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惯性时代
第8章惯性时代
视察
悬空时代彻底打破了世界试运行时一切顺利的幻影,也摧毁了孩子们那时建立起来的信心,他们终于明白:生活远比他们想象的艰难。但不管怎样,孩子国家还是蹒跚起步了。
在超新星纪元的头两个月里,孩子国家致力于恢复悬空时代的创伤,并努力使一切进入正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困难重重。为了了解国情,三位孩子领导人到全国各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视察。孩子们是坦率的,每到一地,各个行业的孩子都向他们吐露心声,由此了解到的社会状况让他们大吃一惊。现在,大众的心态概括起来就是三点:累、无聊、失望。
在视察的第一天,天津的一个孩子给华华看了一张他们的日程表:早上六点起床,匆匆吃完饭,半个小时后开始上文化课——是小学五年级的课程,主要靠自学。八点半上班工作,直到下午五点下班。吃完晚饭后,七点开始上专业课,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十点结束后,还要上一个小时的文化课,到夜里十一点,这一天才算结束。
那孩子说:“累,真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觉睡到世界末日!”
在上海,小领导人视察了一所保育院。在孩子世界,养育婴幼儿成了一项社会性工作,保育机构的规模都很大。一进保育院,三个小领导人就被一大群女孩儿保育员拉住,非要让他们照看一个小时的娃娃不可。尽管随行人员和警卫极力制止,但女孩子们人数越来越多,小领导人简直成了他们的人质,无奈之下,只好从命。他们被保育员带到一个大房间里,每人负责看护两个小宝宝。三人中,晓梦做得最好,两个宝宝在她的照顾下似乎很舒心,但一个小时下来她也累得腰酸背疼。相比之下,华华和眼镜就惨了,他们负责的那四个宝宝一直大哭不止,奶不喝,觉不睡,只是大哭,声调之高就像四个小火车汽笛。很快,他们的哭声就引得周围小床上的宝宝们都跟着哭了起来,到最后,华华和眼镜觉得他们的精神几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唉,现在才知道,妈妈把我带大可真不容易。”华华对在场记者由衷地说。
一个小保育员说:“哼,你妈妈就带你一个,我们一个人要看两三个宝宝呢!晚上还上课,真要把人累死了!”
“对,我们干不了这活儿,让男孩子们来干吧!”其他的女孩儿纷纷附和。
给小领导人印象最深的是视察山西一座大煤矿,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采煤班的工作过程。刚一交班,割煤机就出故障趴窝了,在地下几百米深的狭窄潮湿、黢黑无比的矿井中,修理那台卡在矸石缝中的大机器是一次噩梦般的体验,除了技巧,还需要超强的体力和耐心。好不容易把机器修好,输煤皮带的正中又被划开了一大段。把皮带上残留的煤都铲下去后,小矿工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黑人,面孔上只有张嘴时的白牙能看清。换皮带是一件更累人的活儿,换完皮带,孩子们已经累得完全不想动了。快下班时,他们好不容易采出了一车煤,但拉煤的电轨车又出问题了——开出不远就出了轨。孩子们用撬杠和千斤顶之类的工具折腾了半天,出轨的煤车纹丝不动,他们只好把车上的煤全卸下来再复位,这又是一件要命的活儿,扬起的煤尘足以让人窒息。电轨车复位后,还要把煤重新装回去,这消耗的体力可比卸煤时大多了。当孩子们终于下班时,一个个浑身煤尘,横七竖八地躺在更衣室的地上,连去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还算好的呢!”一名小矿工对小领导人说,“至少今天没人受伤。你知道,井下六大件:煤、石头、铁、木头、骨头、肉,数骨头和肉最软了,我们的就更软!”
在孩子国家,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孩子们必须以成人的体力和精力来工作,这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还不仅如此:能从事一般工作的孩子年龄要在八岁以上,而从事复杂工作的年龄要在十岁以上,所以劳动人口的比例比大人时代低,这就使得孩子们的工作强度比成人高,加上他们还要上课学习,其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新纪元开始以来,几乎每个孩子都出现了头疼和神经衰弱这类症状,国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急剧衰退。
但最让小领导人们担心的,还是孩子们的精神状态:现在,孩子们对工作的新鲜感已经彻底消失,在他们眼里,大多数工作都极其枯燥无味。孩子们的思想都不成熟,很难系统地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他们也没有需要为之尽责的家庭,这就使得他们很难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在缺少精神支点的情况下,繁重而乏味的工作对他们来说自然成了一种负担和折磨。当小领导人视察一座发电厂时,一个孩子的话很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心态:“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控制台前,盯着这些仪表和屏幕,不时把走偏的参数调整过来,我觉得自己都快成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了。唉,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啊?”
在回北京的飞机上,三位小领导人看着下面山峦起伏的大地陷入了沉思。
“我真不知道这样还能维持多久。”华华说。
晓梦说:“生活总是不容易的。孩子们现在还没有摆脱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不过他们慢慢会适应的。”
华华摇摇头,“我表示怀疑。我觉得大人们为我们制定的生活方式未必行得通,他们是从大人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特点。”
晓梦说:“没有别的路可走,要想得到味精和盐,就得付出艰苦的劳动。”
经过公元末那生动的一课,味精和盐在孩子们口中已经成了经济基础的代名词。华华说:“艰苦的劳动不等于痛苦的劳动,不等于没有乐趣和希望的劳动,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劳动方式。眼镜说得对,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孩子世界的内在规律。”
于是,他俩把目光投向坐在后面的眼镜,在整个视察过程中,眼镜的话都很少,只是默默地看。他从不当众发表意见,有次在视察一家大企业时,对方非要让他这位小首长讲话,他面无表情淡淡地说:“我只负责想,不负责说。”这话后来成了一句名言。现在,他还是那副样子,手端咖啡杯,面无表情地望着窗外的白云和大地,不知是在欣赏还是在思考。
华华冲他喊:“喂,博士,你总得发表点看法啊。”
“这不是真正的孩子世界。”眼镜冒出一句。
华华和晓梦都吃了一惊。
眼镜说:“你们想想,超新星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有多大?世界上突然只剩下孩子,还有随之而来的其他巨大变化,随便举一例吧:现在的社会已成了一个没有家庭的社会。要是在过去,仅此一项,就足以使整个社会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过去的悬空时代也证明,孩子世界有许多我们以前想象不到的问题。可现在呢?现在的一切与大人时代好像根本没什么本质的区别,社会还是在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晓梦问:“那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儿的才正常呢?”
