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
前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
世界上有这样寥寥几人,她就像天上的仙女,下凡来此只是为了渡劫。缘分尽、修行满,她就要重回天上,化作最闪亮的那颗星,永远陪伴在她爱的人身边。
还有极少一部分人,则认为一辈子只有在遇到懵懂、刻骨和永恒这三段感情后,人生才算完整。或许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其中的哪一段才是她最终的幸福归宿?
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叫做安宁和苏眉。
在她们两个人身上,恰好分别应证了以上的这两种特例。
而我算为数不多全程见证过她们精彩人生的目击者,想想有必要将其诉诸成文,任凭广大痴男怨女在其中找寻到自己或身边熟悉的身影,以此对号入座。
作为主人公的我,却是芸芸众生之中,极为普通的大多数。
我不似安宁近乎完美的出身,也没有苏眉丰富的情感经历,我的结婚对象是初恋,一个过目即忘的平凡男生,不知是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
在我结婚那天,以伴娘身份出席的苏眉轻声问我:“你说得是多小的概率,才会像你一样,一辈子只遇到一个你爱的人呢?”
我猜不出苏眉说这话时的语气到底是什么。留恋?惋惜?还是幸灾乐祸?
正如多年以来,苏眉的经历总是那么出其不意,让我大吃一惊。
接下来,我将分别呈现三个不同风格的女生,各自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或绚丽,或平淡;或追悔,或无憾。
第一章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村上春树
其实更确切地说,苏眉是她上了高中以后的名字。
在这之前,她叫做苏梅。
苏梅的名字是辉哥亲自给她取的。据当事人解释,因为苏梅出生时,正值冬天最寒冷的季节,老家门口那颗腊梅开得正盛,故得此名。
当事人辉哥是苏梅的父亲,全名叫苏永辉,是个难得没有铜臭味的商人。
从我记事起,就没听过苏梅喊苏永辉一声“爸爸”,都是用亲切的“辉哥”来代替。他们父女感情很好,亦师亦友的那种,全然没有所谓思想观念或年龄差距而产生的鸿沟,这让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羡慕不已。
苏梅曾兴奋地对我说,辉哥就是她以后找男朋友的标杆。那一年,我们才八岁。
后来我问过苏梅,既然她的名字寓意如此特别,为什么要擅自改掉呢?
她却反问我:“你知道‘眉’这个字的含义吗?”
我不解,除了眉毛,语塞的我一时想不到其他。
她淡然一笑:“还有美女的意思!”
苏眉的确配得上“美女”这一称号。她是那种惊鸿一瞥、惊为天人的女生。更形象一点的比喻,她的长相类似于明星杜鹃或袁泉,有一种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魅力。
不过苏眉的这种与众不同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她身上完美呈现了丑小鸭逆袭变成白天鹅的心路历程。甚至可以这样精确划分:苏眉的确堪称令人惊艳的美女,至于苏梅嘛,则与普通女生无异。
蜕变后的苏眉有着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标准身高、标准身材,唯独性格一点也不像大众美女那样随和好相处。
如果你刚认识她不久,会毫不犹豫给她贴上“冰美人”的标签,连从小和她一块儿长大的我,也会在好些时候,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任谁也亲近不了。
彼时为了缓解气氛,我便会戏谑地调侃一番:“难怪你总是冷冰冰,因为你是腊梅盛开的冬天出生的呀!”
苏梅趁机大力捏住我胖乎乎的脸,凶神恶煞地反击:“难怪你总是热情似火,原来你姓夏呀!”
