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郡仓
郡仓,顾名思义,是一个郡的仓库所在。
这些仓库,基本上都属于大司农部,而大司农部,则是负责钱帛金币谷物绢麻之类的东西,大司农部向全国十三个郡分派十三名大司农部丞,主管一郡的谷物绵帛、海税果实、均属盐铁、仓储之事。
而郡仓,则专门负责仓储谷物,这些谷物,除国家拨付外,郡国不得擅自使用。规定权限以外的开仓赈给,应奏请上报,待批准后才可执行,此外必须要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月初,将这些谷物粮食漕运至中央储备起来。
看着这么多字,其实总结起来就简单,郡仓,就是物流分公司,每个季度把收到的快递集中寄出去就是……
这个差使说简单,他不简单,因为他的功能相当重要,仓储的粮食,基本上就是国家的税收,一旦上缴不足,或者延时,他这个令丞就要吃罚了,而且能操作油水的地方太多太多……并不像先前陆寻听说的那样,是个吃白饭不干事的位置。
当然,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李存出于某些目的,并没有给陆寻说个清楚,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下便作罢。
同时又给陆寻说了,每个季度,位于治所雒城的大司农部丞都要整合各地郡仓,向中央输送漕谷,而他绵竹仓,每个季度要送糜子十五万石,黄豆五万石,稻米五万石,黍五万石。
这么多的粮食,自然不是绵竹本地所能收的齐的,而是整个广汉郡的三分之一,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广汉郡其他县便要向绵竹仓输送粮食,然后从绵竹城出发,路过斜谷道,然后顺着汉水一路东去,直到目的地。
陆寻这个太仓令丞,就需要统计各地粮草数目、成色;好的,要用朱笔圈上,中等不置褒贬,差的则是划上,并责令其上缴更好品质的粮草。
好吧,看起来不难的样子。
陆寻耸耸肩,来到了自己的令丞署,一个独门独户的小院儿,这是前任令丞修的,可惜和仓曹掾都在这次黄巾中嗝屁了,因此倒是便宜了陆寻。
院儿不大,却很精致,都是本地的樟木柏木竹子做的,还种着一株桃树,两株梅花,里面不少家什都是崭新才换上的,门内案几上,整整齐齐的码着竹简,绢帛。
值守的几个护卫点头哈腰的迎接着陆寻,又是端茶,又是抬凳子的,好不热情。
他们可都是有关系的人,才能混到这个给令丞当护卫的职责,大伙儿要知道,要经常在领导面前露面,才能有升迁的机会,再不济,总不会被下台吧……
陆寻翻开案几上的竹简,顿觉头大。
“中平五年春三月丁丑什邡漕谷一万石糜两万石豆六千七百石俱佳”
“中平五年春三月癸未葭明驮豆一万石黍五千石谷八千石中”
“中平五年春二月巳未……”
玛德,特么的这丁丑癸未巳未是个什么鬼呀!标点符号都没有!!
陆寻差点将竹简给扔了出去!
该死的干支纪年……
他虎着脸将竹简卷在一旁,然后将那些帛书拿起来一看。
好吧,又是干支纪年,没有标点……
帛书上是公文内容,有的是前任令丞的公文备份,有的,则是大司农部丞发来的公文。
内容不外乎就是某某年月辛丑、壬午之类的收了多少多少,品相如何如何,什么时候发车,然后就是上面回复的某某县品相量不足,某某路不通什么什么的。
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那个……你,对,就你了,去给曹使以及诸仓吏说一声,将他们所有仓库的库存详细数据都给我列一份过来。”
“你,带我走一圈郡仓。”
被点到名的护卫立马乐呵呵的跑在前面引路。
这个护卫叫秦难得,和原来绵竹秦府有着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当初托了秦府一个管事的关系,入了这郡仓谋差事,人机灵,嘴也会说,一路上将这郡仓什么东西都能说个子丑寅卯,让陆寻打开眼界。
照理说郡仓应该建在平坦之地的,方便运输,但是呢,绵竹仓却是依山而建,据秦难得说,最开始郡仓也在下面平地的,后来出现过几次暴动,被烧了好几次,索性就搬在半山腰上了。
这里易守难攻,还能掏山洞存粮,节省了土地,截止到现在,绵竹仓在山上都已经呆了二十多年了。
说到掏山洞存粮,陆寻就来到了存放豆子的丙卯仓,这个仓,就是一半在山洞里,一半在山外,山洞内一直都有几个大火坑,里面铺着火炭,用来祛湿气,一走进去,就感觉到一股热意和豆子的霉味。
丙卯分为内外两仓,内仓就是山洞,这里的粮食是用来留以振灾的,外仓才是上缴的东西。
仅剩的两万石豆子,都在内仓,虽然有着火坑祛湿,但是某些角落依然泛潮,不少豆子都有些霉烂,发芽。
“怎么不弄出去晒晒?”
陆寻皱了皱眉,看守丙卯仓的仓吏孙梁有些尴尬,“是令丞,哦不,前任令丞下的命令……他说,翻晒粮食要人手,雇人手的话,我郡仓财货不够……因此……”
陆寻面无表情,他记得有一卷帛书写的是,拨付了绵竹仓五万钱,作为修葺仓库,翻晒粮食,更新驮车的资金,翻晒几万石粮食要多少人?几十个?一百个?
哪怕是一百个,一人工钱开个三两钱,来的人都不少!
贪官啊……
“去,现在趁太阳大,粮食少,而且多是陈粮,把粮食都拿出去翻晒一下。”
“是……”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