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授课分桃,莽夫发飙

下载APP

第156章 授课分桃,莽夫发飙

  

    翌日。

    刘景早早起来,换了一身朝服,戴上幞头,换了新鞋子,六子在院子里备马。

    今天要去农学院讲公开课,李世民和朝中文武大臣都会去,算是很隆重的事情了。

    皇帝亲自到场听课,这便算是帝王师了。

    “大人,今天给皇上上课,大有面子。”

    六子笑嘻嘻地说道。

    狄仁杰在旁边冷冷说道:“大人平时在府上也授课,你从来不听。”

    平常的时候,刘景也会在家里给刘宝、刘秀和祥子几个讲课。

    六子冷哼一声,说道:“你懂个屁,老子在归义镇跟了大人三年,比你懂的多。”

    在归义镇的时候,刘景给孙堂说权谋兵法,六子经常旁听。

    狄仁杰奇怪地问道:“那为何你还这么不开窍?因为笨吗?”

    卧槽...

    六子抬脚就想动手,东方默笑呵呵拦在前面,笑道:“六子哥,息怒啊。”

    六子知道自己打不过东方默,只能作罢。

    “小英,你再皮,再皮给你介绍对象。”

    六子恨恨地说道。

    收拾好东西,狄仁杰跟着刘景往农学院去。

    刘宝和刘秀、祥子三个听说去农学院,非要跟着去。

    农学院在长安城的东南边,这里有充足的水源,适合养殖鱼类。

    刘景最近在尝试培养一些适合饲养的草鱼。

    在古代,养鱼都是从河里捞到小鱼放入池塘,然后养大。

    专门的鱼苗要到现代社会才有,这和大部分人的想象都不一样。

    最多的是渔夫直接从江河里打渔钓鱼。

    骑着马,刘景到了城外十里处,这里建造了一座长宽各一公里的农庄,四面围着院墙,周围还有田地,种着各种各样的作物。

    从各地选派来的司农官正在庄稼地里劳作。

    看到刘景骑马过来,所有人肃然起敬,站在道路两侧行礼致敬。

    刘景骑在马上,对着众人微微颔首致意。

    骑马进了农技学院,程处亮正在布置讲台。

    因为程处默和秦怀道各领了司农寺左右少卿一职,程处亮看起来吃亏,所以刘景把农技学院的校长一职给了他。

    见到刘景过来,程处亮马上起身,拜道:“见过大人。”

    刘景从马上下来,说道:“都准备好了吧?”

    程处亮说道:“只剩下黑板了,马上搬过来。”

    说着,几个学员把黑板搬上了台,讲台一切准备就绪。

    六子一帮人下马,刘宝和刘秀、祥子三个人立即到处乱窜。

    农学院有很多奇花异草,还饲养了一些奇怪的动物,他们最喜欢看那些东西。

    听课的人陆陆续续来到,来得最早的是司农寺的人,他们敬重刘景,也最渴望学习农技知识。

    然后是朝中一些文人士子和国子监的学生,然后是朝中的年轻官员。

    很明显,好学的人来得早,其他一些老臣不过是看皇帝来了,也跟过来凑凑热闹。

    刘景到了农学院的后面,里面有个人正在看一窝猪仔。

    “狗蛋,你的崽生了?”

    六子跟在刘景身后,对站在猪圈旁边的狗蛋说道。

    这个人正是狗蛋,自从在刘景房间里看过《母猪的产后护理》,狗蛋喜欢上了猪种的培育。

    更具书中记载,猪在杂交过后,可以培育出肉料比高的品种,就是吃的少长肉又多的猪。

    这一窝是狗蛋寄予厚望的猪。

    狗蛋转头看到刘景,高兴地跑过来拜见。

    然后又气呼呼地对六子说道:“你的猪仔,它是你的婆姨。”

    六子看了一眼那头花母猪,感觉还挺眉清目秀...

    “狗蛋不错啊,这母猪被你养得眉清目秀的,猪狗一窝啊,哈哈哈...”

    六子大笑起来,气得狗蛋要吃切齿想打人。

    刘景进了猪圈,仔细看了看这一窝花猪仔,体长短了点,肥肉有点多,瘦肉率比后世的长条白猪差了一点,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在古代,常吃的肉有羊肉、鱼肉、鸡鸭鹅和狗肉,猪肉却不在其列。

    因为猪肉的肥肉太多,而且肉质不好,膻味也很重要,如果狗蛋真能培育出新品种的猪肉,那大唐百姓日后就多了一种好吃的猪肉了。

    “狗蛋干得不错,这窝猪养得好。”

    刘景给了狗蛋一个夸奖。

    狗蛋得意地笑道:“听到没有,大人都夸我干得好。”

    六子却讥讽道:“好好一个太医,不在宫里钻研医学,却在这里沉迷养猪,真是有你的。”