我叫夏一朵,人普通,名字更普通,远没有人家“腊梅”或“美女”那样的意境。
只因我出生在晚夏初秋的季节,家乡池塘里的荷花一朵一朵开得正盛,于是便有了“夏一朵”这样一个毫无特色的名字。
不过我很庆幸,奇葩老爸没有给我取名叫夏荷花,或者是正值《还珠格格》的热播,被叫烂了的“大明湖畔夏雨荷”。
然而更让我难为情的是,我口中的奇葩老爸,竟然还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人们戏谑地称他为“对教学很负责,却在给自己女儿取名时太过随意的夏老师”。
我和苏梅从小在一个村子里长大,那是一个四线城市较偏远的农村,它还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洞天村”。追根溯源,我和苏梅一致将其理解为“别有洞天”的寓意。
我不知道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子对其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我清楚地知道,于苏梅和我而言,那些种种无法割舍的回忆,将伴随我们一生。
洞天村是一座四季格外分明的村子。
我们会在百花盛开的春天里,跑到为防洪救灾而修筑的大堤旁,爬到树上拽下几根柳条,编织成漂亮的花环,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为对方戴上;
我们会在夏天阳光最炽烈的中午,划着自制的大木盆,去池塘里摘莲蓬,有时候一不小心落了水,扑腾几下爬上岸,还要互相赌咒发誓绝不能告诉对方家里人;
我们会在早秋柑橘成熟的季节,叫上三五好友,各自分工明确,有的爬树摘橘子,有的拿兜在树下接着,有的负责在田间放风,一起享受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
我们还会在第一场雪到来的冬天里,吆喝着一起结伴出去堆个雪人,却在刚刚滚好两个大雪球的瞬间,忘却了初衷,分阵营打起雪仗来。
活脱脱一群无忧无虑的熊孩子,而我们的领头羊,永远是苏梅。
苏梅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我,则是她最忠实的小跟班。我们的童年记忆里,永远充斥着彼此的身影,任谁也抹不去。
我和苏梅同一年在镇上的同一家医院出生,我九月十八,她腊月十四。
明明比我整整小了三个月,理应叫我一声姐姐,可是从小到大,我都一直生活在苏梅的庇护下。她就像一个时刻做好准备的美少女战士,孤独地保护着所有她在乎的人,尽管她从不表达。
当中和我们一起玩的,有一个叫宋阳的男孩子,那时我们刚上小学二年级,他被一个五年级的熊孩子抢走了心爱的布娃娃。苏梅听说后,一放学就带我尾随那个男生到了他家,却不进去,堵在门口让人家把东西还回来,如果不还,她就赖在门外不走,让街坊邻居看笑话。说着还真作势往人家大门墙壁上一靠。
男生家长自知理亏,又怕事情闹大,连忙让自家孩子把东西拿出来,男生却死活不肯,家长在和孩子强行拉扯的过程中,布娃娃一不小心被撕破了。男生见状,嫌弃地把娃娃往地上一扔:“破东西,拿去!”苏梅一声不吭,捡起布娃娃就走,我则紧随其后。
苏梅并没有立刻将扯破了的布娃娃还给宋阳,而是交给了苏永辉,嘱咐他出门时随身带着。几天后,苏永辉给她带回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新娃娃,她就连同旧的一起还给了宋阳。
我不解:“只是娃娃衣服被扯破了一点而已,你为什么不补一下,还要专门买个新的?”
苏梅难得不好意思一回,羞赧地低下头:“关键是我不会补呀!”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真心想给宋阳送一个新娃娃,却又担心旧的那个对宋阳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看到被扯破难免会伤心,但如果同时有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新娃娃,至少可以缓解一下悲伤的情绪,所以苏梅才想出还两个给他的主意。
苏永辉因为做生意,会经常在附近的几个城市走动。每次都给苏梅带回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这些在当时讯息和交通都不算发达的洞天村,堪称稀罕物。而苏梅总会慷慨地拿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卜卜星和鸡味圈这两种零食,五颜六色的包装袋,很吸引人。苏梅总是将吃的一股脑儿抱来我家,吩咐我去叫同村的其他伙伴,她则在我家里等着。待我把人员全部叫齐,总会看到苏梅背着手,正襟危坐在我家大门口。
我不无担忧地对她说:“我们还生怕你等不急,自己先开吃了呢!”
苏梅并没有多看我一眼,而是目不斜视地盯着那堆零食,动了动嘴皮子:“怎么可能不想!所以我才一直盯着它们看啊!”
果然是不同于常人。一般我们为了克制自己不去吃某样东西,会自觉将它放在视线以外的地方,苏梅却恰好相反,她用死命盯着它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渴望,俗称“望梅止渴”。
有段时间,我们一群小朋友特别迷恋动画片《铁甲小宝》。苏永辉出差,便给苏梅带回了一整套动画片中的变形机器人。她照例全部搬到我家,等我去把其他伙伴全部叫过来。看着他们都在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人物,我率先抢过卡布达抱在怀里后,慌忙对苏梅说:“你就不怕你喜欢的被别人挑走啦?”
