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人世诀别

下载APP

第一四章 人世诀别

第一四章 人世诀别那种生离死别之痛割心裂肺,世间无药石可医可治。过往美丽的辰光,唯在梦里方能寻见。人生纵是步步为营,事事周全,亦有弥补不了的遗憾和后悔。

    

    春日江南多风多雨,无端惹人愁思。然草木柔韧,不惧风雨惊扰,那般理性自然,不用情动心,始终湿润干净。但凡落雨之时,我必生感触,仿佛唯哀怨方能解意释怀。脑中重复地浮现一幅画卷,一位着旗袍的素净女子撑一柄油纸伞,从民国的风雨中走来,徐徐缓缓,照影照心。

    

    是前世的自己,还是走失的故人,又或只是烟雨中迷离的想象,皆不得而知。张爱玲与胡兰成相爱时,曾写道:“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淋漓,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像她这样不肯招惹恩怨,不怀古悲今,没有兴亡沧桑的女子也放不下情爱。相比,林徽因到底更冷静清明,她与徐志摩之间纵有千般不是,始终置身烟火之外,安静无争。她对徐志摩,以及后来的金岳霖,皆非无情,而是婉转含蓄。她不肯轻易用情,是因为她支付不起太多的美丽和真心。

    

    佳人转身,独留他形单孤影留看北京的壮美山河。尽管如此,徐志摩依旧不肯放弃他渺小的心愿,忍住悲伤,和林徽因、梁思成为好友知交。无法安放的心灵唯有寄予诗歌,在文字中搁浅疲惫,倾诉忧伤。

    

    之后,得梁启超先生的照料,徐志摩暂于北京松坡图书馆二馆工作,处理英文信件。古老的图书馆掩映在幽篁阵里,绿荫丛中,远离喧闹,寂静清宁。徐志摩试图让自己沉浸于书海,暂忘烦忧。这段时间,他一边安静修行,一边写字疗伤,他希望自己从狭小的感情世界里缓缓走出,去邂逅更多的人事,更多的风物。

    

    北京,这座文化之都,无论行至何处,都有历史,都有故事。那些知识分子时常邀约在一起,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风云聚会,其盛况仿若当年王羲之举办的兰亭之会。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魏晋人物,王谢风流。只是,兰亭还在,几多风流行客早已落入江山梦里,不问兴废。

    

    徐志摩本倜傥风流,生性喜爱热闹,亦喜结识文友诗朋。慢慢地,他重新做回初时的自己,参与聚会,融入社交,于觥筹交错中寻到快乐,在书香茶烟中淡忘闲愁。他与梁启超、胡适、梁实秋、林长民等名人墨客频频相聚,研讨文学,畅谈人生,原本寂寞难挨的日子,竟仓促有趣地过去了。

    

    他爱慕的女子依旧温柔秀丽,婉兮清扬。而他于文坛的声名亦是锋芒不尽。他不再迷茫失措,他愿化作一朵雪花,重新认清自己的方向。他愿从一场虚幻的爱情中走出来,接受岁月的洗礼,命运的眷顾。唯有痛过,方能放下解脱,唯有痴迷过,才能明心见性。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生老病死、离合悲欢为自然规律,不可避免。只道旧愁刚散,又添新忧。那日,他只觉心神不宁,预感有什么事将要发生。随即果真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电报,内容为:祖母病危速回!

