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接风礼?
走了一圈,所有的仓,都一样,差不多都是任由粮食堆在那里,发霉了也不管,也就李存那里,要稍微好一点罢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陆寻的第一把火,就是让郡仓的人,将所有粮食都翻晒除霉一次。
郡仓大大小小零零碎碎所有人加起来现在还有79人——先前黄巾中死了至少40人。
除开几个管事的以外,还有50个护卫,7个伙房,十二个仆役。
随着陆寻的一声令下,十二个仆役开始各自划分自己的翻晒范围,并有护卫下去找丁户上来帮忙——当然,一般都是找自己熟识的人,毕竟,新来的令丞大方呢,一天三钱,还管午饭呢!
二十多个丁户和十二个仆役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忙碌,当初为了考虑翻晒问题,还特意填平出来一个近百米方圆的场地,一次能晒五万余石。
陆寻本来也站在旁边看稀奇,奈何六月的太阳还是有点大的,三十出头的度数再加上自己这一身官服,是有点耐不住热,于是摇摇晃晃的回到了令丞署,并仔细的用自己能看得懂的方法在纸上誊抄。
专心做事的时候,就和啪啪啪一样,感觉时间一下就溜走了,誊抄了一上午的陆寻,揉着酸痛的手腕,扶了扶腰,感觉身体已经被掏空……
午饭也是时候的送了上来,三菜一汤,两荤一素的搭配,在加上上等的稻米煮的饭,爽!(事实上……郡仓的管事们吃的一般都是仓里上等的粮食……国家的蛀虫)
吃饱饭足之后,他又去晒场上看了看,做足了领导范儿,晒场上金灿灿的豆子一眼望不到边,有着一种震撼的美感。
“这些豆子,一般要翻晒多久?”陆寻询问旁边的一个老头,这个老头是仆役管事,负责各项事宜,老头佝偻着腰,带着谄笑,那副阿谀的模样,却让陆寻有些心酸,他侧过身去望着晒场,听到老头儿说;
“回禀令丞,郡仓讲究五翻三晒,一共是晒三天,每天翻滚五次,再大的湿气也都晒没了,当然,如果湿气不重,晒一天也是行的。”
“唔……那就劳你们费心费力了。”
“哎呀,不劳烦不劳烦……”
回到自己的令丞署,陆寻诧异的发现,案几上多了一个信封。
“是谁送来的?”
他回过头去问门边的护卫。
“是曹使张大人。”护卫解释道,“先前大人出去了,张大人估计是找您送资料的……”
张樊?
留个信封是什么意思?
陆寻一屁股坐下后,拿起信封,不沉手,里面会是什么东西呢?
撕开信封,里面是一张薄薄的信纸,材质不是蔡侯纸,但是,陆寻他在特曾见过……
房契。
“广汉郡雒县麦市街北二间,两进三间,纵三引零,横六丈零,以此为凭”
69米长,14米宽,966平米……
陆寻的脑袋突然快得出奇,瞬间就将这个房子面积算了出来。
这是什么意思?
行贿么……
陆寻握着这张房契,拧着眉。
两进三间的房子,怎么说也是论以万计的,难不成天上掉馅儿饼?
他有些吃不准了,这张樊,到底是何意?
要不要,现在过去找他问个明白?
难道说……这东西,是给我的孝敬?
于是乎,他纠结了,好几次起身欲行,后来都止住了步伐。
管他呢,反正,就当我是捡来的吧!
他用了这么一个拙劣的借口说服了自己,然后,将这封书信,笼进了袖中的夹袋里,一屁股坐下,喝着茶,开始了走神模式。
这郡仓当值时间是卯时到申时,差不多九、十个小时的时间。
当到了庚申时过半后(戊或癸天的下午申时成为庚申时,也就是每个月的5、10、15、20、25、30这六天的下午申时即15-17点),仆役便会拿着一个梆子,在各仓署门口敲上一声,意思是下班了。
这个敲梆子也是有讲究的,先从最远地方敲过来,行至半路之时,令丞署就能听见,然后嘛,令丞就可以收拾东西了,等敲到令丞署的时候,东西也就差不多收拾好了,令丞就可以不慌不忙的出来了。
一众仓吏,佐史等人都眼巴巴的望着处于正中央的令丞署,令丞不出来,大家伙是不敢走的。
而我们的令丞呢……
对这个梆子声一脸懵逼,要不是一个侍卫的提醒,陆寻估计会在这里坐到天黑……
当陆寻这个令丞尴尬的出了令丞署后,各个署官才有序的蜂拥而出。
其中张樊带着下属几个仓吏和侍卫长朝着陆寻这里走来。
“令丞……”众人齐齐一作揖。
“下官等人,在茂林轩置备了一桌接风酒,还请,令丞移步赏光……”
给上司接风似乎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默契,哪怕是后世,都依然流行,陆寻也不推辞,乐呵呵的跟着走了。
自家宝马车停在郡仓内的马厩旁边,两匹滇池马都被仆役给洗刷了干干净净,喂上了今天刚晒好的黄豆(……国家的蛀虫啊),此刻正劲头十足,马夫毛竹估计也拿了不少的好处,整个人都红光满面,精神十足啊。
“老爷……哦不,少爷。”毛竹点头哈腰的等陆寻上了车,摸了摸怀中的一串儿大钱,喜滋滋的一甩鞭花,滇池马徐徐的跟在前方引路的马车后面,朝着茂林轩驶去。
在微微颠簸中,陆寻有些唏嘘,自己在东汉的第一天当官日子,就结束了,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呢?
感想嘛……特么的能不能别竖着写字,就算竖着写特么的能不能打标点?还有你特么的能不能不用天干地支?我脑细胞都死了不少了!然而无情的是,未来的生涯中,这些别别扭扭的东西,将伴随他的一生……
至于收获嘛……他摸了摸袖中的信封,这,大概就是自己的收获?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