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丰收庆典,郑寿毒计

下载APP

第153章 丰收庆典,郑寿毒计

  

    刘景接管司农寺后,一切按部就班,基地庄园很快建立起来。

    转眼也到了秋收的时节。

    从祈雨种植玉米和红薯,差不多四个月过去了,当时种植的时候,气温足够高,光照也很足,所以已经完全成熟了。

    玉米的成熟期是90-150天,红薯夏天约为110-120天,所以算上时间,这个足够了。

    ....

    ...

    司农寺。

    刘景穿着一身朝服,秦怀道和程处亮、程处默三人各自穿着布衣。

    他们虽然暂时代管了司农寺的官职,但并非实职,所以不能相对应品级的衣服。

    六子和王朝、马汉三人在后衙鼓捣半天,他们也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今天要在万年县举行一个盛大的秋收典礼,李世民和皇后,文武百官都会参加。

    “感觉这一身行头怎么样?”

    王朝显摆一下自己的衣服。

    马汉认真看了看,说道:“不错,很好,看着就顺眼。”

    王朝点头,感叹道:“贵的东西穿着就是舒服。”

    六子听说贵,转头问道:“多少钱?”

    王朝很认真地说道:“十两银子!”

    等于说差不多五万块的行头。

    六子啧啧称赞道:“你个败家子,这样花大人的钱,你们良心不疼吗?”

    王朝奇怪地问道:“你拿钱到平康坊找婊子,你不心疼吗?”

    马汉认真地说道:“心不疼吧,腰疼,我看六子最近总是喝枸杞。”

    噗...

    六子差点被王朝呛死,转身不理他们两个二货,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

    门外,潘璋穿着一身布衣进来。

    六子见到了,奇怪地问道:“潘大人,您虽然没有职务,但品级还在啊,为何不穿官服?”

    潘璋被罢免了汴州刺史一职,但品级还在,有资格穿官服。

    就像退休了的官员,也能穿绫罗绸缎,没必要穿布衣。

    潘璋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布衣,笑道:“这个啊,刘大人特意让我穿布衣。”

    这是刘景的意思,故意让潘璋穿一身布衣出席。

    之前,他因为银钱失踪案被撤职,但这次他帮忙刘景赈灾和管理司农寺,出了很大的力气,也算是有大功劳。

    这次参加庆典,故意穿一身布衣,是个李世民和众位大臣提个醒,潘璋的职务也该恢复了。

    至少,不给刺史的职务,也该给一个好的去处,不能总是这样光干活不给好处。

    六子却不明白,问刘景道:“大人,为何还让潘大人穿布衣?”

    刘景笑道:“无须多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收拾好了东西,一行人骑着马,刘景在前面,其他人跟在身后,浩浩荡荡往南边的明德门走去。

    这次的庆典在万年县衙,而万年县就在长安城南边。

    这种皇帝和文武百官参加的仪式,不可能离得太远。

    一行人穿过朱雀大街,一路上有不少认识刘景的,纷纷退避让开。

    六子看这些百姓见刘景像见了瘟神一样,心里不爽。

    “大人,我们大理寺惩治了那么多恶霸,老百姓应该喜欢我们才对,怎么反而躲着我们?”

    六子不满道。

    刘景笑了笑,说道:“老百姓是受到舆论引导,那些达官贵人故意说我们不好,老百姓就信了,这就是舆论的厉害之处。”

    “所以才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孟母也信。”

    那些世家大族背地里还在散步谣言,刘景一清二楚,但他暂时不理会,日后再计较。

    出了明德门,继续往南走,路上便遇到了其他赶往县衙的人。

    程咬金更是在外面等着。

    “刘寺卿。”

    程咬金笑眯眯地拱手问好。

    刘景也不下马,就在马上回礼:“程将军久候了,一起走吧。”

    程处默三人上前见过。

    程咬金笑呵呵说道:“久候什么呀,咱们哥俩客气啥。”

    刘景笑道:“你跟我论同辈?你好意思?你两个儿子叫我叔叔?”

    程处默和程处亮在旁边十分尴尬...

    程咬金笑呵呵说道:“咱们各论各的。”

    程莽夫嬉皮笑脸,两个儿子在后面跟着很尴尬,六子一直朝着程处默两兄弟做鬼脸。

    ....

    ...

    宣阳坊,郑府。

    一个满脸疤痕的男子悄悄进了书房,郑寿就在里面等着。

    “老爷。”

    疤痕男子拜道。

    郑寿见男子进来,冷冷地问道:“做好了?”

