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事为福,多心为祸

下载APP

少事为福,多心为祸

■■■

    

    少事为福,多心为祸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人世间最大的福气,是一生无事,云淡风轻,又或是遇事可心平气和,波澜不惊。而许多祸端,缘起于多疑、猜忌。若安于寻常,甘愿平庸,对生活多些热爱,少些抱怨,于人生多些喜乐,少些忧惧,经年累月,便可积攒福报。

    

    成日苦于俗事之人,深知清闲散漫,是福。而静如止水之人,亦知多心顾虑,为祸。红尘嚣嚣,想要远离是非,遗世独立,到底不能。然安守在自己的陋室内,不惊扰于人,顺从世事,亦可省略许多纷扰,免去一些祸端。

    

    上午,接过母亲电话,那端的她竟呜咽啼哭,似受了天大委屈,无以倾诉。后问及方知她与哥哥拌了嘴,虽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于她却有如天塌地陷。

    

    母亲是个性情爽朗之人,大气慷慨,不拘小节。骨子里却是多愁善感,坚韧好强。素日病痛缠身,变得敏感多疑,犹恐被人嫌弃,丢了尊严。父亲去世后,她比从前更为孤单,白日里和影子做伴,心中忧虑万千。

    

    年轻时,母亲贤惠淑婉,睿智聪明。家中大小事务皆是她打理,俨然不像寻常的乡村妇人。虽不是富庶之家,父母几多勤俭,足以宽裕度日。而母亲,便是那掌权之人,银钱归她所管,亦由她支使。

    

    镇上父亲开的药铺,也是母亲费心料理。父亲只管问诊开方,抓药等一切事宜皆交给母亲。所需之药,所缺何物,父亲不必过问。这或许便是巧者多劳智者忧吧。母亲一生操劳,买卖房舍,供养我们读书。这个家,她功不可没。

    

    晚年本该闲下来,安享清福,又遭病劫。之后,身体一直不得康复,被药草养了这些年,忽好忽坏,时悲时喜。母亲在我心中,是个吉人,只觉世间一切劫难落不到其身。竟不想,世事无常,晚景也是凄凉,让人哀伤。

    

    我心中有愧,如今的我,亦算是梦想成真,诸事如愿。可种满山的梅,也居庭台水榭,可邀明月共饮,可与山风品茗。数十年风尘,孤影耕耘,换取了现世安稳,当是值得。

    

    母亲为我高兴,我却将她搁置在故园,不管不顾。她要的,不是我供养的银钱,而是一家人朝暮相伴。非我无情,而是千里之遥,我自是不能再回去,而她尚有放不下的牵挂。如此耽搁,年复一年,她慢慢老去,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可以等候。

    

    万事于我,无多妨碍,亦可以心平。独此事,成了心结,几多难处,不知何以释怀。我知,有一日母亲会离我而去,而我将陷入无尽的追悔里。一如父亲的离世,那么突然,不给丝毫的机会,容许我弥补。

    

    如若母亲身体康健,素日与邻舍相邀,聚集一处嬉乐,闲说家常,亦未尝不好。人到晚年,万事皆休,再不必打理山河,不用操劳家务。冬日生炉取暖,做些美好的吃食,慰劳自己。待到春暖,亦可沿着河畔,看一江春水,赏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

    

    人生无事便是福,心宽可避祸。除了生死,确实无别的大事。母亲也不是多事之人,一生与人交好,亲疏又有分寸。只管自家风雨,不论他人是非。她将日子,过得那样简洁有情,我自叹不如。

    

    我并非内心强大之人,遇事虽无惧,却做不到风过无痕。我极不喜参与别人的事,更不喜闯入别人的生活,惊扰别人的岁月。同样,也不愿意谁走进我的世界,距离让我心安。但凡有一两个知音,亦是遥遥相望,更有素未谋面者,隔了山水,反而相惜。

    

    母亲比之我,更有烟火情味,她的生活,才像日子。我文人姿态,自视甚高,又甘于低微。真正有福之人,是安于平淡,不多求取,也不敏感多心,自身清好,不沾悲惹怨。穷得有骨气,富得有风度。

    

    母亲总说,有一室安住,银钱够用便好。她劝我,早些放下纸笔,也不要什么庭院,不要什么梅花。居于当下静室,守着安稳年岁,哪管凡尘风雨变迁。日子省俭着过,不奢侈放纵,应也可以平然到老。

    

    而我劝她心宽,有老年人的姿态,凡事不落于心,也不会有怨。经年老病,自己细心料理,每一日都要加倍珍惜。若心思开朗,不哀不悲,病痛也能减轻。我忽略了,日子是自己在过,冷清的母亲,何以承担那许多漫长的孤寂?

    

    往年这时,母亲忙于厅堂厨下,晾晒干菜,腌制腊味。多少琐事,经她一打理,皆齐整有序,有模有样。她的人生,原本是一幅绝妙的烟火画卷,平淡且喜乐。如今,她疲于一切,每日愁思病痛,唯求轻松。

    

    无事是福,而有事可忙,也是一种幸运。母亲宁愿像年轻时那样忙碌不停,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身体无恙,世事稳妥。可生老病死乃世间常理,千万年的岁月里,谁人得以摆脱?

    

    莫说是已过七十古稀的她,纵是当下的我,也心生倦意,许多事力不从心。再不能如往年那般,灯影下书写,直至天明,仍旧无碍。有时斟酌几段文字,思量些许词句,都觉繁难,怎及年少时才思敏捷,落笔如流。

    

    蒙苍天厚爱,有此福报,故而谨慎用之,不敢荒废,更不能提前消耗。要我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并非不能。但内心深处,仍有执念,不可释解。如若余生居深深庭院,推窗看水,倚山栽梅,岂不妙哉?

    

    人世万般不是自己的,借用而已。纵是用,也要恰到好处,有情有理。我之所得,皆凭自己多年艰辛而来,不亏欠于人,无伤他人利益,有何不可?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乃至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是自己所挣取,大可心安。

    

    在有限的光阴里,我亦知少事惜福,平心远祸。世间的华贵,我也要安享,藏茶藏书,自不问世间离乱。况山水有灵,与我心意相通,何劳岁月赏赐?待那时,山间再修一茅舍,搁置农具,栽些果蔬;疲累时,煮壶野茶,又是一番境界。

    

    老了万缘皆尽,我心亦从容,自不落凄凉。愿母亲,远离病痛,余下的光阴,都是安稳的。如此,少一事,又能给她添寿添福。而我,寄情湖山,一茶一酒,人间至乐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