    狗蛋听完,又跟六子吵起来。

    两边吵个没完,刘景先出了后院,程处亮过来说李世民的车驾到了门口。

    刘景马上出了后院,到了前面,正见到李世民的车驾到了农技学院门口。

    院子里的文武百官和文人士子都出来迎接。

    刘景这次在最前面,带着农技学院和司农寺、大理寺的人前来迎接。

    “微臣恭迎皇上。”

    刘景拱手拜道。

    李世民笑呵呵说道:“朕今日和皇后,还有朝中文武大臣来参加你的讲课,想听听你的高论啊。”

    刘景拜道:“微臣不才,对于稼穑之事也不过是略懂而已。”

    李世民笑道:“你略懂,那朕岂不是完全不懂了。”

    其他大臣跟着哈哈大笑。

    程咬金笑道:“你就别谦虚了,你如果不懂,我们来干什么。”

    “你看看,连孔老夫子都来了。”

    程咬金指了指旁边的孔颖达。

    孔颖达今日特意把太子李承乾带过来了,这是他坚持的。

    古代农业立国,种地是大事,孔颖达作为李承乾的老师,他坚持把李承乾带过来学习。

    孔颖达笑呵呵拱手道:“稼穑乃是国之大事,老夫虽然熟读经书,对老农之事却知之甚少,今日来向刘寺卿讨教啊。”

    玉米红薯丰收以后,孔颖达很佩服刘景。

    之前刘景作出了几百首诗文,孔颖达也不觉得这么样,毕竟他们看中的经学,而非诗文。

    但丰收庆典以后,孔颖达就把刘景比作后稷、神农一样的人物了。

    关中洛阳百姓因为种植玉米红薯,家家都有余粮,这可是圣人之功。

    刘景回礼道:“太子傅过誉了。”

    刘景和大臣们客套的时候,皇后扯了扯身边的九江公主,笑道:“刘寺卿,今日本宫与九江也来了,你可得好好讲,给我们这个公主开开窍。”

    九江公主当着众人的面表现得极为腼腆,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并不说话。

    刘景心中暗笑:给公主开窍?开哪里的窍?上面一个,下面两个?好像三个都开过了吧...

    刘景笑道:“岂敢岂敢。”

    九江公主听刘景说不敢,心中腹诽道:好贼子,还说不敢,能进去的窍,哪个没开过...

    客套完,程处亮招呼着众人落座。

    李世民和皇后坐在前排中间,李孝恭和李道宗一帮皇亲国戚坐在左右,后面依次按照品级往后落座。

    官职的高低尊卑极其分明,就跟上朝一样。

    那些好学的学子反而坐在了最后面,也不知道能不能听清楚。

    最需要的人得不到,看热闹的拿大头。

    皇帝和大臣落座,刘景也在台下准备上去讲课。

    六子已经从后面过来了,狗蛋也跟着出来。

    “大人,今日来听课的人太多了,您在前面讲课,他们未必听得清楚。”

    六子抬起头张望一番。

    朝中大臣,长安城的文人学子,还有各衙门的,最外面是长安城周围的农民。

    这些农夫听说这个学院教如何种庄稼,几乎每天都有人在。

    刚开始学院的人赶他们走,刘景知道后,把学院的人狠狠骂了一顿。

    这些人吃着农民交的粮食,却又看不起农民,被刘景驱逐出农学院。

    农学院看不起农民,还学什么农学。

    刘景望了一眼乌压压的人群,笑道:“没关系,我有扩声器。”

    狄仁杰从背后转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扩音喇叭。

    “你能想到的,大人如何不知?”

    狄仁杰一脸鄙视地说道。

    六子两眼一瞪,怒道:“你的相亲已经在路上了,你等着。”

    狄仁杰冷冷看了一眼六子,默默地把扩音喇叭递给刘景。

    接了扩音喇叭,刘景缓步走上了讲台。

    讲台2米高,方便台下的人看到刘景。

    “今日,蒙圣上隆恩,鄙人在此讲授一堂农学课程。”

    “今日农学课程的内容是果木的嫁接技术。”

    刘景拿起喇叭开始说道。

    今天准备的课程正是嫁接技术,这在古代人看来是非常稀奇的。

    台下的人听不懂什么是嫁接技术,他们的关注点被刘景手里的喇叭吸引住了。

    刘景一个人站在台上,却能让几千人听得清清楚楚,这真是太神奇了。

    “刘寺卿的声音这么大?平时听他说话轻声细语的,不像他的风格啊。”

    李靖第一个感觉好奇。

    程咬金也是瞪大了眼睛,好奇地说道:“对啊,这小子声音比俺老程还粗。”

    隋唐武将中,就属他程咬金声大如雷,在战场中十分占优势。

    有时候,两人对敌,成妖精冷不丁地暴喝一声,对方被吓一跳,下一秒就被斩了头去。

    但是和刘景相比,这嗓门还是不够用啊。

    秦琼盯着刘景手中的喇叭,若有所思地说道:“莫非是因为手中的那个东西?”