眼镜缓缓地摇摇头,“我不知道,但肯定不应该是这样儿。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大人时代的惯性在起作用,有什么问题(东西)肯定在很深的地方隐藏(积累)着,只是暂时还没表现出来罢了。真正的孩子世界可能还没有开始呢。”
华华问:“你是说我们面临着第二个悬空时代?”
眼镜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华华站起身,“我们这几天想得够多了,我看还是先转移一下注意力吧。咱们去驾驶舱看看他们开飞机好吗?”
“你不要总去干扰人家!”晓梦说。
但华华还是去了。在视察的途中,他常到驾驶舱去,不知不觉与小飞行员们已混得很熟了。开始他只是好奇地问这问那,后来就发展到要求试着开开飞机,小机长坚决不同意,说他没有执照。这次华华又闹着要开飞机,机长回绝不掉,只好让他试试。华华刚接过驾驶杆,这架国产运20就像过山车似的大跌大升,他只好又把驾驶杆还给机长。
华华对机长说:“我们换换得了。”
机长笑着摇摇头,“我可不换。领导国家比驾驶飞机难得多,你们现在的麻烦可大了!”
其实,就在这时,在两万米下那块广阔的国土上,眼镜所说的那种东西已完成了积累,就要显示出它的力量了。
全国大会
历史学家认为,在超新星纪元初的六个小时里,小领导人们利用数字国土和量子计算机结束悬空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壮举,以后的大量研究——包括用数学模型进行的模拟表明,如果当时不能及时控制局势,国家可能陷入不可逆转的彻底崩溃之中。
但随着历史的延续,这个行动显示出其更深刻的意义。这是人类第一次用网络和计算机把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有一句形象的描述:在那一刻,全国所有的孩子都坐到一间教室里去了。能做到这点,除了量子计算机和数字国土为其提供的技术基础外,孩子国家相对简单的社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相对复杂的大人时代,这种全社会在同一时间集中到网络上的做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由于悬空时代的经历,所有孩子都对把他们从孤独和恐惧中解救出来的数字国土和量子计算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此对网络产生了深深的依赖。在艰苦劳累的惯性时代,网络成了孩子们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孩子们不多的业余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同时,由于国家是以数字国土为基础运行的,大部分孩子在工作和学习时也离不开网络,因此,网络渐渐成为孩子们的第二现实,而且他们在这个虚拟现实中比在真实世界里愉快得多。
在数字国土上,形成了许多虚拟社区,几乎所有能上网的孩子都是某个或多个社区的成员。公元钟熄灭和悬空时代留下的创伤是很深的,孩子们对孤独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恐惧,现实生活中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来摆脱大人们突然离开所带来的孤独感,在网上世界也是这样。网上社区越大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孩子,这样就使得某些社区急剧膨胀,不断合并或吞并其他规模较小的社区。其中,一个名叫新世界的社区发展最快,其他的社区纷纷与之合并。当三位小领导人起程到全国视察时,新世界社区的成员已达五千万之众。
孩子领导人并没有太留意网上社会的发展——华华倒是在不多的闲暇时间里上网玩过点游戏,新世界社区中不少规模宏大的网络游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款以古代三国为背景的战争游戏,双方军队的人数都超过千万,在那广阔的战场上,骑兵如褐色的洪流覆盖了整个大地;还有一款大海战游戏,里面出现了由几十万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另外还有一款空战游戏,每次空战都有几百万架战机,仿佛是弥漫着整个空间的尘埃……
当三位孩子领导人视察归来时,数字国土上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只剩下一个社区:新世界社区。这个社区的规模异常惊人,其成员数量已近两亿,也就是说,全国达到上网年龄的孩子几乎都是它的成员。
眼镜很看重这件事,他说:“这就是说,在我们的现实国家之上,现在又叠加了一个虚拟国家,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我们应该成立一个委员会专门关注网上国家的形势,积极参与进去。”
但事情的发展比他们预想的要快得多,在小领导人视察回来后的第三天,大量子对他们说:“新世界社区的成员想与三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对话。”
华华问:“哪些成员?”
“所有成员。”
“所有成员不是有近两亿吗?怎么对话?聊天室、BBS,还是E-mail?”
“同数量如此庞大的人群对话,那些原始方式是行不通的。在目前的数字国土上,已进化出了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大会方式。”
“大会?我当然能对两亿人讲话,但他们怎样跟我说话呢?派代表吗?”
“不,大会方式能让两亿人同时跟你说话。”
华华听到这儿笑了起来,“那一定够吵的。”
眼镜说:“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他又问大量子:“这种大会方式的对话每天都有吗?”
“是的,今天就有一次大会,社区的成员们将讨论与你们对话的事。大会将在晚上十一点半举行。”
“为什么那么晚?”
“大多数孩子到那时才下班、下课,才有时间上网。”
眼镜对华华和晓梦说:“我们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先进去看看吧。”两人都无异议,于是他们叫来了负责数字国土运行的总工程师——潘宇,这个男孩子在大人时代曾获得过信息奥运会的金牌,现在是国内的计算机权威。三位小领导人说明意图后,潘宇让人拿来了四顶虚拟现实头盔。
晓梦皱皱眉头说:“我一戴这东西就头晕。”
潘宇说:“新世界社区有两种模式:图像模式和虚拟现实模式,用虚拟现实模式进入可以看得更真实。”
这段时间,小领导人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今天在大厦顶层的办公大厅里,他们要么批阅文件,要么打电话,要么与前来汇报工作的小部长谈话,又是忙到夜里十一点才下班。到十一点二十分时,办公大厅里只剩下三位小领导人和潘宇了,他们心照不宣地戴上了已与终端接驳的虚拟现实头盔。
随即,四个孩子立刻感觉自己悬浮于一个蓝色的广场之上,那广场就是WINDOWS的图形界面,但其图标都变成了立体的,犹如广场上的一座座雕塑。鼠标箭头像一个迅疾的飞行物掠过广场上空,在什么地方点了一下后,一个窗口从广场上升起来,窗口里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卡通小人儿,排列成了整齐的方阵。
潘宇的声音响了起来:“自己在社区里的形象本来是可以定制的,但那太麻烦,我们还是用现成的吧。”
于是,他们每个人都用鼠标选取了一个卡通人儿作为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替身。现在,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三个人的卡通替身在周围飘浮的样子,很是好玩儿。
潘宇说:“大会快开始了,我们不要到社区的其他地方去了,直接去会场吧。”
转眼间,他们已进入了新世界社区的大会会场。这里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广阔和空旷,上面是纯净的深不可测的蓝天,下面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的沙漠,蓝天上有一行大字:“新世界大会”,每个字都发着光,如万里晴空中的五个太阳照耀着下面广阔的沙漠。除此之外,这个世界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东西了。
“人呢?怎么没有人啊?”华华问,他四下看看,除了悬浮在周围的三个伙伴,就只有沙漠和蓝天了。
潘宇的卡通替身惊奇地瞪圆了那本来就大得出奇的眼睛:“怎么,你看不到人!?”