    疤痕男子拜道:“做好了老爷。”

    郑寿点点头,说道:“好,你去吧。”

    疤痕男子迟疑了一下,脚步挪动一下,但是没走,头低着,眼睛往上翻,在偷偷看郑寿。

    郑寿见他不走,眼神掠过一丝狠厉,脸上却和颜悦色,说道:“去吧,答应你的不会少。”

    疤痕男子这才脸露欣喜之色,拜道:“多谢老爷。”

    男子出了书房,就看到管家在门外等着了。

    “管家?”

    疤痕男子愣了一下。

    管家笑呵呵说道:“走吧,老爷已经说过了,随我来。”

    管家也不多说,直接转身往旁边走去,边走边低声说道:“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老爷不会亏待你。”

    “有了这个功劳,日后荣华富贵等着你呢,别急。”

    疤痕男子越听越高兴,忍不住说道:“也有管家一份功劳。”

    管家不回头,笑呵呵说道:“我有什么功劳,都是你做的事情。”

    到了偏院,管家拿出一串钥匙,稀里哗啦开了一扇门,又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这才进去。

    疤痕男子警觉地站在门口不进去。

    “进来,愣着干什么?”

    管家转头催促道。

    里面房间昏暗,疤痕男子看不出管家的表情。

    “管家,你带我来这里干嘛?”

    疤痕男子警觉地问道。

    管家责备道:“你这是什么话,我难道会害你?”

    “老爷也怕事情暴露,你拿了东西就从这里出去,以后不要再回来了。”

    “这里准备了五百两黄金,足够你下半辈子做个富贵翁。”

    说着,管家又拿着钥匙稀里哗啦开箱子。

    听到开箱子的声音,疤痕男子终于忍不住往里走。

    进了房间,疤痕男子两眼一抹黑。

    外面秋阳高照,里面黑布隆冬,眼睛有一段适应时间。

    “谢谢老爷和管家啦...”

    疤痕男子走向箱子。

    箱子打开,管家弯腰拿东西,然后转身...

    噗...

    一把锋利的匕首刺进了疤痕男子的心窝。

    “你...”

    疤痕男子想说什么,心口却又是一阵剧痛,感觉浑身没力气,就连喊叫的声音也发不出来。

    两只手死死抓住管家,但是没用了,他没力气。

    管家的刀死死往里插,疤痕男子慢慢跪下....

    半个时辰后,管家从房间里出来,进了郑寿的书房。

    “好了?”

    郑寿冷冷问道。

    管家衣服上还带着血迹,但因为衣服是黑色的,看起来不显眼。

    管家点头道:“好了。”

    郑寿微微点头,示意管家出去。

    管家出了房间,自己去换衣服,又赶了马车,即刻从房间里拉一个箱子出门。

    郑寿在房间里喝着茶,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刘景,你以为老夫真的服软吗?”

    “你真的以为你是神仙吗?”

    郑寿阴冷地笑道。

    ....

    ...

    万年县衙。

    刘景骑着马到了,身边是程咬金和潘璋。

    一个高台搭起来,上面摆着两张条案,背景墙上一个“豊”字。

    这是丰收的“丰”字,繁体而已。

    朝中的文武官员都到了,长孙无忌、李孝恭、李靖、李勣、尉迟恭、侯君集、虞世南、萧瑀....房玄龄、杜如晦、孙堂...

    现场很是热闹。

    旁边就是一连片的玉米地和红薯地,玉米杆子很高,玉米棒子已经熟了,很饱满,红薯地一片绿色。

    朝中的官员很多是第一次见到玉米和红薯,都很稀奇。

    万年县的县令到处跟官员打招呼拉关系。

    万年县紧邻长安城,算是重要的地方,县令的品级高一点,但比起朝中重臣,还是差远了。

    所以,这么好的机会,他自然要好好利用,巴结一些能提拔自己的官员。

    “刘寺卿,你终于来了。”

    房玄龄见到刘景,马上过来打招呼。

    玉米和红薯大丰收,刘景已经是大唐第一人了,房玄龄和刘景算是老相识,他想着多跟刘景套近乎,对自己有好处。

    杜如晦指着玉米地和红薯地笑道:“刘寺卿,今日你是主角啊,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刘景从马上下来,拱手笑道:“两位过誉了,这是皇上圣明,支持我们司农寺推广新品种。”

    “新品种虽然是本官推广的,但也是众位同僚同心戮力,要感谢各位啊。”

    李靖走过来,说道:“刘寺卿,这东西怎么吃啊?我看了,比麦子大了许多。”

    有好奇的掰了几根玉米棒子,却不知道如何下嘴。

    正说着,尉迟恭手里拿着两根玉米棒子过来。

    “刘寺卿,这玩意儿如何吃啊?”

