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黑死病
第一百一十二章黑死病
三日后,门德忽然暴毙。-
没有人知道他死去的原因,官方封锁了消息,但是听说他死得很惨……
……
一个星期后,镇里看管过门德的士兵忽然发病。
没有人查得清楚病因,他们开始咳嗽,呕吐,身上起了一颗颗红色的斑点……
……
三个月后。
依然是教堂外那颗大树。
只是叶子已经斑秃,站枝桠上的两女望着死寂的城镇。
看不见一个人,风空寂的街道上吹着,吹落了往日热闹的酒馆的招牌。
落地上的招牌发出断裂声,一只小狗受了惊吓,一瘸一拐的从角落里钻出来,嘴巴里还叼着一个腐烂的死婴……
……
昏黄如豆的蜡烛下。
穿着雪白修女袍的温莎握着那颗光系晶核雕琢的链子,企图从那颗晶核中汲取温暖。
狭小的房间里,门窗都关着,却无法抵挡来自黑暗的侵袭。
温莎修女抓着鹅毛笔,打开那个已经有些破烂的羊皮卷,慢慢的上面写着字:
邪恶的来临是如此突然,如今让人猝不及防。
我不知道邪恶从何处发源,当它开始以恐怖的速度蔓延大地时,人类经历着严酷的浩劫,没有了任何欢乐与歌唱,所有人都哭泣,哀伤蔓延大地。
抱歉以这种哀伤沮丧的语气描绘下我所要写的这些内容,但是无论所见所闻所感都让我从内心深处渗透绝望。
圣光也无法阻止邪恶的侵入,是神要抛弃他的子民了吗?
我默默祈祷,用虔诚的祷告乞求神灵驱逐走邪恶,还人类一个安静祥和的世界。可是得不到任何回应。
接下来将是我纪录地我亲眼所见,所闻的一切。
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抵挡邪恶,也许是现,也许是明天,邪恶就可能吞噬我。
我所能做的就是纪录下这一切。
我不相信人类会就此失去希望。
我希望自己所写的能让后来者看到,这个世界曾经的苦难。
我主降生的九万七千二百八十一年,我们人类的栖息地,美丽的大陆正经受灾难地洗礼。
它的恐怖与邪恶只让人想到黑色和死亡,请允许我将其称为“黑死之灾”。
黑死病的蔓延,不知道是神灵抛弃了他的子民,还是人类为犯下的无数罪孽赎罪;它具体从那里传出,至今没有定论,可靠的一个说法,是南部安拉国一个小镇教堂里的神甫亵渎了神灵,邪恶从它身上发源。
我本能不愿意相信这个说话。但是我无力去反驳他,罪孽存任何人身上,不会因为是教徒而有所改变,包括我自己。
从黑死病的出现到爆发,仅仅是几个月地时间。
那个小镇的人都全部死亡;而且眼看这场灾难不断地一处处蔓延开去,现半个大陆的地方都发现了这病症,而感染的地区还疯狂的增加。
大家都束手无策,一点防止地办法也拿不出来。城里各处污秽的地方都派人扫除过了。禁止病人进城的命令已经发布了,保护健康的种种措施也执行了。
此外,虔诚地人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去教堂向神灵祈祷,然而他们做的和我做的一样,并没有任何可以延缓灾难的奇迹发生,感染的人数还是越来越多。
因为我的职业,我曾经救助过一些病人,病兆的情况如下。染病的男女。
初鼠蹊间或是胳肢窝下隆然肿起一个瘤来,到后来愈长愈大,就有一个小小地苹果,或是一个鸡蛋那样大小。
一般人管这瘤叫“疫瘤”,不消多少时候,这死兆般的“疫瘤”就由那两个部分蔓延到人体各部分。这以后,病征又变了,病人的臂部、腿部。
以至身体的其他各部分都出现了黑斑或是紫斑。有时候是稀稀疏疏的几大块,有时候又细又密;不过反正这都跟初期的毒瘤一样。是死亡的预兆。
至今没有任何人有办法移植这病症,任你怎样请医服药,这病根本不见好。
用圣光可以医疗外伤,让他们因为挠氧抓破的皮肉愈合,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死去,解剖开是,原来他们地内脏全部腐烂了。
所有高明地医生都找不出真正的病源,反而有很多医生和牧师因为救助病人而感染病症,痛苦中死去。
黑死病太可怕了,不但于它百分之百地死亡率,而且传染的效率也非常惊人。