三位小领导人又往四下看了看,确实没有人。
潘宇好像明白了什么,说:“我们下去吧。”他动了动鼠标,他们四个便开始朝沙漠下降,很快,下面的沙地清晰起来,显示出它精细的结构,华华、眼镜和晓梦惊愕地发现,那沙漠中的每一颗沙粒,竟然都是一个卡通小人儿!这时,他们才知道两亿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沙漠”,原来是由两亿个卡通小人儿组成的!
全国的孩子大部分都在这儿了。
他们继续向着这浩瀚的人海落下去、落下去,到了人群中一看,四周站满了卡通小人儿。他们觉得空中好像有什么东西,仔细一瞧,那是蓝天上刚刚出现的一些小黑点儿,正零星地降下来,其中有两个落到距他们较近的地方,原来那也是两个卡通小人儿——看来还不断有孩子进入会场。
“你们怎么还是游客啊?”旁边的一个小卡通人问,他没有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轮子。他的两条细胳膊向前一伸,两个手掌上就出现了一个脑袋,与他长在脖子上的那个一模一样,他把那三个脑袋玩杂耍似的在空中转圈抛扔,每时每刻都有一个脑袋代替他脖子上原来的那个,“你们赶快登录成社区的正式成员吧,国家领导人就要来和我们对话了。如果是游客的话,你说的话是不会被统计在内的。”三位小领导人不知道他是怎么识别出游客和正式成员之间的区别的。
“真是,现在还有不是正式成员的游客。哼!”一个小卡通人附和着。
“还懒得自己造替身,从菜单里选现成的,真不体面!”另一个卡通人儿说。
但说话的这两位也体面不到哪里去:其中一位可能懒得做身体,把两条长长的腿直接安到脑袋下面,没有手,却从耳朵那里长出了两只翅膀;另一位除了脑袋什么都没有,那个脑袋像一个大鸡蛋飘浮在地面以上半米处,脑门上支棱出一个小小的螺旋桨,飞快地转动着。
这时,空中又出现一行发红光的字:“现在会场人数已达194783453人,大会开始。”
那个一亿九千多万的数字最后的位数还在飞快地增长着。
这时,天空中响起一个声音,是现在所有人都熟悉的大量子的声音:“我已把你的要求转达给了国家领导人。”
潘宇对三位小领导人说:“注意,大量子说的是‘你’,不是‘你们’。”
“那他们什么时候来啊?”空中又响起一个童音,虽分不清男女,但十分响亮,还有长长的回声。与此同时,天空上又出现了几个发着红光的字:虚拟公民1:98.276%。
潘宇小声解释说:“那个百分数表示持这种意见的人数比例。”
“这是谁在说话?”华华问潘宇。
“就是那个虚拟公民1啊!”
“他是谁?”
“他不是‘谁’,他是由这里近两亿孩子组成的一个人。”
“我刚才看到周围这些人的嘴都在动,像在说什么,可是又听不到声音。”
“是的,他们都在发言,这两亿条发言只有大量子能听到,它对这批信息进行总结归纳,把两亿孩子的发言归纳为一条发言。”
“这就是所谓的大会方式吗?”
“是的,这种方式能使一个对象与上亿个对象同时对话,比如这时,两亿个孩子就变成了一个人,所以大量子说‘你’而不是‘你们’。这种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很高的智能和极快的处理速度,要知道,这次的发言算短的,可要全部打印出来,打印纸大概能绕地球一周。这种归纳只有量子计算机才能做到。”
这时,大量子回答虚拟公民1道:“他们说要考虑一下再做决定。”
眼镜插进来说:“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假如两亿孩子的意见分歧很大,不可能归纳为一条发言呢?”
潘宇把一根手指放到嘴上:“嘘——马上就要出现这种情况了。”
空中又一个声音响了起来,但音调与刚才明显不同,让人明显感觉到是另一个人在说话:“他们一定会来的!”这时天空中显示:虚拟公民2:68.115%。
另一个不同声调的话音响起:“那不一定,他们不一定来。”天空显示:虚拟公民3:24.437%。
“他们不来怎么行?他们必须来!他们领导国家,就得和全国的小朋友对话。”天空显示:虚拟公民4:11.536%。
“如果他们就不来怎么办?”天空显示:虚拟公民3:23.771%。
“那我们就自己干!”天空显示:虚拟公民5:83.579%。
“我说过,他们一定会来的!”天空显示:虚拟公民2:70.014%。
潘宇说:“你们看到了,如果出现不同意见,虚拟公民1就会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而分裂的数目究竟会有多少,又要根据设定的精度等级来定,最高的精度就是把所有的发言原文列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每次分裂出的一位虚拟公民1一般是一个基本确定的群体,往往都具备了特有的性格特征,他会在后面多次出现,很像一个人,比如说刚才的虚拟公民2和虚拟公民3。”
……
看了一会儿后,华华对潘宇说:“咱们出去吧。”
“按动你们衣服上的退出按钮。”他们很快都找到了自己卡通胸前的那个按钮,转眼之间就回到了WINDOWS广场。
“真是奇迹!”摘下头盔后,华华惊叹道。
晓梦说:“在那个网络世界里根本不需要领导人,所有事情都可以由两亿孩子商量着做。”
眼镜沉思着说:“这对现实世界一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对这事关注得太迟了!”
