生,农事亦搁歇。辛苦了一年的农人,可以静享一段安闲时光,守着门前一树梅、室内几缕烟火,亦不去管来年收成如何。

    

    南方多雨,空气湿冷,有时雨一下就是半月,甚至更长。雨雪之日,各家门户都会生好火炉,既可取暖煮茶,也可烘衣除湿。每年秋季,父亲便会伐木烧炭,装好满满几大箩筐,以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也是有的,满面尘灰,两鬓苍苍,一车炭,换取一点碎钱,为家人制件新衣,储藏一点食物。人世的艰辛与沧桑,安逸和华贵,无论在哪个朝代,都相互并存,不曾冷落。

    

    父亲晨起,打扫庭除,生好炉火。母亲做好早饭,收拾了碗盏,便坐于暖炉边缝衣制鞋。一针一线,细细密密,都是情意。白日也有邻舍妇人带了孩童来家中闲坐,围炉闲话。取一撮山间采的野茶,煮沸畅饮,似闻见春的气息。火盆里,烤些山芋、玉米和鸡蛋之类的小食,当作茶点。

    

    如此一日,你来我往,时光倏然而过。寒冬夜幕来得早,瓦上起了炊烟,吃罢晚饭,村庄寂然如水。各自掩了门户,家人围坐吃茶闲聊,幽深的长巷,偶有行人路过,时闻犬吠声。堂前淡淡光晕,有小雨从天井洒落,转而成了细密的雪花,如梦如幻。

    

    父亲把炉火烧得更旺,庭外急雪回风,愈觉屋内温馨美好。天井的瓦檐上挂起了冰凌,母亲取下来,配上橘皮、山楂和冰糖,一起煮水,清香酸甜,味道极好。我斜躺在摇椅上,听父母说一些远去的旧时光,说他们幼时的辛苦,说当下的安稳,也畅想未来的生活。

    

    父亲得闲时太少,纵是风雪之夜,亦难得安睡一回。人食五谷,生老病死本无常,病痛时也不能挑拣时辰。有时夜半,闻阵阵叩门声,父亲便披衣而起,背着药箱,于黑暗中消失在茫茫风雪里。母亲有时觉他劳苦,叮嘱其配点药,让来人带走回家喂服,以缓病痛。父亲于心不安,执意亲自上门问诊,解人疾苦。

    

    如此数十载,往返邻村各户,春秋不停,冬夏不歇。纵白日于田间劳作,也要放下手上的农活,赶去治病救人。夜间一点闲暇时光,亦不舍得荒废,灯下翻读《神农本草经》,研习药理,学而不厌。

    

    父亲忠厚沉默,除了对待病人细致耐心,平日里寡言少语。他喜一人深山伐薪,不邀朋结伴,砍的柴木,也是捆绑齐整,丝毫不肯凌乱。他栽种的花草,也是端正茂盛,一如他的性情,正气浩然。后年迈古稀,他总是一人漫步闲庭小径,无人作陪。

    

    父亲的一生,恰若南方的寒冬,多风多雨。虽坎坷曲折,却几番逢凶化吉,似有不断的炉火,给其温暖。他总是在忙碌,不能停歇,忧时太多,喜时太少。寻常的农人,只图盛世丰年,家宅平安。他却有许多挂念,院里的柴火是否足够过冬,诊过的病人是否已经安好。

    

    父亲不懂诗情画意,尽管他砍柴回来,时带山花,问诊归家,也折野梅。村亭路畔的景致他无闲心赏看,柳下溪畔的浣女他视若无睹,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亦与他无关。他只在意药箱里的药材是否备齐,在意苍茫暮色下的袅袅炊烟。

    

    母亲一生都为之担忧,怕他砍柴晚归,遭逢意外,怕他夜逢大雪,归路崎岖。如今,这些担忧都可以省略,父亲亦不必背着沉重的药箱过桥穿山,下乡走户。他静静躺在寂寞山岭,有松竹做伴,有暖阳护佑。他一生最爱的,是山间的柴薪和药草,今时与之相守,也算是如愿以偿。

    

    想来,母亲心中更渴望夜寒坐小室,家人拥炉闲话吧。她是个有慧根的女子,懂得敲冰煮茗之雅韵,亦是个灵巧的凡妇,有拨火煨芋的闲情。奈何父亲忙碌半生,灾病半生,让她无有更多心思去享受生活的诸多美好与乐趣。

    

    她亦向往“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情感。他迎着晨光去打猎,她于室内烹煮佳肴,他风华正茂,她红颜不老。此一生,守着那座小小村庄,平凡耕织,不要迁徙,也不要富贵。

    

    人生因为有缺憾,才令人想要加倍珍惜。母亲已是风烛残年,老病缠身,再不见往日轻盈姿态。又逢冬日,母亲有头疾之症,寒冷时发作频繁。可叹,她身边再无那个早起为其生好暖炉之人,一盏热热的药汤,亦要自己煎煮。念及此处,心生悲凉,千里之外的我,竟是有心无力。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纵是至亲之人,亦不可替代其境遇。若有来生,愿一切如她所愿。而我,所能做的,则是善待自己,不劳其挂心,珍惜今世的福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