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千年前的美食
就在陆寻欣赏乡村景色的时候,只觉得衣服后摆有人在拉动,回头一看,却是小二娃。
只见小二娃红着脸,指着院子旁的大木桶,桶边上还有一个小木盆,不说话,桶中轻烟徐徐,是热水。
不过,给我指这个桶是什么意思?
看到陆寻疑惑不解,小二娃又拉了一下他,并把他拉着朝那面走,“洗。”声音很小,要不是陆寻耳朵尖,还没听到呢。
洗?洗衣服?洗澡?
走过去一看,桶中温水,盆中则是浊白色的液体。
看着陆寻站着不动的样子,小二娃伸出手指了指桶,又说了声“洗”,然后蹭蹭蹭跑了。
凑到木盆前,嗅了嗅,一股米的香味,淘米水啊,那这是让我洗澡咯?
事实上,就连现在的某些乡村地区,都还保留着这个习惯,那就是用淘米水洗头,去油养发,效果不俗,不过,这大白天的,在院子里露屁股洗澡,总有那么点不习惯啊,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从来没洗过长头发……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二十分钟,陆寻才算是把这个澡洗完了,洗头的时候,龟蛋儿还跑了过来蹲下来看,然后感慨了句“好大哦”,顿时臊的陆寻不得了。
随手将衣物洗好,晾好以后的时候,“哞”,耕牛的声音依稀可闻,而院子里,弥散着一股奇异的肉香,混合着芋头的味道,令人口水直流,是快开饭了,对于一千多年前的饭食,陆寻很是期待。
不好意思直接去厨房看,陆寻只好回到房中整理包裹什么的。
跨进大门的时候,他无意间看见,堂屋的里墙旁边,供着一个东西,好奇心驱使着他走上前去,只见小供桌上有一香炉,看上去已经很有年份了,香炉后面有一小竹盘,里面用红布垫底,放着一卷竹简,陆寻回头一看没人,轻轻地展开竹简一看。
第一片竹简上,简洁的四个字,“文韬文师”
文韬?作为一个常年混迹论坛贴吧的宅男,他还是有些印象的,文韬武略嘛,好像是六韬里面的一部?
粗略晃了一眼内容,顿感头大,没有标点断句,一片竹简17次,读起来也是拗口,把竹简卷好,放回原处后,陆寻回到先前的小屋,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
“小哥,吃饭啦。”亭父李咸亲自来请陆寻,这让陆寻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跟了出去。
堂屋里,坐着三个三十来岁的壮年男子,应该就是龟蛋儿先前所言的大伯二伯和他爹了,“来,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扬州吴郡的俊才,陆寻小哥,人家可是读书人。”
三个壮年被李咸一瞪眼,赶紧站了起来,做了一个揖,口称“郎君”(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员得任其子为郎,门生故吏因称长官或师门子弟为郎君。后来发展为称呼某些青年才俊)
“哎哟三位哥哥不敢当不敢当。”陆寻赶紧回礼,不过看着这仨脸色咋有些,纠结呢?陆寻稍一思量,便知道了原因,原来是觉得我看起来才十来岁,却喊他们哥哥嘛,他当即笑道“三位哥哥不知,弟早已行了冠礼,今年二十又二了,只是生的面嫩罢了”
“呀,瞧弟娃儿细皮嫩肉的,一定是世家子弟吧……”为首的一个壮年爽朗一笑,不过这话说的……细皮嫩肉,为毛我总会想到一些不太好的画面上去呢?
“就是就是,我们这穷山沟沟的,招呼不周可不要嫌弃呀。”
“哈哈,小哥看起来面嫩,比六弟都还年轻呢!”
“即是如此,我就给你介绍介绍我这几个不成器的崽儿吧,这是我家老大,李雄,老二李奎,老四李洪,他们说的老六是我最小的牙儿,李存,在县里当值仓吏。”一说起小儿子,李咸一家人脸上都充满了自豪的神色。
仓吏?管一个县仓库的?算后勤部的嘛?
(仓吏,县库的长官,归主簿管,秩比一百石或斗食,东汉时月俸8-11斛,1斛=10斗,1斗2000ML)
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品级的官儿,但是看他们这么自豪的样子,应该是在本地有数的大官儿吧?
寒暄了几句后,大伙分次列坐。
都说古时讲究寝不言食不语,这家子人却不这样。
“老汉儿(老爸)的手艺,硬是要的,芋儿钵钵鸡整的巴适。”“哎哟,小幺哥的这个什么豆才好吃!这种豆长在哪里的?产量怎么样啊?”老三李奎想的远一点,还顺口问了句产地和产量。
陆寻能给他说是产自未来嘛?只得说“这叫土豆,产量很高,但是产地在极西了……我大汉尚无种植。”“哎,可惜了可惜了,这么好吃的东西,要是我们也种上,岂不美哉!”李咸这句岂不美哉让陆寻有了一种看到王司徒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多了个陆寻的原因,今天的菜是极为丰盛的,芋儿烧鸡,姜片蒸鱼,黄瓜鸡子汤,再加上一个炒野菜和拌野菜,满满的摆了一大桌,两个小娃娃平时很少吃这么好,现在可是狼吞虎咽,左手抓鸡腿,右手抓土豆的,满脸油腻,好不喜人。
当然,非要说什么不好的话,那就米和盐,东汉时期的主要粮食为粟,谷,豆,麦,还有菰,其中以粟为常见,就是所谓的小米,粗而糙,黄而硬,陆寻不是很能吃得惯,盐的话,整个益州产盐地很多,但是由于工艺原因,多少带有苦涩感。
一顿饭,边吃边聊,一边听李家几兄弟侃他们本地见闻,一边听陆寻胡吹海侃,吃的那是宾主尽欢。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