晓梦问:“那我们还要去跟他们对话吗?”
眼镜说:“这可得慎重。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谁也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对它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后再行动。”
“没有时间了。我还是那句话:假如我们不去,倒是可以肯定会发生什么。”华华说。
眼镜和晓梦想了一下,都同意他的话,于是,他们连夜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研究这件事。他们发现,领导集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去过新世界大会,知道那里的情况,他们大多认为那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一个孩子说:
“我们做的事本来就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国家真的能那样运行,倒把我们解脱出来了。”
大家一致同意由三位最高领导人代表中央去新世界大会与两亿孩子对话。
三位小领导人第二次进入新世界大会会场时,其虚拟影像用的就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形象。大量子为他们在会场的正中搭了一个高高的讲台。为了适应环境和准备得更充分,他们早早就来了,当全国的两亿孩子纷纷登录进来时,密集的卡通人群像云层一样遮住了整个天空。他们目睹了一场自天而降的卡通小人的暴雨。当那无边的人海平静下来时,两亿双眼睛都聚焦在了讲台上。
“我觉得好像都快要熔化了。”晓梦低声说。
华华则显得很兴奋,“我和你不一样,我第一次找到了领导国家的感觉!你呢,博士?”
眼镜不动声色地说:“不要打扰我,我在想问题。”
大会开始了,虚拟公民1首先讲话,从天空中显示的数字看,他的组成比例高达97.458%。
“我们对这个新世界很失望。大人们离开以后,只剩下了我们这些孩子,本来应该有一个好玩儿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好玩儿,还不如过去有大人的那个世界好玩儿呢。”
晓梦说:“过去大人们给我们吃的、穿的,我们当然可以放心玩了,但现在不一样,我们要工作,否则就会饿死,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味精和盐!”
虚拟公民2(63.442%):“晓梦,我说你不要被那一车皮味精和十车皮盐给吓住了,那是给大人时代的十三亿人吃的,我们可吃不了那么多。”
虚拟公民3(43.117%):“晓梦说话怎么也跟大人似的?没劲没劲!”
虚拟公民1(92.571%):“反正我们不喜欢现在这个世界。”
华华问:“那你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以后的历史学家们在研究虚拟公民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时,查看了量子计算机对单个成员发言的原始记录,虽然只留下了一小部分,也有40GB字节,大约相当于两百亿个汉字。如果用普通印刷体将这次发言全部印成三十二开大小的书,这本书将厚达八百米。以下是几段较有代表性的发言:
小朋友们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就不上;想玩儿什么就玩儿什么,不想玩儿什么就不玩儿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想去哪儿就不去哪儿……
以前大人们管得我们真难受,现在他们不在了,国家是小朋友们自己的了,可该好好玩儿玩儿了……
在我们的国家里,马路中间可以踢足球……
我想吃多少巧克力国家就给我多少,我的小花猫咪咪想吃多少鱼罐头国家就给它多少鱼罐头……
我们天天过年,每人每天发十包小炮、二十个二踢脚,还有三十根闪光雷;每人每天发一百块压岁钱,要一块一块的新票儿……
吃包子可以只吃馅儿……
以前孩子只能小时候玩儿,长大了就不能玩儿,因为要上班。我们也会长大的,我们可不想上班,我们要一直玩儿……
爸爸以前说我要是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就要去扫大街;以后如果我不努力,国家不能让我去扫大街……
国家要准我们全都住到大城市里去……
学校里只上音乐、图画和体育三门课……
考试不要老师监考,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给自己打分……
国家给学校每个班级配五十台游戏机,每个学生一台,一上课就玩儿,谁银河大战积分到不了十二万就让他退学!嘀嘀嘀,咚咚咚,真带劲儿……
在我家那里建一个超大的游乐场,里面就同北京密云的那个一样,但要比那个大十倍……
国家要定期给我们发洋娃娃,每次都要不一样的……
拍一部好看的动画片,要一万集,永远放不完……
国家给每只小狗建一幢漂亮的别墅……
……
大量子从这两亿条发言中归纳出了简明的一句,说这句话的是由96.314%的与会者构成的虚拟公民1:
“我们想要一个好玩儿的世界!”
晓梦说:“大人们已为国家制订了详细的五年计划,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
虚拟公民1:“我们觉得大人制订的五年计划没意思,我们自己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
华华问:“能让我们看看吗?”
虚拟公民1:“这就是我们这次大会的目的呀!我们按照自己的五年计划,在社区内建立了一个虚拟国家,让大量子带你们去看看吧,你们肯定会喜欢的!”
华华对着天空说:“好吧,大量子,带我们去看看吧!”
好玩儿的国家
话音刚落,眼前的蓝天和人海消失了,三个孩子悬浮于无际的黑色虚空之中,当他们的眼睛适应了这一切时,看到在深邃的远方出现了星星,接着,一个蓝色的星球在太空中出现了,像一个发着蓝光的水晶球悬浮在宇宙无边的夜海之中,表面上分布着旋涡状的雪白云带,看上去无比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它那天蓝色的血液就会漏到冷寂的太空中。蓝色的水晶球慢慢移近,渐渐显示出它的巨大,最后,这巨大的蓝色星球占满了整个空间,以至于孩子们都能看清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完整的亚洲大陆出现在上万公里的远方,褐色的大陆上现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红线,红线闭合,划出了这个东方古国的边境线和海岸线。国土在继续移近,孩子们已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国土上褶皱似的山脉和血脉似的大河。这时,大量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们现在位于两万多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
地球在脚下缓缓移动,他们似乎在朝什么方向飞。晓梦突然喊:“看,前面好像有一条长丝线呢!”