    

    看罢电报,徐志摩自是心急如焚,他简单收拾行装便匆匆启程。一路上,多情善感的诗人泪落不止,回首祖母待他恩深似海,数年漂泊辗转,不曾承欢膝下,报她深恩。总以为,此生无论漂至何处,去往哪里,年迈的祖母会健康长寿,静守在古老小镇,将他等待。

    

    他甚至从未担忧,祖母会在某一天真的离他而去。以为可以安然做一个自在的游子,无论何时归去,皆可以看到她。

    

    当徐志摩赶至硖石故里,冷落的门庭更添萧索悲凉。病重的祖母卧于病榻上,面容苍白,消瘦憔悴,已不知人事。她不肯合眼,是为了等候孙儿归来,与之人世诀别。而后生命止息,脚踏莲花,从容离去,结束她此生漫长的修行。

    

    那种生离死别之痛割心裂肺,世间无药石可医可治。过往美丽的辰光,唯在梦里方能寻见。人生纵是步步为营,事事周全,亦有弥补不了的遗憾和后悔。

    

    “我的祖母,在那旧式的环境里,到我们家来五十九年,真像是做了长期的苦工,她何尝有一日的安闲,不必说子女的嫁娶,就是一家的柴米油盐,扫地抹桌,哪一件事不在八十岁老人早晚的心上!我的伯父快近六十岁了,但他的起居饮食,还差不多完全是祖母经管的,初出世的曾孙如其有些身热咳嗽,老太太晚上就睡不安稳;她爱我宠我的深情,更不是文学所能描写;她那深厚的慈荫,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蔽。但她的身心即使劳碌了一生,她的报酬却在灵魂无上的平安;她的安慰就在她的儿女孙曾,只要我们能够步她的前例,各尽天定的责任,她在冥冥中也就永远地微笑了。”

    

    他的祖母一生守候在硖石小镇,虽为富庶之家,却始终勤俭持家,过着俭约素朴的日子。经乱世不生离怨,历浮沉不言沧桑,只在老旧的庭院里平凡生养,安居乐业,将一生的青春、情爱皆付与那座古老村庄,任何时候都那般贞静安然,历灾难劫数亦从容走过。

    

    浩浩民间有多少像徐志摩祖母这样传统勤俭的妇人,她们一生于烟火世俗中安静行走,守着简单的幸福,平凡亦伟大。历史的河流里没有她们的名姓,连故事都没有,死后葬于斜阳山川,随水成尘。

    

    逝者已矣,带走了牵挂,却留下永不忘怀的记忆。徐志摩纵是悲恸不已,但很快从失落的情绪走出。他守孝期间邀约表兄沈叔薇等人去往杭州。一梦十年,风雨相关,多年前那位初到杭州府中求学的少年如今已是文坛上盛名远播的诗人。

    

    西湖,这座美丽的湖泊千百年来坐落于古城杭州,伴它经历人世沧桑、历史变更,却永远明净无尘,风光无际。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乃至贩夫走卒,皆被它的美丽征服,甘愿不远千里往返,只为一睹佳颜,与之许下山盟海誓。

    

    当徐志摩漫步苏堤,泛舟西湖,于湖心亭静坐品茗,登雷峰塔观夕照,感叹白素贞和许仙那段断桥情缘,内心又该是怎样的感动和震撼。那时的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日会英年早逝,空留遗憾于人间。更想不到,多年以后他梦里钟情过的佳人林徽因会葬于这湖泊山川,与西湖做了永久的伴侣。

    

    世间多少有情人将爱恋藏于西湖,只是被山水时光给淹没了,不为众生所知。我亦曾泛舟烟湖之上,愿走失在西湖的光影柔波里,忘却红尘归路。西湖只是一个寄存梦和爱的地方,梦里醒来,我们终究要做回初时的自己,度平凡自然、清淡无味的流年。

    

    徐志摩拜访了在西湖烟霞洞养病的胡适,彼此把酒言欢,月下赏桂。光阴匆匆而过,唯自然山水、人间真情令人永远珍爱眷念。岂不知,胡适亦和曹诚英在烟霞洞过了数月神仙日子,成就一段佳话。

    

    湖山有情,人更胜之。只是湖山静默千年,看往来众生,大爱无言。世人的情爱比及湖山草木,则太微薄渺小。这段杭州时光淡却了徐志摩内心的悲伤,滋养了他的性灵。之后,他挥洒笔墨,写下《西湖记》。

    

    一段心事,寄予湖山,经唐历宋,岁序依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