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下载APP

第六十四章

  

    

    《亮剑》拍摄时间两个月多一点,周期不长不短。

    

    除开抗日和解放战争占了大头,后面改了原著,朝鲜战争没有参加,软化文革的影响,用了钟伟的事迹,对批判某首长的大会上,愤然起身“以人头担保其没有里通外国”。

    

    用了美国人擅长的政治电影的手法,那个光头首长始终没说出名字,始终给个光头背影,不用说,影射地是谁,我们都知道。

    

    没舍得让李云龙死掉,就是赵刚被整死了,牵连到他,就算是又一次冲撞“革命委员会”,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总理还是保了下来,一直被丢到云南的农场软禁………………

    

    做完后期,《亮剑》马上送去中宣部,最快的速度通过了,要赶在初一全国播映。

    

    在几十年后没有能在电视上出现的东西,反而在今天能被正视了。

    

    完成了魏和尚的配音,我继续在杂志社,主持“世界着眼中国”,直到1980年一月,《世界月刊》做完了北京的特辑,新年停一期,专门找了世界个地关于新年的照片刊登。

    

    拍摄自己的故乡,讲述身边的故事似乎在我们特意的带领下,成了这段时间的话题,无数介绍家乡的照片和文字从全国各地涌来。

    

    我的原则是只要符合刊物的风格,一张照片或一句话也不放过。《世界月刊》的风格已经形成了,用将来的话讲这就是品牌文化。

    

    新的一年做一份长期的读者调查,《世界月刊》最受关注的栏目,首先是开篇特约作者写的头条,然后是“世界着眼中国”,再是漫画,最后是我写的科幻小说《我的太阳》。

    

    而这篇小说越到后面越象披科幻小说外衣的冒险小说,除了“成功”地描写氢动力汽车、飞机,移动小巧的电话。还塑造了为战争而制造后又被抛弃的基因突变人种:鱼人、鸟人以及生化战士等等。

    

    王阿姨每天拿出一大叠读者来信给我,说:“看读者多么喜欢你,小喜一定要继续把这个副主编做下去。”

    

    我笑了笑,不用看,信大部分一定批判本人是不学无术的小混混,但也一部分来信询问了文中的科学是否是真实的。

    

    我花了些篇幅,在《世界月刊》的科学栏目里介绍了与《我的太阳》里有关的科技论文,甚至有读者发信来探讨其中的理论,在这个时代,大家追求知识和信息的热情可见一斑。

    

    ***

    

    1980年的二月份,我在这里过的第四个新年。

    

    身边的人,一部分人照旧,另一部分人有了新的角色。

    

    建建当上了铁路职工,幺弟华华上了高中,大表姐在中建三局实了习,奶奶在滑坡路社区食堂里当炊事员————————还是炸臭豆腐。

    

    老家的李新生告诉我,老家已经铺了红土路,虽然雨天仍然不能走路,但比以前好多了,政府也有新举措颁布。

    

    这个举措就是农村联产承包制(虚构了时间),改革还是从与党感情最深的农民伯伯开始,到农村包围城市。

    

    李新生说:“队里的负责人也是敢干的人,他说,这次村里要走在前头。”

    

    走在前面的小岗村没能富起来,所以我问:“他打算怎么干?”

    

    “每家每户分包,多得少赔。”这是家庭联产承包制,中国独创。

    

    他们这么干过一次,我很清楚,温饱是解决了,沾到了小康的边,面太小了,后来是武汉市要向郊区发展旅游业,老家的人得到了土地赔偿,村办企业有了起色,才逐渐富起来。

    

    我本来提议弄点水产品到城里,但转念一想,自己并不懂农业的事,是个外把式,不便多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没有变就是爸爸,一样脸上少笑,除夕那天,郑重其事地包了红包给他的孩子们,我笑着说,今年的红包我们就收了,明年,爸爸只用给你的孙子了。

    

    大毛、志伟和小歪从广东回来过年了。

    

    他们黑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

    

    回来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在“回味轩”吃饭。

    

    “张先婷同志,这是带给你的礼物。”大毛从香港买的礼物————一条时髦的裙子。

    

    张先婷说:“太贵重了。”

    

    “没事。”大毛说:“信里不是告诉你了,广东那边工资高,这点东西是小意思了。”

    

    正直的张大姐知道贵了,不敢收,我们怂恿着她收下,大毛笑了说:“这裙子配你,就收下吧。”

    

    两人关系果然在飞鸿传书之间不一般了,我们看着脸红的张大姐,暧昧地笑了。

    

    女强人被我们吓跑了。

    

    大毛同志真的老练了不少,什么也没有说,夹起一块辣子鸡尝尝,想岔开话题,说:“这干锅不错,谁做的,来了新师傅?”

    

    我没让他混过去,说:“大毛同志,我那份呢?”

    

    “什么那份?”大毛说:“哦,不是早给你了。”

    

    “太小了,还没张大姐的一半的一半…………”

    

    “你自己不会去买吗?”

    

    “可以。”我说:“我就找张先婷同志谈谈你去广东前的表现了。”

    

    “哥哥。我错了。”大毛装害怕,认宰了。

    

    我又给他上了一课,人生就要有进有出,进一出三。

    

    哥几个也算是半个“海龟”派了,聚一聚,没聊香港的事,吃完这顿饭他们就回家了,父母还等他们汇报工作,一大堆礼物要派发,起码每家有了电视。

    

    大毛的爸爸,我的高中教导主任这几天他就没合拢嘴。

    

    ***

    

    初一,《亮剑》如期亮了剑。

    

    N集连放,开头曲是某湖北音乐家,田汉的学生作的曲,跟印象中《亮剑》的开头曲风类似。

    

    结尾曲,我发挥了恶搞精神,让张峰唱人民和党的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张峰说他不会唱歌,我知道他不会,故意找得他,说:“先试试,你总能着点调子吧。”

    

    不多想让他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果然是刮沙锅粗的喉咙,我要他尽量大声唱。

    

    张峰同志调子还是找得到,刚吼“向前,向前………………”我们毫无准备地吓了一跳。

    

    他憨厚地笑了,说:“早说唱得不好了。以前在厂里没把别人吓死。”

    

    “很好!!!非常好。”我对梁英导演说:“片尾曲有了,保证一鸣惊人。”

    

    托朱少山在武汉民众乐园里借到了爵士鼓,可惜没有电吉他,把木吉他按上话筒,接上音箱,就在武汉电影院的录音室。

    

    中国第一首摇滚歌曲就这么诞生了。

    

    给中宣部审查的时候,有人专门问了片尾曲的问题,认为这是在玷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该批该整,电影厂气氛马上紧张了。

    

    我也有点觉得,如唐朝乐队唱《国际歌》一样,有点过火。

    

    但王建安政委传达军方的意思,就讲:“许世友将军说他从没想到军歌可以这么有声势,能把敌人吓得哆嗦,尿裤子的军歌才是最好的军歌,你们用得好!!!”

    

    最后定板的朱少山副厂长松了一口气,说:“就这么着吧,你小子运气好,下次说什么也不让你这么搞。”

    

    我大笑。

    

    ***

    

    事后,部队组织人民士兵们看《亮剑》,到结尾一定跟着唱军歌,那情景我见过一次,半边身体都麻了,

    

    张云龙同志后来到部队演讲,必定要唱一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我笑着说,他是一吼成名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