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重新开始鉴定

下载APP

第四百六十七章 重新开始鉴定

第四百六十七章 重新开始鉴定

    

     “现在鉴定开始,有请各位老板上前。”

    

     这次郭东成并没有啰嗦,直接开始了。

    

     在座的几个人同时也开始把自己的屁股从椅子上挪开,走向那一排古玩器件,隔着半米的距离,开始近距离鉴赏。

    

     “那个哥瓷也太亮了吧,不像是真的......”

    

     “看这个古玉,看样子应该是晚清年间的,不过也太绿了,还是满绿的......”

    

     “这个珐琅彩看上去不错......”

    

     旁边的人絮絮叨叨的,说话声彼此接连不断,即使是是用苍蝇一般的的低微声音,不是离得特别近的人都听不见。

    

     可是李恒的五官感官因为修炼已经不同以往,蚊子经过留下的嗡嗡声都会被李恒清晰无比地捕捉到。

    

     不过这点絮絮叨叨的声音还不会影响到李恒的判断的。

    

     李恒并没有着急用神石的力量帮自己作弊,倒是想要借着这次的机会,试试自己的鉴宝水平如何。

    

     毕竟放着这么一堆几千万的古玩珍品不去鉴赏把玩的话,这点倒是有点浪费。

    

     李恒先看的是离他最近的宋代越窑秘色瓷八棱直颈瓶。

    

     这个越窑秘色瓷八棱直颈瓶高度大约在二十厘米上下,瓶颈细长,呈瓣瓜棱形,造型十分优雅端庄,通体施明亮青釉,釉色晶莹,胎质细密。

    

     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现阶梯状往下稍微收小,露出一圈胎底,胎底颜色呈青色透浅灰,上去十分精致。

    

     李恒细细地观察了一下圈足和釉色。

    

     想了想,问了一旁的张萌和郭东成:“请问可不可以拿起来看看?”

    

     “可以。”郭东成率先回答道。“请您小心一些。”

    

     李恒点点头,就小心翼翼地抱起越窑秘色瓷八棱直颈瓶在圈足下面摸了起来。

    

     摸了有一会儿,李恒心里有了数。

    

     这个虽然是真的越窑秘色瓷八棱直颈瓶,可是这个年代上还是差了些。

    

     因为要判断这个年代,秘色瓷是要看圈足上是用什么方法来垫烧的,唐代是在圈足上垫烧,而五代在圈足内支钉烧瓷的。

    

     所以这个秘色瓷并不是宋代的,而是唐代的。

    

     所以说这个主办方在年代上有了些推断失误的地方,不过好歹怎么说也算是几千万一只的瓷器。

    

     秘色瓷,是华夏汉族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又称秘瓷。

    

     秘色瓷顾名思义上,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

    

     直到唐代中朝,秘色瓷因质地超群被朝廷设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此后,品质愈发日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土推崇,有了“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

    

     更是当时有一句诗,直接夸赞了秘色瓷的精致绝群:“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

    

     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大多数的秘色瓷都是呈现灰色或浅灰色,表面光滑,施釉均匀的。

    

     但是要细分的话,还是得从釉色上来说。

    

     在五代早期是以黄色或者淡黄为主为主,釉色呈半透明状,其后的年代就随着青绿为主,黄色釉色就很少能看得见了。

    

     做出了判断以后,李恒这才打开了透视眼,让神石帮着自己做出判断。

    

     不一会儿,李恒就得到了神石的答案,暗暗说道:“和我判断的出入不大!”

    

     李恒内心悄悄地欢呼了一声,眼底稍微露出了喜色。

    

     片刻狂喜之后,李恒也只好小心翼翼地把手中好抱着的越窑秘色瓷八棱直颈瓶放了回去。

    

     将手上的贵重物件放了回去之后,李恒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第二件——是个近代的瓷板。

    

     这个瓷板的颜色相当特殊,是个桃红色的釉色,看上去十分讨人欢喜。

    

     不过似乎是没有见过这个作品,更不知道这个瓷板的创作者到底是谁,但是看这个釉料和白鸽那些栩栩如生的羽毛,说明他这个创作者基本功相当扎实。

    

     这种高温桃红釉,最初是创烧于清雍正年代,由于在当时烧制环境和手艺也日趋成熟,可是这个新出现的桃红釉在高温下发色十分不稳定,色泽也不均匀。

    

     在当时这种高温桃红釉料极难烧成完美作品,要说有成品也还是有的,唯一已知的存世作品,就是在燕京博物馆的雍正年代的一个小瓶子,再后来这种桃红釉料已经几近失传......

    

     眼前这块高温桃红白鸽瓷板,桃红釉发色十分均匀,没有深一块浅一块的痕迹,上面施的白釉相当艳丽没有显现一分底色的釉料,堆釉相当立体,层次也很丰富。

    

     从各方面看,完美无瑕。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上神品,瓷之瑰宝。

    

     可惜的是,这个东西在年代上,并不符合雍正年间应该具备的特点,是近代的作品,并非是清代年间的瓷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