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吴懿请缨
小露一手本事后,陆寻也是极为“腼腆”的谦让了一番,不时的奉承几句,酒桌上倒是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也该说正事了。
“诸位可知,在我等觥筹交错之时,还有人食不果腹?”刘焉突然沉闷的说了一句,大家也跟着静了下来。
陆寻却在心里腹诽到,特么的还不是你们刘家不行,当官的也不行惹的祸吗?你也好意思说有人食不果腹?你这一顿饭就够几十口人吃上一顿了!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前些日子,韩遂等人扫荡并州,攻打三辅,十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已半数入我益州。”
“今流民多滞我益州安阳白水等地,若非开粮赈济,百姓恐怕朝不保夕啊……但是,安阳白水等地存粮有限,昨日,BS县长和汉中太守都派来信使,称存粮不足,若是全部放出,也不过再撑二十日。”
“况且,前些日子汉中发大水,也需要粮食赈济,不管是顾此失彼,还是二者兼顾,都非常久之计啊……”
“幸亏顺之,提出个以工代赈之法……”
刘焉说着,就解释了下什么叫以工代赈,末了,他补充了句,“此番叫尔等前来,便是想问问,有没有人,愿意主动走上这一遭?”
陆寻自然不愿意,这年头没动车没火车没客车的,单是坐马车的话,颠都要颠死你!刘瑁虽然想去,但是肯定是去不了的,至于董林,人家挂着一个三百石的左校丞衔儿,这个属于将作大匠一脉的,更是闲差,而且,论起来也不归刘焉管,因此主要是看张鲁和吴懿。
张鲁在天师道教中,虽然贵为系师,乃一等一的上人,不过论官衔,也不过是个秩比四百的主簿罢了,而吴懿,此时还是个二十多岁大小伙子,刚入益州一个多月,刘焉还没给他找个萝卜坑埋呢。
现在提出来,多半是出于提携之意,本来安抚流民一事只要不出暴乱,就是一次功勋,有这个以工代赈的法子弄一弄,怎么着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功勋吧,不管是张鲁还是吴懿,甚至是陆寻,只要有了功勋,刘焉才好填萝卜坑嘛。
其实,在刘焉心里,还是希望陆寻能去的,毕竟,建议是他提出来的,操作起来更简便点,但是呢,他也有顾忌,他不知陆寻底细,而陆寻也不是他的嫡系。
没有沉默多久,吴懿便主动请缨,“子远愿为刘叔解烦!”
张鲁其实也想去,但是吴懿已经先请了,他也不好争,便静坐于原位。
“好,那,我就暂时给你挂一个督邮之职,负责将此事办妥当。”刘焉颔首道,同时,他转过面来“此番前去,少不得要带些赈济粮,顺之啊,你那绵竹仓还有多少呀?”
“回禀州牧”既然现在是公事,那就得喊官职了。陆寻一拱手,“上月已按例从绵竹仓漕谷十二万石,现还有豆一万石,糜子六万,稻米三万。”
“唔,怎么这么少?”刘焉的阳城侯府有个凉亭正好能看到半山腰上的仓储,凭他的目力,估算仓储少说也能装三十万石吧?
陆寻苦笑一下“这还不是上次黄巾闹得,当时不少民田要么被黄巾祸坏,要么就是民户割了早稻,因此达不到中评,不能进仓,再加上当时黄巾已绵竹为据点,大肆扩张,将原有的近四十万存粮给挥霍了一空……”
“即使如此……”刘焉沉吟了下,“糜子和稻米各拨一半交于子远。”
“是。”
公务安排好后,又说了会儿场面话,今天的晚宴就算结束了。
可以说有收获,也可以说没收获,官场上就是这么人费脑袋,而这,正是陆寻不喜欢的地方,然而,他又不得不去,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好日子,你让他再去吃糠咽菜的话,回应你的,将会是陆寻的一声“呵呵”以及鄙视的小指。
陆寻坐在车里,鼻尖嗅着若有若无的防水桐油味道,脑袋里想的,却是千里之外的事了……
董卓。
上个月月底,听闻董卓在三辅和韩遂、王国大打了一架,以两万精兵与两万杂兵连败合众将军十万大军,势力迅速膨胀,灵帝下令褒奖董卓,征董卓为少府(不是少妇。。。),这可是秩中二千石的,仅次于秩万石的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等人。
这个算是二品的官儿是干什么的呢?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为皇帝的私府。看明白了吧?什么,不明白?那我就直说了,少府,就特么是半个财政部长兼职半个皇宫总管……看起来名头唬人,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利的。
如果董卓接了这个少府之职,那么他现在的前将军一职就得解了,兵权,没了……没了兵的董卓,那就是没了爪子的熊啊,除了样子唬人,还有什么威胁呢?灵帝这算盘是打的啪啪响。
可惜,董卓不傻,他很明白朝廷的意思,灵帝的戒备自然让他不满,于是乎,他收缩兵力,固守并州,向朝廷上奏兵力不足,只能自保并州,司隶三辅挡不住了……
这是明摆着的威胁嘛,董卓的目的,就连益州的那些胡吃海喝的官二代们都看的清清楚楚,不过,陆寻看得更远,他那个不靠谱的记忆中,董卓似乎就是中平年间入的朝廷,把持朝政的。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了。
介时,真是天下大乱啊……
还好还好,幸亏我穿越到的是这益州……耐心的在益州混二十年,混到刘皇叔来吧,想必,二十年时间,不说太守之类的嘛,怎么着也能混出个县令呗,到时候皇叔一来,我举县投降,岂不美哉……
(值得一提的是,贾龙和董卓还有不少的交情……)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