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驸马
首先是多尔衮复起,这个也在意料之中,鞑清中除了汉人之外,其他的满鞑精英,也就那么几个。
多尔衮鹤立鸡群。
这倒没有轻视,当初还对多尔衮有所忌惮,主要是因为明军过于疲软,实际上如果不靠诡计,是打不赢的。
但现在大明内部安定,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
就算是他老爹努尔哈赤活着,也得被干出翔。
从宁塔之战,已经展现了一定的实力差距的对比。
不过让朱慈赞赏多尔衮的一点是,后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多尔衮意识到,打消耗战,或者各自发育的话,只会越来越凉。
为此,多尔衮的对策是拉帮结派。
只带着蒙古人玩显然是不够的,竟然还把罗刹人给拉了进来。
罗刹人么,似乎是现在对于俄罗斯人的称呼。
如果朱慈没记错的话,东北那些罗刹人,应当是哥萨克的民间武装,还并不算正规军。
对于哥萨克,朱慈是从一本叫做(静静的顿河)的小说了解的。
这是一本伟大的名著……毋庸置疑,讲述的是男主角为了睡他的嫂子,抛弃了自己的原装老婆,结果被岳父等好多人给绿了的悲剧故事……
反正不管怎么样,东北的罗刹人还成不了太大气候。
满打满算能凑出几百人。
也只能用来吊打跪舔骑射的满鞑,在真正的武招亲。
所谓的条件,指的是出生日期在崇祯元年到崇祯四年之间的青年才俊。
同时品貌必须合格,长相还是要过关的。
至于家世……没有要求,可以是平民,也可以是豪强,只要人对就行。
朱慈可不想坤兴被猪给拱了。
从四面试,武试,根据成绩,各分甲榜,乙榜,丙榜,三榜。
只有文试,武试三榜皆甲的人才算合格。
到时候,可以亲自觐见皇帝,由皇帝和其他皇室宗族,在合格者中,选择最优者。
腊月十二,良辰吉日。
择婿开始。
首先是文试。
在外城进行初试。
毕竟不是春闱,考取功名,文试很宽松,考取的是参选者最为熟悉的诗词歌赋。
三天的文试,直接淘汰了一千零七十八人。
朝廷的大佬,那都是些什么人,虽然他们对于新式科举中的内容完全是懵逼的,但能在朝廷当大佬,怎么也有进士的水平。
诗词歌赋对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不一定说能做出旷世佳句,但一个人的文采,基本看一下他们的作品,抬眼就能得出来。
参选者从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写出的东西能入的了大佬的眼睛的人,真的不多。
文试,只有二百多人进了甲榜,实际上已经非常宽松了,免得到时候没人过的了两试,非常尴尬。
文试之后,便是武试。
武试一考马术,二考弓术,三靠兵法理论。
即使是文试被淘汰下的人,也可以参加武试,武试成绩过硬者,即使没能成为驸马,也可以择优进入大明军校,军校毕业,直接可授予一定的军衔,进入军部工作。
五百人参加武试。
一百多人考的甲榜。
而获得双甲榜成绩的共有十七人。
十七人,怀着忐忑的心思,被带进了紫禁城,进行皇室的最后一轮甄选,择取驸马。
朱慈,坤兴,昭仁,还有皇后,崇祯夫妇都到场,
十七个少年,显然第一次进入紫禁城,见到皇帝。
个个激动的不行。
坤兴也极其羞涩的低着头,不敢看那十七个少年。
“皇兄……你看那个好就是了。”
“唉,这是你的终身大事……你自己喜欢才行。”朱慈并不打算帮坤兴选。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