真的!只见一条长丝线从太空中向国土上垂下去,它的上半部分以黑色的太空为背景,可以看得很清楚,仿佛一根从太空垂向地球的纤细的蛛丝,其中一端就悬在太空中;而它的下半部分则同大陆的色彩混在一起,能勉强看到这根“蛛丝”一直垂下去,一端远远地落在大约是北京的位置上。原来,三个孩子就是在向这根“蛛丝”飞去,随着距离的接近,他们看到那“蛛丝”像丝线一样光滑,不时有一段反射着耀眼的阳光。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位于太空顶端的“蛛丝”也闪闪发光,好像有一盏灯。随着距离的更加接近,孩子们发现那根“蛛丝”从一条极细的长线变得有了一定的宽度,接着,他们甚至能隐约看到“蛛丝”上的细微结构了。直到这时,孩子们才知道那根超长的“蛛丝”是什么——它们不是从太空中垂到地球上,而是从地球上升起来的——孩子们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哇,那是座大楼耶!!”华华惊叫道。
那确实是座摩天大楼,楼面是晶莹的全反射镜面,从地面高耸到太空中。
虚拟公民1的声音在三个孩子耳边响起:“这是我们全国孩子的家。这座大楼的高度有两万五千公里,共有三百万层,平均每层住一百个孩子。”
“你是说全国的孩子都住在一幢楼里?”华华吃惊地问。当他们降落到楼顶上时,发现这完全可能:“蛛丝”的纤细只是距离和比例上的错觉,楼顶的面积差不多有两个工人体育场那么大!楼顶广场中央的那盏巨型信号灯有地球上一座二十层楼那么高,它旋转着,闪烁着让人不敢直视的强光,可能是警告太空飞行器不要撞上来。
他们走过广场,从另一端的一个入口下到这座超级大楼的最上一层:第三百万层。这层是一片绿草坪,草坪中央有一座喷泉,喷泉的水柱反射着柔和的人造光。草坪上散落着几十间童话中才能见到的那种精致小屋,这就是这一层一百个孩子的住处。他们走进一间小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房间,各种玩具随意堆放在小床和小桌上。他们又走进另一间小屋,也是一个儿童房,但陈设与前一间完全不同。他们随后进入的每个房间都各不相同,显示出强烈的个性。
下一层楼,这层也是一小片草原,不过没有喷泉,而是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孩子们的小屋散见于河边。他们随意走进几间小屋,里面的陈设依然各不相同。
再下一层的景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一片幽静的雪原,雪在这永恒的暮色中发出一种淡淡的蓝色,大片的雪花仍不停地从空中飘落,给孩子们的小屋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顶,有几幢小屋的门前还立着雪人儿,看来这一层的孩子都喜欢冬天。
下一层是森林,孩子们的小屋建在林间空地上,在薄薄的晨雾中,初升太阳的光亮透过树林,在晨雾中投出道道光柱,林中不时传来小鸟的鸣啭。
他们一直向下走了二十多层,每层都是一个奇异的小世界,有的永远下着小雨,有的遍布金黄的沙漠,其中一层甚至还有一片小小的海洋,海上漂浮的帆船就是孩子们的家。
“这些都是怎么做出来的?”眼镜问。
大量子回答说:“这是用一个虚拟国家的游戏软件生成的。这个软件来源于以前的虚拟城市游戏软件,可以让一个人建起一座城市。虚拟国家软件可以用部件库提供的部件来构造虚拟世界,也可以自己生成虚拟图形。”
他们仔细看了看周围的一切,每一株小草、每一颗石子都栩栩如生,“造这座楼的工作量可真够大的!”华华感叹道。
虚拟公民1回答:“当然,先后有八千多万孩子参加了这座楼的建设,有一亿多孩子亲手布置了他们自己的小屋。”
孩子们在大量子的指引下进入了电梯,这电梯凸出在楼外,呈全透明的流线型,站立其中可以看到灿烂的群星和下方的地球。
晓梦问:“你们不会真的计划在现实世界中也建这样一座楼吧?”
虚拟公民1大声说:“当然打算了!不然画这张图纸干什么?下面你们要看到的图纸,都是我们打算真建的!”
华华说:“谁要住到这楼的顶层可就倒霉了,他上来一趟坐两万五千公里的电梯怎么吃得消?”
“不要紧的,这座大楼里的每一部电梯都是一枚小火箭,速度比大人时代发射卫星的火箭还快。你们看!”
这时,一部尾部喷火的电梯以惊人的速度从大楼下方的无底深渊中升了上来,快到顶时,那流线型的电梯尾部的火焰消失了,顶部却开始喷火,使它减速停下。虚拟公民1介绍说:“这种电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六万公里,从地面到这儿只需二十多分钟。”
眼镜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照我刚才看到的刹车速度,那电梯里的人怕被压成肉酱罐头了。”
虚拟公民1没有回答眼镜的话,他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显然并不在意。这时,他们的电梯尾部也开始喷火,并以吓人的速度降下去,这速度开始几秒还能感觉出来,后来大楼的表面在超高速中看上去变成了一条平滑的连续大道,他们反而觉得静止了,只有电梯内显示屏上的层数在以千层为单位飞快地减少。他们没有感到向下的加速,还是稳稳地站在电梯的底面,虚拟软件显然把这一层忽略了。但它有一点是对的:这里虽处于太空,但并没有失重,一般轨道飞行器的失重是因其运行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其高度,在这个高度上,地球引力仍会发挥作用。
华华说:“先不谈建造这大楼的可行性。我想知道,这有什么必要呢?为什么全国的孩子都要住到一幢楼上呢?”
虚拟公民1回答:“把其他的地方腾出来玩呀!”
许多年后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超级大楼设想中所蕴涵的深刻的象征意义,它可能源自公元钟熄灭后孩子们心中共有的孤独感。
“我们的国土那么辽阔,还不够你们玩儿的?”晓梦问。
“等会儿你们就知道了,那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这大楼确实很棒!”华华由衷地赞叹。
“下面看到的会更棒!”
火箭电梯继续飞快地下降,渐渐地,地球边缘的弧形不再那么明显了,下面大陆的细节也越来越清晰了。
晓梦看看这上下两个方向都望不到头的高楼,惊叹道:“这楼的高度是地球直径的两倍呢!”
眼镜点点头,“像地球的一根长头发。”
华华说:“想想当它从地球的背阳处转到向阳处,太阳从上向下依次照亮它那长长的楼体,那是多么壮观啊!”
这时,电梯上方的火焰移到了下方,开始减速。很快,楼面已能看到层格,只过了几秒钟,电梯就停下了,软件又忽略了这减速所产生的能在一瞬间把电梯乘客压成肉饼的超重。孩子们看到,电梯仍处于太空中,但虚拟公民1说:“现在我们位于大楼第二十四万层,也就是距地面两千公里的高度,再往下不坐电梯了,我们将用另一种方法下去。你们看外面有什么?”