    尉迟恭问道。

    刘景接了一根,笑道:“诸位,这个玉米浑身是宝啊,可以生吃,可以煮熟,可以炸爆米花,玉米杆子也是甜的。”

    尉迟恭听到不相信,吐槽道:“刘寺卿,你打仗厉害,吹牛更厉害,哪有这么好的东西。”

    罗艺造反的时候,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带着兵马去平叛,结果被刘景一个人干翻了。

    所以尉迟恭佩服刘景打仗的才能。

    但是把玉米说得这么神奇,那就不信了。

    刘景笑道:“来,本官给你们演示一下。”

    众人马上围过来,想看个究竟,到底是不是这么神奇?

    正当刘景打算给他们演示一番的时候,就听到赵公公大喊:“皇上、皇后驾到!”

    众人纷纷站好迎接圣驾到来。

    刘景自然也放下玉米棒子,站在了文官的序列。

    他的官职是大理寺卿,属于文官,所以站在了文官的队列。

    北边,李世民的车驾缓缓而来,明黄的龙旗,秦琼带着御林军护卫。

    “臣等恭迎皇上、皇后。”

    众位大臣恭敬拜道。

    李世民牵着皇后的手,从马车上缓缓走下来,见到刘景站在队列中间,特意对刘景微微颔首示意。

    从马车上下来,李世民上了高台,在两张条案上坐下来。

    李世民和皇后,每个人坐一张桌子。

    皇帝皇后落座,众位大臣依次重新在高台上站好。

    坐下来后,李世民开口道:“众位爱卿,今日在此举行丰收庆典,乃是国之幸事。”

    “众所周知,今年开春干旱,关中饥民无数,情势危急。”

    “当此危难关头,大理寺卿刘景代管了司农寺,赈济了关中饥民,为大唐祈雨,又带来了玉米和红薯。”

    “如今到了秋天,玉米和红薯成熟了,可以丰收了。”

    “所以朕今日特地在万年县举行丰收庆典,庆祝我们今年的大丰收。”

    今年是贞观元年,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二个年头,这时候的大丰收对于巩固他的皇位极为重要,所以他也极为重视这次的丰收庆典,特意搞得很隆重。

    房玄龄站出来,拜道:“恭喜皇上大丰收,今年关中和洛阳必定丰足,百姓家中都有余粮。”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说这是李世民皇恩浩荡之类的话。

    李世民笑呵呵说道:“奉承的话就不要说了,都是刘寺卿的功劳。”

    “赈灾也好,粮食也好,都是刘寺卿一手促成的。”

    “刘寺卿功不可没,今日既是庆典,也是庆功。”

    “朕决定封刘寺卿为侯爵,正三品,仍旧领大理寺卿一职。”

    本来,大理寺卿是从三品,现在升了一级。

    刘景起身拜道:“微臣领旨谢恩。”

    朝中大臣莫不羡慕至极。

    正三品啊,一年不到的时间,又升官了。

    但是羡慕归羡慕,他们没有刘景这个能力。

    “程处默、程处亮与秦怀道三人,协助刘寺卿管理司农寺,功劳也很多,朕决定,程处默暂领司农寺左少卿,秦怀道暂领司农寺右少卿一职,程处亮暂领司农寺丞一职。”

    李世民继续说道。

    秦怀道三个人功劳都很大,但官职只有两个,所以程咬金的儿子和秦琼的儿子各分一个。

    三人当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所以也没什么好计较,同时起身拜道:“微臣领旨谢恩。”

    程咬金和秦琼都走出来,拜道:“微臣谢皇上恩典。”

    两个人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四品的官职,这是相当大的恩典。

    其他很多功臣的儿子只有爵位没有官职,或者是闲散官职。

    而他们两个人的儿子是实职。

    “恭喜了卢国公。”

    “翼国公恭喜啊。”

    “羡慕啊二位。”

    同僚纷纷恭贺。

    “原汴州刺史潘璋,因为银钱失踪案,被革去刺史一职,后被刘寺卿举荐,在司农寺办差,功劳也不小。”

    “朕便给你同州刺史的职务。”

    李世民继续封赏。

    他远远看到潘璋穿着布衣站在末尾,连位子都没有。

    银钱失踪案其实跟潘璋关系不大,他是背锅的。

    借着这次机会,李世民把同州刺史的位子给了潘璋。

    潘璋大喜,上前拜道:“微臣谢皇上隆恩。”

    同州可比汴州好多了,人口更多,更加繁华,这相当于升职了。

    底下的大臣又对潘璋表示祝贺。

    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次跟着刘景干的,都得到了天大的好处。

    他们心里都在骂程咬金这厮鸡贼,有好处不告诉大家,只告诉了秦琼。

    他们后悔没把自己的儿子塞到刘景手下做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