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靠近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
跟病人谈话,接触到病人穿过的衣服,摸过的东西,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病毒。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非常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
黑死病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会传染,就连人类以外的牲畜,只要一接触到病人、或是死者的什么东西,就染上了病,过不了多少时候,就死了。
有一天我亲眼所见:几只狗撕咬了病人的衣服后隔不了多久就不住地打起滚来,再过了一会儿,就象吃了毒药似的,倒那堆衣服上死了。
不仅是黑死病的肆虐,因为这可怕的病毒带来了无数的后遗症。
病症的恐怖让人类失去了活着的信心。
很多人崩溃了,他们因为每天要面对无数痛苦的死亡,包括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的,心里就充满着恐怖和种种怪念头。
到后来,他们对黑死病的恐惧已经到了疯狂的阶段,失去了任何的感情。
他们冷酷无情的抛弃自己的染病的亲人与朋友:凡是和病人用过地东西,一概避不接触,他们以为这样一来,自己的安全就可以保住了。
浩劫当前,没有了道德的束缚,人们开始变得和野兽一般。只遵循自己的**行事。
很多人纵情欢乐、纵饮狂歌,量满足自己的一切**,什么都一笑置之,他们日以继夜地,情纵饮,从这家酒店逛到那家酒店,甚至一时兴来,任意闯进人家住宅。
为所欲为。
也没有人来阻拦他们,因为大家都朝不保夕,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财产不财产呢。
所以大多数的住宅竟成了公共财产,哪一个过路人都可以大模大样地闯进去,只当是自己的家一般占用着。
可是,管他们这样横冲直撞,对于病人还是避之唯恐不及。
很多人为了自身的安全,抱着一种残忍地见解。说。要对抗瘟疫,只有一个办法――唯一的好办法,那就是躲开瘟疫。
越来越多的人只关心他们自己,其余的一概不管。
他们背离自己的城市,丢下了自己的老家。自己的亲人和财产,逃到暂时安全的别地地方去,当瘟疫蔓延到他们逃离的地方时,他们又逃往别处。
而有一些身染病症却不自知,反而把自己身上的病毒带到了的地方。
我想,这才是病毒得以这么迅速传播的原因。
他们地头脑已经全部失去了机能,只按照本能行事。
他们却不想想,这样的逃跑有什么用,病症并不会因为逃跑而消失,只要这黑死病依然存,迟早也会蔓延整个大陆。
到时候他们又能躲到哪里去。
他们自身健康的情况下放弃了爱情。友情,亲情,却不想想他们若是病倒了,也将遭受人们的遗弃,没人看顾,痛苦与孤独中断气。
对我来说,这是黑死病让我难以忍受地。
没有任何的爱,这样的世界还有什么存的必要。
所有人小心的活着。你回避我。我回避你。街坊邻舍,谁都不管谁的事了。亲戚朋友几乎断绝了往来,即使难得说句话,也离得远远的。
哥哥舍弃弟弟,叔伯舍弃侄儿,姊妹舍弃兄弟,妻子舍弃丈夫都是常有的事。
伤心,叫人难以置信地,是连父母都不肯看顾自己的子女,好象这子女并非他们自己生下来似的。
照向来的风俗说来,人死了,亲友邻居家的女眷都得聚集丧事人家,向死者的家属吊唁。那家的男子们就和邻居以及别处来的市民齐集门口。
随后神父来到,人数或多或少,要看那家地排场而定。
棺材由死者地朋友抬着,大家点了一支蜡烛,拿手里,还唱着挽歌,一路非常热闹,直抬到死者生前指定的教堂。
但是由于瘟疫越来越猖獗,病人死了,不但没人吊唁,很多都腐烂家里。
真是难得有几个死者能得到亲属地哀伤和热泪,亲友们才不来哀悼呢――他们正及时行乐,欢宴,互相戏谑呢!