他们从电梯看出去,只见有一条长线从下面地球方向升上来,因为很细,到下面深处就看不清了。在上升的过程中,这条长线转了两个大环,中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弯曲,好像一个顽童用笔在地球和太空这幅画上随意乱画了一道曲线。这条长线向高楼延伸过来,在电梯下面与楼面相接,在近处可以看到,这原来是一条窄轨道,由两条铁轨组成。
虚拟公民1问:“你们猜这是什么?”
华华说:“好像是北京到上海的铁道被一个巨人拎起一头接到了这里。”
虚拟公民1笑出声来:“你形容得很好,作文一定不错。不过,这条轨道可比那条铁路长,它的长度有四千多公里,这是我们计划建造的一条过山车轨道。”
过山车?!孩子们吃惊地看着这条超长轨道,它在阳光中很醒目,在远处盘绕的那两个大环闪闪发光。
“这么说它一直通到地面?!”
“是的,我们就要坐过山车从这里下去了。”
说着,一辆舟形小车从楼里沿轨道移出来停在了电梯下面,这是游乐场里常见的那种过山车,有五排双人座位。电梯的底部开了一个小门,从这里正好能下到过山车上——软件又把太空中的真空忽略了。
三个孩子上车后,过山车立刻平稳地沿轨道向前行进,开始以很慢的速度滑出大楼的阴影,滑进太阳明亮的光芒之中。滑到第一道大坡时,速度骤然增加。孩子们戴的虚拟现实头盔只有视觉功能,感觉不到向下的加速度产生的影响,否则,他们在进入太空后就能第一次感觉到失重了。不过,这失重很快就会变成超重,过山车已进入第一个大环,孩子们看见星空和地球围着他们转了一圈。当过山车再次平稳下来后,坐在最后面的晓梦回头看看,发现他们刚刚经过的那个大环正在飞快远去,而超级大楼已再次变成了一根细细的蛛丝,这“蛛丝”向上消失在星空中,仿佛是从那灿烂的星海中垂下来的。过山车很快通过了第二个大环,这个环比上一个大得多,但通过所用的时间却更短,过山车显然在飞快地加速。接下来是一长段向下的滑行,但向下只是一个大趋势,过山车时而跌下深谷,时而跃上高峰。在这段路的尽头,轨道被弯成了一段螺旋状的线圈,当过山车进入这个螺旋管时,孩子们仿佛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星空围着他们不停地飞转着;螺旋管由水平渐渐转成与地球垂直,这时孩子们眼中的地球又变成了一个大唱片,在他们前面飞快地转动着。出了螺旋管后,轨道仍与地球保持垂直的方向,过山车实际上是在笔直地下坠,这时,孩子们应该又能感到失重了。在前方,轨道被绕成了一团乱麻,这团乱麻的直径可能有上百公里,过山车冲进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似乎无休无止地在里面绕了起来,好几次到达了出口附近,但很快又沿着某条线路绕回到进口处。这时,孩子们已不再处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成了某个顽童手中把玩的盒子,朝着各个方向胡乱地颠倒着。过山车终于绕出迷宫,沿一条平直的陡坡下滑,再次急剧加速。这段路走了很长时间,前面的轨道看上去早已变成了一条光滑的带子,由此已完全体验不到速度感。孩子们注意到,他们头顶的太空由漆黑变成了淡紫,这淡紫又渐渐转成深蓝,星星变得模糊了,地平线已很难看出曲率。坐在最前面的华华看到过山车的流线型车头上出现了一道火焰,这火焰急剧扩展,最后终于把整个过山车都笼罩在了其中——软件到底还是没有忽略大气摩擦力。火焰消失后,孩子们发现他们已位于大片的云海之上,头顶是碧蓝的晴空,与太空中那黑白分明的光照景象相比,这大气中的阳光似乎能渗透到衣服的每一道褶纹中。前面的轨道又是一连串的大环和起伏的低谷高峰,由于现在有了更加明确的参照物,过山车的运行比在太空中显得更加疯狂和惊心动魄。在过山车平稳滑行的间隙,孩子们看到在远处的大地上竖立着许多巨型的架子,那些架子有上万米高——远在云层之上,它们有的与地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有的则呈巨门状,仿佛是竖立在大地上的一些巨型的三角尺和圆规。华华问那是什么,虚拟公民1回答:
“那是滑梯和秋千,是给小娃娃们玩的。”
华华想象不出什么样儿的小娃娃能从那万米高的滑梯滑下来,更想象不出那些超级秋千怎样荡得起来。
过山车沿着一条平缓的斜坡滑完最后一段路程,孩子们觉得他们正在向一个草原降落,草原上好像开满了各种色彩的花朵,但当降落下来后,他们才发现这草原是由无数彩色橡胶球组成的——游乐园中那种胶球游泳池的放大物,一眼望不到边,简直可以称之为胶球海了。过山车在胶球海上滑行了很长一段距离才停下来,它激起的胶球在周围噼噼啪啪地下起了彩色的大雨。他们不知道谁会跳进这怪异的海里玩儿,也不知道进来后又该怎么出去。他们小时候都有过在胶球游泳池中“游泳”的经验,知道在里面移动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时,过山车的两旁弹出了两个大轮子,它们在胶球中转动起来,推动着过山车前进,过山车这时成了在胶球海中行驶的一只小艇,艇首激起胶球的彩浪,发出奇怪的咕咕声。虚拟公民1告诉他们,这个胶球海有近千平方公里。
“这会耗尽全国的橡胶,那我们以后用什么做汽车轮胎呢?”晓梦问,虚拟公民1没有回答,这可不是他关心的事。
过山车驶出胶球海后,三个孩子就近参观了一座巨型滑梯,这是一座水滑梯,水顺着那条望不到顶的宽宽的梯面哗哗流下,真像一条飞泻而下的天河。想象着自己从上万米的高空顺着这条天河一路滑下,华华感到全身顿时充满了战栗不已的快感,他要求滑一次这座水滑梯。
“华华,你怎么这么贪玩?我们在干正事儿呢!”晓梦制止道。
虚拟公民1也说:“是的,从这里到大升降塔有四十多公里呢,我们还是节约点时间吧。再说,玩电脑中的虚拟模型有什么意思?等我们建好真的以后玩儿,那才带劲呢!”
