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遗恨
归来遗恨
世间万物,皆有来处,亦有所归。我们若微尘一般,寄居于此,善待每一种风物,也被风物善待。
都说旧物有情,可伴你流年经世,与你风雨同舟。奈何,此刻你是它的主人,几番辗转,谁又取代你的位置。
那些字画金石,曾有过无数旧主,承载了无数的情感和故事。后来,被明诚和清照带回归来堂,细心呵护,重新有了温度与价值。
每一册书籍,每一幅字画,见证了他们的青春、爱情,也深知他们数载离合悲欢。
江山易主,亦如花开花谢、月圆月缺这般寻常。只是,置身于这个朝代的人,难免深怀悲楚。处乱世,纵有再高深的修为,也不能做到毫发无伤。
看那庭前花树,门外翠竹,檐下鸟雀,安然人间,物物有情,不与世争。见得堂前主人收整藏物,亦不免惊慌失色。不久之后,这些草木生灵,随着战火的蔓延,亦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劫。
赵明诚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她,独守归来堂,满目繁华,却有着道不尽的悲凉。
夕阳晚照,投林的倦鸟,已在巢中。人的一生,宛若漂萍,看似有所寄,却无所依。
容颜在等待中,慢慢憔悴,人也柔弱无力。眼前的景,珍藏的物,因为山河飘摇,显得虚无缥缈。
曾有过约定,此生隐于归来堂,守着室内的残卷古籍,庭院的梅竹,双双终老。他不离,她不弃。
并非是谁背叛了诺言,而是世事转变太快。烽火连天的岁月,前程未卜,任何停留处都有可能是终点,任何转身,都可能是诀别。
大宋的帝王臣子,退避江南,在温山软水中,回忆那场远去的汴京遗梦。他们尚未从悲痛和惊恐中醒来,每日纵声歌酒,只为掩饰那亡国之耻。
南宋王朝,带着前世残存的气息,在杏花烟雨的江南,慢慢疗伤。这里有小桥春柳,庭院月光,秦淮画舫,更有无数的风流才俊,绝色佳人。
沉醉于此,他们甚至淡忘了中原的大好河山。捧着酒杯,握笔的手,再也执不起刀剑。或许,浩浩江山,能者居之,只要百姓安乐,谁为主谁是奴,有甚重要?
建炎元年(1127)七月,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北方战火肆虐,青州城,却未能幸免。城中的官府士绅,市井百姓,皆整理好行囊,随时准备举家搬迁。这座曾给了他们温情安稳的城,如今却要无情离弃。
十二月,青州发生兵变。青州郡守曾孝序派遣手下将官王定去平乱,后者兵败而归。曾孝序严厉训之,若不平乱则军法处置。王定气恼,发动手下败兵倒戈,曾孝序父子惨遭叛军杀戮。
郡守被杀,青州城陷入战火中,城里烧杀抢夺,一片混乱。偌大的城池,以往人文汇聚,商贾往来,而今草木皆兵,再无可寄身之所。
壮丽河山,经不起战火的摧残;至美红颜,耐不住岁月的磨损。叛军纵了一把火,不仅烧毁了万家屋舍,更将归来堂十余间的字画典藏全部烧作灰烬。
历史一直在创造美好和神奇,同时又无情地毁灭了它们。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销毁了太多的经典,而不能传世。更莫说,各种珍奇名贵,不知有多少毁于战火。
惋惜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之物,不缺主人,纵然在手,亦只是一段陪伴。你能拥有的,不过是几个朝夕,而后许多载春秋,都形同陌路,无处可寻。
人事或已凋零,珍奇落入他人之手。此间,有太多人迷失本性,成了名利的奴仆。本是爱物之人,到后来,竟丢了初心,落了俗流。
过美的文章,绝妙的词华,才学之士一挥而就,写尽了人间沧桑。造物主深怕人间自此再无灵秀可言,故收了许多回去,留些与后人撰写。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文人皆冷傲,而自恃高才者又岂是他一人。
只是文章乃天下人所有,才高者不计其数,奈何都被岁月湮没了。多少人满腹才学,一生寂寂无名,做了山野村夫,无声老去。留于人世的,不过是斜阳下一座荒冢。
人如此,物亦如此。万物皆背负自己的使命,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一切在于人心,你视若珍宝便价值连城,你薄情待之则一文不值。
“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这冰雪女子,遇兵荒马乱,也难做到处乱不惊。想来,当时定是有成群的叛军闯入院子,一把火,将归来堂点燃,火势瞬间烧开了去。
数载珍藏,每一件都是她之心血,如朋似友,怎舍得轻易弃去?无奈她柔弱一人,奔逃保命尚来不及,怎顾得了这些文物。
想当年,锦绣辉煌的阿房宫,亦躲不过一炬,更何况这青州城的小小院落。没有人知道,她是名动京师的才女,纵知,亦是同等对待。也不知,这十余室的藏品,价值几何,承载了多少历史文明。
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空,李清照自是挥泪泣血,悲伤之情不可言喻。归来堂的房舍草木,鸟雀虫蚁,随着这场大火,也消失无踪。
青州城里,百姓奔逃,尸骨遍野,叛军所到之处,肆意地杀伐掳掠,惨不忍睹。
李清照于大火中,抢回了有限的几件物品,其中有蔡襄所书的《赵氏神妙帖》。此帖为赵明诚钟爱之物,对他有着非凡的意义。
她尽力了,独自背着残卷,一路匆匆南逃。当时落魄狼狈,惊慌恐惧,不言而喻。
她回首西楼,曾经的月满,那年的雨落,一场无情的大火过后,只剩断壁残垣。任凭后人如何去修葺,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模样。
溪亭日暮,熟悉的残荷,怕秋风,更怕世情。曾经那乘舟采莲的少女,被风霜急摧,容颜失色,灵秀的词,描绘不了消逝的风景。
这座城,见证了她灿烂年华的绽放,也给了她风雅。此番作别,今生怕是难再归来,转山转水,所去之处,所到之城,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绝代才女,仕宦之妻,沦落到此番境地,与平常百姓一般,在逃难的人流中,不知所往。
褪去了绫罗绸缎,着素衣青衫,背单薄的行囊,她也只是一名凡妇。用银钱,换取一个馒头;拿珠钗,换来一碗淡酒。
也是经过风浪之人,当下的落魄凄苦,并无多少可惧。她心痛的是破碎的河山,是耗尽心力亦保全不了的文物。
倘若那些藏品落入他人之手,倒也作罢,至少存留于世间,不过是换了主人。而今化作灰烬,与这个朝代一起灭亡,怎能不令人伤悲。
乱世中的人,日子得过且过。人世的忧患和荒凉,只有经历过才能深知。滔天大难之后,天空异常平静。
秋风瘦水,古道寒鸦,过往历历在目,只是看不见未来。她要去江宁,那座南国古城,于她早有过字里相逢,如今终于可以去看清它真实的模样。
朱雀桥边,乌衣长巷,王谢风流,百姓人家,等待她的会是另一种现世繁华,又或沧桑巨变。
世事恰如人生,时而萍聚,时而云散。天地苍茫,总有日光照不进的地方。人世纷扰,我愿顺流而下,寂寂无名。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