她却一副岿然不动:“我最喜欢蜻蜓队长,他又不会变形,你们肯定没人选。”
好吧,这再一次论证了我说苏梅不同于常人的真理。
苏梅在她一岁左右时,发过一次很严重的高烧,苏永辉怕她命丧于体弱多病,从小便把她当男孩子来养。当我们都沉浸在洋娃娃的美好幻想中时,苏梅的家里则摆满了各种球类,大到足球篮球,小到乒乓球和弹珠,应有尽有。
苏永辉对苏梅很是宠溺,甚至还专门为她在家门口修了一个乒乓球桌,要知道那时候的苏梅,个头都还没有球台高。
只是好景不长,球桌最终殒命于母亲李玉兰的铁锤之下。
李玉兰是标准的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嗓门声音大、说话简单粗暴。刚结婚那几年,陪苏永辉四处东奔西跑,吃了不少苦,后来经济条件有所好转,苏永辉便像小情人一样地宠着她,什么重活都不让她干。
而李玉兰毁掉球桌的理由也很简单:别人都来打,家门口太吵,扰了清静。
苏梅深知苏永辉此生唯一的软肋便是李玉兰,也就不好意思将重新翻修的话说出口。
苏梅家里的成员构造很特别:严母慈父。地位排序分别是:李玉兰第一,苏梅第二,苏永辉永远垫底。苏梅半开玩笑说:“如果家里养只宠物,恐怕都会排在辉哥前头。”
苏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理解为何天不怕地不怕的苏永辉,偏偏拿泼妇一般的李玉兰没辙,活脱脱一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窘境。
李玉兰是众所周知的刀子嘴豆腐心,我想这也是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苏永辉不予计较的根本原因吧。
所以苏梅家很少吵架,永远都是李玉兰一个人在骂骂咧咧,骂完老的骂小的。有时候苏梅气不过,回几句嘴,会被李玉兰用更长更尖的脏话怼回去。
李玉兰对苏梅说过最多的一句是:“你以后要是能像我一样就好了。”
苏梅对此嗤之以鼻,她不记得曾在哪本书上看到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女人都变得像她们的母亲一样,这是女人的悲剧。”她深信不疑之余,一直铭记于心。
以至于“逃离这个家”,成了苏梅从小到大唯一的希冀,尽管她万分舍不得她的辉哥。
当苏梅得知小升初可以通过交钱和找关系,去市里读初中时,便开始对苏永辉软硬兼施,最终达成心愿,从而自动放弃了直升镇里初中的机会。
至此,我和苏梅经历了自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分离。
初中三年,像插班生一样的苏梅,在郢城实验中学的日子并不好过。她说那是她最自卑、最憋屈的三年,当然,也是她迅速成长的三年。
身边的同学是就近选择学校,所以基本上都来自市区,唯独苏眉是所谓乡下来的,加上外形酷似男孩子,性格又比较被动内向,所以班里的男生女生都不愿意跟她玩儿。
就是从那时起,苏梅学会了享受来之不易的独处机会。
从前身边总是充斥着李玉兰的骂骂咧咧:鞋子没摆放整齐会被骂,吃完饭来不及刷碗会被骂,电视声音开大一点也会被骂,就算坐着一动不动,也有可能招来一顿莫名其妙的责骂,一切全凭李玉兰彼时彼刻的心情好坏。
所以苏梅用六个字总结了自己的初中三年:孤独却享受着。
在那三年里,苏梅只做到了三件事:努力学习之余,便是看课外书和跑步。
她一刻都没有忘记从小自我灌输学习的重要性,曾一度将“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视为她的人生目标。
而钻研别人眼里不务正业的闲书,成了苏梅的第一大乐趣,也是她学习之余最大的调味剂。不足十五岁的她,已经开始涉猎张爱玲、史铁生等这些后来带给她深远影响作家的作品。尽管那时候的她,对于好些文字还是一知半解,但并不妨碍她从这些书里,开始对现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而跑步,被苏梅视作最有效的减压工具,这是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教给她的。那时候的我,竟然还在迷恋于《漫画party》和追星。
更准确的时间是,苏梅直到升入初三,才开始爱上跑步这项运动。临近中考,方方面面的压力与日俱增,每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烦恼,无人倾诉的她便换上跑鞋,与操场来一次亲密接触,每次都要跑到精疲力竭才作罢,回宿舍洗个澡,倒头便沉沉睡去,什么烦恼都一扫而光。