孩子们离开超级水滑梯后,又看到一个宽阔的大平台,由几根通向云端的粗钢索凌空吊起,上面可以站几百人。他们最初以为那是一个悬空的大操场,但虚拟公民1告诉他们说,这是巨型秋千的踏板。他们向两边看看,果真看到了千米之外秋千那直插云霄的支柱。他们现在终于明白荡秋千的原理了:大平台的底部有一排火箭发动机。
他们接着又参观了碰碰车场,那碰碰车每辆都有大人时代的巨型自卸卡车那么大,光轮子就有两米多高,加上它们周围的防撞充气护垫,看上去俨然是一个庞大的怪物——成千上万的怪物在一个宽阔的大平原上追逐撞击,激起了遮天的尘埃。不用说,玩这种游戏那是需要相当的胆量和牺牲精神的。
虚拟公民1介绍说:“这是新五年计划中的第一开发区,主要是建造巨型的游乐设施,你们没看到的还有巨型的勇敢者转盘和观览转轮等,如果天气好,你们可以在上百公里外看到这些设施。现在,让我们去看第二开发区吧,那是游戏机区。”
话音刚落,周围的场景迅速切换,三个孩子好像置身于一个大城市中,周围都是高大的建筑物,那些建筑物形状奇特,有的像巨大的古代城堡,有的外面环绕着错综复杂的管路,有的表面布满圆孔——就像一块巨大的奶酪。
“这些大楼都是游戏厅吗?”华华问。
“不,它们都是单个的游戏机。”
“这么大的游戏机?!那……它们的屏幕在哪儿呢?”
“这种游戏机的概念与以前不同,你得走到它里面去玩,那里面都是用全息影像或真实设备构造的场景,每个游戏从机器的最底层开始,一层层玩儿上去,到最顶层结束。你玩的时候不是像以前那样用鼠标或游戏杆,你自己就是场景中的一分子,你得不停地奔跑搏斗……比如那个像城堡的游戏机,内部是一个王国的宫殿,你在内部要与无数的敌人决斗,最后获胜才能成为国王。这个有许多洞的机器内部是一个魔窟,你在里面要用激光剑杀死毒龙之类的怪物,最后才能救出公主……当然,这些游戏机都是为小娃娃们准备的,它们体积有限,只能运行一些小型游戏。”
“什么?这还是小型的!?那大型的有多大?!”
“大型的游戏机是没有形状的,它们占据的面积一般以一个地区为限。”
场景切换,三个孩子来到一片广阔的平原,远处,由古代士兵组成的许多方阵正在挺进,他们的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竖起的长矛如一片茂密的麦田。“看到了吗?这是一个古代战争游戏,玩的人将率领一支上万人的机器人军队同另一支军队作战。这里还有西部游戏,你将骑着马带着左轮枪进入一片广阔的蛮荒之地,经历各种奇遇……”
“这第二开发区占地面积有多大?”
“大概有一百万平方公里,这样才能建造足够多的游戏机。下面我们去看第三开发区:动物园区。”
场景切换到一个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处,数不胜数的各种动物在草原上游荡,从森林中进进出出。“这些超级动物园是真正的动物王国。这些动物园里没有笼子,所有的动物都在大自然中自由行动,走进这些动物园,你就是走进了各种动物出没的大山和旷野。在这里,你将穿上带电的安全服,任何猛兽都不能伤害你。你可以在林中骑着大象旅行,与孟加拉虎合影……这里最大的一个动物园面积将近三十万平方公里,比英国还大。这个动物园没有任何道路,直升机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走进这里,你就像走进了人类诞生初期的原始世界。此外,我们还要建三座动物城市,这些城市有同人类城市一样的街道和高楼,但里面住的全是可爱的小猫小狗以及其他被小朋友们视为朋友的小动物,你们可以走进去同它们玩儿,也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带走……这个开发区占地也有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
“用得了这么大吗?”
“看你说的!动物要自由迁徙,鸟儿要自由飞翔,不大些行吗?下面我们参观第四开发区:探险区。”
场景不停地切换,孩子们先后游览了险峻的雪山、无边的草原、幽深的峡谷、湍急的大河……
他们最后停在一个大瀑布下,华华好奇地问:“这些地方好像什么也没建呀?”
“对,不但如此,以前的所有其他建筑还要拆掉,我们要使这一地区完全恢复原始状态。”
“干什么呢?”
“探险呀!”
“我记得第二开发区中有的游戏不就可以探险吗?”
“那完全不同!游戏是用软件预设好的,出现的事情都可以预料,而这里却是完全天然的,你不知道进去后会遇到什么,这样才刺激好玩儿!再说,这里的面积比第二开发区的一个游戏机可要大多了。”
“第四开发区的面积有多大?”
“整个大西北!”
“怎么这么大?!”
“废话!探险嘛当然要大,几步就走到头了那还有什么险可探?!”
“要这么干,国土的面积确实不够大。”
“所以,第五开发区只好规划一个占地面积较小的项目。”
“还有第五开发区?”
“对,糖城开发区。”
转眼之间,三个孩子又置身于一座城市中,与前面几个开发区的庞大宏伟相比,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小巧玲珑,里面的建筑物都不高,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而单一,好像是用一块块大积木搭成的。“这就是糖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用糖建成的,你们看这座棕色的体育场,是用巧克力建成的;那座半透明的大楼,是用冰糖建成的……”
“可以吃吗?”
“当然!”
华华走近那座棕色的体育馆,用鼠标点了一下大门边的棕色圆柱,立刻抠下一块来;晓梦也走到旁边一所精致的小楼房边,轻轻碰了一下晶莹剔透的窗玻璃,玻璃立刻碎了,晓梦拾起一小块儿,想象着这薄薄的冰糖放入口中那甘甜的感觉。
好长时间没说话的眼镜哼了一声:“既违反经济规律又违反科学规律,这糖做建筑材料强度够吗?”
虚拟公民1回答:“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糖城的建筑物都不高。为提高强度,我们计划在内部加上钢筋骨架。”
“天热不怕化吗?”
