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遇古宅

下载APP

第三章 初遇古宅

  

    封筝爷爷的辈分在村里极高,排行老四,唤作封四爷,老一辈能压住一头的也就只剩下老族长和梅子姐的奶奶了,追根溯源还要算到封筝太爷爷那一辈,因为是最小的孩子,与最小的姐姐都还差上十来岁,之后自然也就乱了辈分,导致后来的子嗣一辈差着一辈,所以到了今天整个封村四五十岁的成年人管封筝叫姑姑的竟占上五成,更别说一堆要喊她姑奶奶的。幼时的封筝朋友很少,围在身边的只有俞柳,水东和梅子姐。封村历经时间的洗礼,依旧尊古礼守戒律,自然也是极重视辈分,跟姑奶奶一起玩耍,要是轮到自己,封筝也会觉得别扭。

    午后的阳光炽热也耀眼,幸好树荫遮蔽,暗影打在身上,也不会觉得太热。现如今,封村的后生晚辈也如封老爹一样选择出外打工,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祭礼,所有封氏族人都会回来参加,除了实在没法回来的,就如老哥封璟,因为被教授抓去实习当苦力了,也就意味着封筝会有一周的时间可以逃离封璟的摧残压榨。报纸上有个大篇幅介绍说是江苏省的一个山村发现了一个还未被挖掘的墓穴。

    九年的时间,在城市里如白驹过隙,却尤为善待封氏族人,虽说整个封村与世隔绝,出入山门十分讲究,稍有不慎迷失踪迹的,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竟从没有外乡人成功进入过,封村的神秘感不足为外人知晓,当然封村人也不会主动提及。

    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走停停,不觉间走到了封氏祠堂前的操场上,祭礼定在明天,还有很多族人没有回来,其中就包括俞柳和水东,才刚新婚的梅子姐倒是回来了,因着是回门,封筝实在不好意思逗留。

    从操场看向祠堂,也只能看见挺括沉重的朱红大门,四个檐角高高翘起,虽说没有阿房宫那种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气势,倒是挺像唐朝时期庙宇的建造风格。朱门被一把大锁锁住,自然是进不去的。祠堂两侧各有一条向上延展的坡道,下意识的就选择了左边。

    村道变成了林荫小道,辨明两侧的幻草,十步一簇,不多不少。“这里又不是出村的路,怎么会有幻草?”若是外人在这,应该只能看见杂草丛生,根本没有下脚的地。向上看去满眼的绿色,风景倒是不错,正好拍些图片拿来做手机屏幕。按着幻草指引的方向,亦步亦趋,再转回头已经能看见村舍的屋顶了,年少时大人们总怕一群孩子登高不小心摔着,会说些吓人的话,喝令禁止爬山,对于这片祠堂后面的山道,封筝真是完全陌生,越往上,封筝其实是愈加兴奋的,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稍作休息,封筝又是对着四周猛拍,找了块大石,简单吹了吹,揪了几片树叶铺好坐下,打算挑拣些好看的留下,调出P图软件,加点朦胧色调,该会更加好看吧。

    直到翻到最后一张,绿叶都是模糊的,只中间有块灰褐色的尖角凸出的特别明显,凑近了看,有点像祠堂的檐角。回忆了下拍图片的方向,大约往里再走了不到十分钟,不只是檐角,顺着檐角蜿蜒,四个檐角高高翘起,挺阔耸立,样子有点像是站立的雀鸟,从外面看起来宅子十分的大,林子茂密能完全遮盖住整栋宅子,隐在绿树间,如果不是上了山,哪里会知道封村的后山上藏着这么个古建筑。

    踏步上了台阶,大门木栅是向两侧推拉的,轻轻推动,附在门沿上的灰尘一簇一簇的往下掉落,封筝被呛的连咳了好几声。甫一进来,两侧各有一个门房,夹在中间的应该就是正厅,在外面看不出来,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但摆设却很简单,两侧台阶上粗简摆放着几个蒲团,几个小几,配着茶壶瓷杯,便再没有其他了。

    穿过正厅,能看见东西各有一个长廊,紧连着的两侧是东西两个厢房,夹在中间的应该就是主厢房了,整体看起来像是围成了一个八角形,天井里有个小池塘,只是都已变得杂草丛生,百草丰茂了,到处都堆积着盆盆罐罐,院落的主人显然有精心打理过,每个檐角都挂着灯笼,虽然已经破败不堪了,但并不妨碍看清楚整体房屋的布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