    李靖早就注意到了,他就是没说而已。

    尉迟恭也好奇,说道:“如果在战场上,能有这个东西,那就方便多了。”

    打仗的时候一片混乱,人马厮杀声搅在一起,将军下令喊话很难听见。

    如果手里有这样的喇叭,那就方便了。

    其他人也感觉诧异,惊叹刘景好大的声音。

    武将在诧异刘景声音大,孔颖达和司农寺的人已经等着刘景解释什么是嫁接技术了。

    “所谓的嫁接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移花接木。”

    “古语有云,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说的便是嫁接技术。”

    刘景继续说道。

    在古代,古人观察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有关于“连理木”的记载。

    所谓的连理木就是自然接木。两株靠得很近的树由于并靠得很紧,树皮擦伤后愈合在一起,形成连理枝。

    古人也做过尝试,比如西汉氾胜所著的《氾胜之书》提到“下瓠子十颗,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

    后世还有许多农学者做过类似的尝试,但他们的分析没有那么透彻,只是凭借经验来推理。

    刘景打算把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刘景说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时候,九江公主听得面红耳赤。

    皇后在旁边听着,感觉这话好深情啊。

    “这个刘寺卿,还以为只会杀人搞发明,没想到这诗文传情的功夫也是一流啊。”

    皇后忍不住对旁边的九江公主打趣道。

    九江公主羞红了脸,说道:“皇嫂拿我打趣,刘郎分明是给所有人讲的。”

    皇后贴着耳朵低语道:“枕上未曾说过如此情话?”

    九江公主听闻此语,霎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皇后知道自己的事情?

    “皇嫂莫要乱说。”

    九江公主羞怯道。

    皇后只是笑了笑,不再打趣九江公主。

    台上,刘景继续讲课。

    刚才说到了连理枝、连理木,司农寺的官员和一些老农都明白了一些。

    他们也知道这东西。

    刘景继续说道:“司农寺的同僚和在场的老农应该知晓,不过,我今日要讲的是如何才能嫁接,以及嫁接的意义何在。”

    刘景回头招招手,程处亮马上让人抬来了几棵树。

    这些书抬上来的时候,全场震惊!

    “不可能吧,那是什么...”

    “桃子?不可能吧,现在已经是深秋了,如何会有桃子?”

    “莫不是眼花了?”

    “也可能只是外形像而已吧。”

    没错,刘景抬了几盆嫁接的桃树上来,而且都结了果。

    这些桃树经过嫁接,然后又放在温室中培养,所以现在结了桃子。

    这些桃子颜色鲜艳好看,长得跟蟠桃一样,把这些人看呆了。

    见到众位大臣震惊的样子,刘景呵呵笑了笑,说道:“不错,这就是我用嫁接技术培植的桃树,这些就是桃子。”

    说着,程处亮和农学院的人摘了桃子,又用水洗了一下,端上了李世民的桌案。

    其他王公大臣都有,皇后和九江公主、太子李承乾,还有河间王、任城王,这些人都有桃子。

    桃子和其他水果不一样,容易坏,所以只能当季吃。

    在这深秋吃到桃子,真是不可思议。

    李世民拿起桃子,闻了闻,果香扑鼻。

    “嗯,好香。”

    李世民一口咬下去,清甜,比夏季的桃子还甜上许多。

    皇亲国戚和三品以上大臣有的吃,后面的就没了,他们只能干瞪眼。

    程咬金也资格不够,坐在后面干着急。

    “小兔崽子,老子都不给。”

    程咬金恨恨地说道。

    台上的程处亮感觉到了自己老爹恶狠狠的眼神,却又不可奈何。

    桃子只有这么多,只够李世民这些大爷们分的。

    “程莽夫,你儿子白养了。”

    尉迟恭啧啧笑道。

    他也很羡慕,心里也很嫉妒,凭什么自己吃不到!!

    可是,看到程咬金的惨相,尉迟恭也就释然了。

    程咬金的儿子就在台上分桃子,老子却没得吃,你说气不气?

    旁边的李靖和李勣一起嘲笑道:“儿子分桃,老子没得吃!”

    侯君集和张公瑾也是一脸嘲讽,笑道:“卢国公,生子当如程处亮啊。”

    这一说,更是把程咬金气得要炸了。

    程咬金终究是忍不住了,猛然站起来,大声嚷嚷道:“逆子,你老子不给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

字号

A-

A+

主题

护眼 旧纸 桔黄 纯黑 实木 淡紫 浅灰 灰蓝 暗灰 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