城市里就这样到处尸体纵横,附近活着的人要是找得到脚夫,就叫脚夫帮着把尸体抬出去,放大门口,找不到脚夫,就自己动手,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恻隐之心,而是唯恐腐烂的尸体威胁他们的生存。
每天一到天亮,只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堆满了尸体。这些尸体又被放上尸架,抬了出去,要是弄不到尸架,就用木板来抬。
一个尸架上常常载着两三具尸体。夫妻俩,或者父子俩,或者两三个兄弟合放一个尸架上,变得很普遍。
有时候举行挖坑埋葬,刚刚挖好埋那几个人够深的坑,却忽然又来了六七具尸体,结果还要继续向下挖。
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大批一大批的尸体运到全市的教堂去,教堂的坟地再也容纳不下了。
等坟地全葬满了,只好周围掘一些又长又阔的深坑,把后来的尸体几百个几百个葬下去。就象堆积船舱里的货物一样,这些尸体,给层层叠叠地放坑里。
只盖着一层薄薄的泥土,直到整个坑都装满了,方才用土封起来。
城里是这样,郊外的市镇和乡村也并没逃过这一场浩劫,不过灾情不象城里那样声势浩大罢了。
可怜的农民冷落的村子里,荒僻的田野中,一旦病倒了,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谁来看顾,随时倒毙路上。田里,或者死家门口。
他们死了,不象是死了一个人,倒象是死了一头牲畜……“
“温莎修女,温莎修女。”
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温莎修女的书写。
她站起来去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俏丽地女子,正是凯瑟琳。她带着哭音道:“温莎修女,希克曼牧师忽然晕倒了……”
听到凯瑟琳的话。温莎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她使劲的捏着手中链子,走出门外,说道:“快带我去看看……”
……
进入夏季的南大陆。
杨政带着蜜雪儿来到卫戎国。
此时的桃源已经成了卫戎国大的商行,即使世界各地,也已经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商行。
桃源商队从蓝梦海带来的各种资源,然后从浩然联盟地总部运输入卫戎国。
因为瑞秋的关系,杨政长期居留卫戎国内。
所以桃源的重心早已迁入卫戎。浩然联盟的总部只是一个空壳,吸引人的注意。
大量物资给卫戎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民心自然所向,魔神教卫戎国内的势力扎得深。杨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地爱戴。
也因为桃源的存。
桃源和全世界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也顺带着将卫戎的好宣扬出去。
杨政不是空口说话,卫戎国确实发展迅猛,带无数商人带来生机。
杨政一向信奉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就不可能有战争,而政治所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民生,为了经济。
桃源将越来越多地低廉商品倾销出去,从经济民生上逐渐腐蚀其他国家,将那些国家的利益与桃源利益结合一起。
一但这个量变引起质变,到时候,这些国家就离不开桃源。
杨政不用战争,就能从经济层面上征服其他国家。
这才是带有现代艺术的“战争”。
打打杀杀杨政眼里实没有技术含量。
谁钱多谁是老大。
将经济手段运用这不成熟的世界,杨政希望能不战屈人,后整合人类力量。
这段时间是杨政来到这个世界充实和甜蜜地日子。
和瑞秋的感情终于明朗化,他获得很久未品尝的爱情滋味。
管平日里两人要忙的事情实太多,但只要能挤出时间,两人都会见面。
并不一定是**,只要看着对方。和对方说话。倾诉,已经让两人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甜蜜。
杨政和瑞秋都不敢相信自己这个过了萌动的年纪焕发的青春。
事实却又是如此,他们像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充满激情,会为了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欣喜,他们珍惜一起的每一秒,脑海里都是对方身影。
压抑了太久地感情,迸发出来是如此热烈,像陈了多年的酒,愈漫长,愈香冽。
蜜雪儿也来到了卫戎王宫中。
瑞秋喜欢她喜欢得不得了,她一直想要一个女儿,如今梦想成真了。
因为斯帝安踏上王者的道路,逐渐离她远去,蜜雪儿的出现,填补了她内心唯一的空缺,让她的母性得以肆无忌惮的挥霍。
莫冰云和月如雪也经常会来卫戎国。
这是她们当年留下过伤心回忆的地方。
但如今那些面孔都已经故去地故去,消失地消失。
杨政不知道她们是否看出自己和瑞秋的感情,不过爱情这东西确实盲目。
他不知道该做什么选择,而且这种状况下,也无需去选择,这并不是地球,他不需要遵循什么一夫一妻地原则。
何必去伤爱他的人的心。
让一切顺其自然吧。
这漫长的人生中,爱情只是一环,爱得太苦不如不爱,享受爱,生活中还有无数精彩,享受生活。
杨政看开了,所以他够洒脱。
……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