而这项整整持续了一年的运动,不仅替她排解了压力,也使她的优美身形开始显现,从前略显粗壮的她至此变得纤细无比,加上曾经被婴儿肥掩盖住的精致五官,苏梅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美女。
我和苏梅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书信联络方式,她在回信中不止一次向我表达:心中有一股呼之欲出的不安于现状的能量,牵引她去往更大的舞台。
我便知道,苏梅有一个我永远都无法企及的七彩未来。
因为那时候的我,还在信中向她絮叨韩国某个组合里的那个谁最帅。
苏梅在漫长的沉默岁月里,学会了观察身边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每一件事的发展过程。
她说最喜欢的是化学老师,身材魁梧的他总能让苏梅联想到劲霸男装的标志性动作;
她说学校门口有一家牛肉米粉巨好吃,与普通的红烧或麻辣味不同,牛肉是用芸豆熬制而成的,清淡却不失鲜美,简直是不吃辣人的福音,可惜从初三那年开始,芸豆变成了小黄豆,从此再没有了当初惊艳的味道。
苏梅的信中偶尔会出现同一个男生,却从来不提他的名字,总是用“他”来代替,巧妙的第三人称,似乎也给整封信增添了一丝孤寂。
从苏梅的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那个他稳坐全年级第一,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学生。
他上课大半的时间都是在睡觉中度过。有一次上化学课,睡得正香的他被化学老师一巴掌拍醒,抬起头的同时,一边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一边流着哈喇子,滑稽极了。
他偶尔翘课去打球,直到放学也不停手。这也成了苏梅绕着操场一圈一圈跑步时唯一的乐趣,既可以隐蔽地观察到隔壁篮球场上的飒爽英姿,又不至于暴露目标。
我一直严重怀疑这才是支撑苏梅坚持跑步的最大动力,果然花痴催人奋进。
后来,苏梅提到他交了个女朋友,据说是隔壁班的班花。至此,信中再无他的半点消息。
有一次我实在好奇,在信中问起此事,苏梅却拿“要中考了,顾不上”这样低级的理由搪塞了过去。
除了怀疑苏梅的跑步动机外,我拿不准她喜欢那个人,到底是寄托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敢于直面自己的问题,从中映射出自己不够完美的形象?
如果说苏梅只是表面上循规蹈矩,内心深处依然叛逆,那我就是从上到下、由里及外的乖小孩,尽管我从来不觉得这是很有成就感的夸赞。
苏梅吵着要转学时,本来我也有机会和她一起,奈何我的父亲大人是镇上初中部的语文老师兼年级主任。这就注定了不仅学校我没机会选,连去哪个班,也是提前预定好的。
跟苏梅一样,从小到大我也从来没喊过自己的父亲一声爸爸。不同的是,苏梅的叫法更亲昵,而我,只能像所有人一样叫他一声“夏老师”。
夏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严厉父亲,小时候上桌吃饭前,别的家长都会提醒小孩先洗手,而在我们家,永远被提醒的是,先熟练背诵一首唐诗或宋词。
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我对夏老师的决定永远只有服从,不容许有丝毫的疑虑。
初中时我最好的朋友是宋阳,其实他是我和苏梅共同的朋友,小时候苏梅身边的跟班之一。宋阳天性软弱,没有一点男孩子的阳刚之气,要不是有苏梅罩着,恐怕早被同龄的男生欺负个半死。最经典的事迹莫过于苏梅从大我们三岁的男生手中帮他抢回了布娃娃,而且还是一新一旧、两个一模一样的。所以他对苏梅的依赖,绝不亚于我。
宋阳也是我在初中三年,唯一有过交集的男性朋友。夏老师为防止早恋在我身上发生,杜绝我跟一切异□□往过甚,唯独宋阳被排除在外。
宋阳曾童言无忌地对我说:“朵朵,要不咱们结婚吧,这样就可以作为雌雄双煞,永远陪着苏梅啦。”
想跟我结婚,居然也是为了找个借口永远不离开苏梅。
气急败坏的我毫不客气回怼:“就你那怂样儿,我才不要跟你结婚呢!”
至此,宋阳便多了一个绰号。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