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宫女之死
等人都走散了,宇文夜走到卫宁跟前冷言厉声道。
“卫宁,你有真凭实据吗?如果没有证据,到时候这罪你担得起吗?”
卫宁咬了咬牙,心中有气,倔强的回了一句。
“这证据是要找出来的,现在找都不找就先定案了。还有陛下,我只是尽了自己的职责把真相记录在案,为何这种重罪最后要奴婢来背负?您觉得这样合理吗?”
“呵呵,谁提出谁举证。孤记得这之前还是你教得呢。”宇文夜冷冷一笑心里想这是你自己坚持的就自己把这事担到底吧。
“我,我——”卫宁竟一时无言以对。
“既然你心里有数,为何不敢坚持到底?”宇文夜蹲下身子凝视她的双眸。他正好也利用这次机会来重新洗牌一下内务府。
“什么意思?”宇文夜这种随机切换的画风让卫宁一时没有了方向感。他这算是肯定了自己的话了吗?
“愣着干嘛,带孤去宝林院走一次。”
卫宁想现在二更天你疯了这个时候去死过人的宅子?慌忙婉拒道。
“奴婢现在不敢去,等明天一早可好。”
“你想一早全后寝的人都知道有个他杀的未结之案?快走!”宇文夜这种快准狠的我行我素做事风格让卫宁简直难以忍受。外面现在又下着雪珠,看看时间都要接近二更末了。卫宁想这货儿明日寅时就要起来,这精力充沛的简直不让人活啊。
“就奴婢和陛下两人去吗?不再多带几个人吗?”她步履匆匆提着忽明忽暗的灯笼跟着健步如飞的宇文夜身后问道。
宇文夜懒得回答她,缄默不语。
“哼,渣渣。”卫宁心里小声嘀咕道。只见宇文夜走的实在太快,卫宁一个踉跄,鞋子竟然脱脚而飞。她赶忙再回身穿好鞋子,头一转,宇文夜竟然人已不见。
这黑暗的竹林中除了风吹叶动的声响,只剩她一人提着一盏孤灯彷徨无助的站在那边。
“陛下,陛下——”她转了一个圈竟然跟丢了宇文夜。这边的路她从来没有来过,早上和晚上感觉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她处在那边进退两难。身冷心怕,连拿着灯笼的手都颤抖起来。
突然肩上伸出一只手。顿时把卫宁吓得魂飞魄散。只见她一声大叫,竟把灯笼高高甩出数丈之远,一路发足狂奔头也不曾敢回半分。直到手臂一把给来人抓住。
“你跑什么?”
她一手遮住眼睛,吓得身子半蹲。听见焦急的低吼感觉到是宇文夜的气息,方才松了一口气。
“吓死我了。”卫宁惊魂未定,直到此刻心底都在扑通扑通的直跳。
宇文夜看着她这副样子实在是好笑,这么胆小的人竟然还敢去验尸,还敢如此嘴硬写他杀?等下不知道还有多少事情出来要等着他来帮着收这烂摊子。
“该死,奴婢把灯笼扔了,怎么办?这么黑——”卫宁这才想起她怕得竟然把手里的灯笼都不知扔到何处去了。正想着是否回去把灯笼找回来,宇文夜已经一把握住自己的手拖着往前继续行走。他的掌大而温暖,握剑之处有粗茧摩擦着自己的掌心传来一阵微弱的麻酥之感。卫宁心中有一丝尴尬,面露羞色。虽然这不是第一次给他握着手,但是两个人总是彼此决绝之后又这样藕断丝连的纠缠不清,到底为何?
卫宁的手冰凉冰凉,宇文夜不由轻轻握紧了些,想传给她一点温度。天这么黑,没有灯笼照明的她如果没自己来带路,又不知要吓成什么样子。他怕卫宁跟不上自己的脚步放缓到了最慢速度。一路两人都不语,一前一后就这样你走我跟。雪不知何时已停,朔月银光下两个人的黑影紧紧重叠。踏着彼此的影子,命运亦相互交织在一起。
宝林院因迟迟不能结案,所以此处暂时查封。卫宁在原来浣嫔的寝室找到打火石和蜡烛方才照明了整个大院。推门进入吊死的正院,刚一推开,就有一阵阴风吹过,卫宁吓得不由往宇文夜身上靠近了些。
“陛——下,就是这里了。”卫宁其实心里怕的不得了,但是此刻她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宇文夜在身边,她心里就觉得踏实很多。
“您看这个横梁,是不是只要眼睛不瞎,都知道这种方式自缢的话还真心是高难度动作。”卫宁把这间房的桌椅都靠了边为了保护现场证据,等下可能她要展示给宇文夜看。于是从别屋搬了几个凳子过来。她踏上其中一张凳子指着头上继续说道,“小宫婢才十五岁身高为一百五十七八的样子,加上这张凳子的高度四十五公分,总共也不过两米,这横梁离地至少要五米高,算它三尺白绫一米多,这要甩上去还真得要点功夫。而且我查过了打结后的长度,根本无法做到一个凳子的上吊高度,除非两个。但是现场真真切切只有一个凳子倒在地上,另一个安静的置于一旁。”
宇文夜一进这屋就立马知道肯定不会是自缢这么简单。确实如卫宁所说,只要不瞎这么高的横梁就算是他这样高大的男人站上去也未必能够到。他心里是很清楚这鬼灵精怪的丫头做事非常细致入微,而且分析起来有条有理,但是单凭推论还是不行,他们要真凭实据才能盖棺定案。
“证物有了吗?”
卫宁站在上面双手一摊。
“没有啊,这后面工作本就不是奴婢来做的啊,现在搞得奴婢好像身兼数职一样。”她心里有怨恨。
“你自己找的,就自己负责到底吧。”宇文夜抬眼对着她似笑非笑的说道。
卫宁重新调整了下身子,用鼻孔对着宇文夜的脸,两眼往下露出一丝调皮的戏谑。
“你头上有东西。”宇文夜知她又没尊卑的起了顽劣之心。故存心吓唬她。
果然卫宁慌忙跳下椅来,双手抱胸看着横梁。突然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
“陛下,谢谢你的提醒。”她眼神中闪烁出欣喜的光芒。说完竟然从外面又搬来一张太师椅,再把圆凳叠在上面,一个人晃晃悠悠的站在上面一直到能看见横梁同一高度。这横梁从未有人打扫,所以上面留下来的东西就显得特别明显。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