“真让你说着了。”场景又切换了,但这次没走远,只到了糖城的近郊,这里是围绕着糖城的一座座小山,那些小山色彩艳丽、曲线柔和,仿佛是从水彩画上搬下来的。
虚拟公民1说:“可惜你们闻不到,这里才叫香呢,这些山是冰淇淋山!”
孩子们仔细看后发现,那些小山上四处流淌着奶油的小河,有的还形成了奶油小瀑布。在山谷中,这些小河汇成了一条大河,那乳黄色的奶油河面涌着线条柔和的浪花,缓缓地流淌着,没有一点儿声音。“由于对气候条件考虑不足,冰淇淋都化了,看来糖城还要建在更寒冷的地方才行呢。”
以后,超新星纪元的历史学家们对糖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首先感到迷惑的是:公元末的孩子早就不喜欢吃糖了,他们在自己想象中的新世界里,为什么对糖这么痴迷呢?也许,糖对于孩子,永远是一种成人所无法理解的象征,一种美丽的符号。
历史学家们在分析了大量子的原始记录后得知,新的五年计划和虚拟国家的创造者主要是五到十一岁的孩子,更小的孩子不过是在跟着他们起哄,但由于在人数上占据的绝对优势,他们在以统计和归纳为基本原则的新世界大会上形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十一岁以上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卷入进来,且渐渐变得跟虚拟世界的创造者一样狂热,最终真正保持理智的孩子只剩下了极少数。
争论
场景最后一次切换后,三个小领导人又回到了新世界大会的会场,回到了那个无际人海之中的讲坛上。放眼望去,他们觉得下面不仅是眼睛的海洋,还是嘴的海洋——那两亿张嘴都在不停地说着只有大量子才能听清和记住的话。
虚拟公民1(91.417%)问:“你们觉得这个新五年计划怎么样?你们愿意领导我们一起去实现它吗?”
华华问:“这儿就你一个人吗?没有第二个虚拟公民了?”
虚拟公民1说:“有的,公民2来过几次,但那人太讨厌,让我给骂回去了。喂,公民2,你有胆量就站出来说话吧!”
于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争论爆发了,直接参加这场超级争论的人数达两亿之多,广阔的国土上到处可见电话机或电脑旁大喊大叫或飞速击键的孩子。为了一个梦想中的世界,每个孩子都在充分发挥自己那两亿分之一的作用。在这两群意见对立的孩子中,小群的平均年龄远大于大群,但遗憾的是,大量子在归纳发言时不考虑年龄因素(也很难考虑),因此大群的影响占据了绝对优势。所以,有大量的低龄儿童参加了这次决定国家命运的会议,这些小娃娃最无理智,也最任性,无形中成了一股极其危险的社会力量。
虚拟公民2(8.972%)怯生生的声音响了起来:“华华、眼镜、晓梦,别听他们的,那都是一帮不懂事的只知道玩儿的小不点儿在起哄。我建议:修改大会的统计和归纳规则,按发言者的岁数适当加权!”
下面的人海骚动起来,卡通小人儿们不但在大喊大叫,还在手舞足蹈,整体看上去,仿佛一阵狂风刮过人海,海面上巨浪滔天。
虚拟公民1:“我们是小不点儿,你们有多大?!顶了天也就十三岁,说不定前几天还让爸爸打屁股呢,现在就想冒充大人,没羞没羞没羞没羞没羞!告诉你们,现在大人们都不在了,现在只剩咱们小朋友们了,谁也管不着谁,谁也别教训谁!”
虚拟公民2:“问题是你们的五年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虚拟公民1:“你不干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如果在一百年前,你能想到全国两亿孩子站到同一个广场上开会吗?你个胆小鬼!”
虚拟公民2:“如果能实现,那大人们为什么没有那么干呢?”
虚拟公民1:“大人们?哼,他们根本不会玩儿,当然不可能建出一个好玩的世界!大人们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乏味!他们自己不好好玩儿,成天板着脸吭哧吭哧上班干活,还死死管着我们这不能做那不能做,这不能玩儿那不能玩儿,成天上学上学上学,考试考试考试,做乖孩子做乖孩子做乖孩子,没劲没劲没劲没劲!现在,就剩下我们了,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好玩的世界!!”
晓梦说:“你们那个好玩的世界怎么生产粮食呢?没有粮食我们会饿死的!”
虚拟公民1:“大人们留下来的东西可多可多了,一时吃不完的!”
虚拟公民2:“不对,总会吃完的!”
虚拟公民1:“就吃不完就吃不完!大人们那时就没见吃完嘛!”
虚拟公民2:“那是因为他们在不停地生产出新的粮食。”
虚拟公民1:“生产生产,烦死了,不要听不要听不要听!”
虚拟公民2:“可要是东西有一天都吃完了,怎么办呢?”
虚拟公民1:“吃完了再说呗!我们要先建设好玩的世界再考虑粮食,大人时代那么多人,不是没费多大劲儿就吃饱了吗?”
晓梦喊道:“小朋友们啊,大人们为了吃饱可是费了很大很大劲儿的!”
虚拟公民1:“我们没看到,谁看到了?!晓梦你看到了?嘻嘻!”
虚拟公民2:“你们没看到不等于他们没费劲儿,你们这些小傻瓜!”
虚拟公民1:“你才是傻瓜!假大人,没劲没劲没劲!”
华华问:“退一万步说,就算实施你们的五年计划,你们能承受得了那么重的工作吗?”
虚拟公民1:“我们当然能承受!”
华华:“你们可能每天要工作二十小时呢!”
虚拟公民1:“我们可以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
华华:“你们中要有一半人是博士才行!”
虚拟公民1:“我们会努力学习,我们每人看十万本书,我们都会成为博士的!”
华华:“算了吧,现在你们已经累得受不了了!”
虚拟公民1:“那是因为现在的工作没劲儿!现在不好玩儿!好玩儿就不累了!我们能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我们都能成为博士!我们就要建成那个好玩的世界!!就要就要就要就要!!!”
人类的群体效应十分强大,这在一场有几万观众参加的足球赛中就能表现得很明显;而当两亿人(而且是孩子)站在同一个广场上时,这种效应之强大,是以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想都不敢想的。在这里,个体在精神上已不存在,只能融入到群体的洪流中。很多年后,据很多参加这次新世界大会的孩子回忆,他们当时已完全失去控制,什么理智什么逻辑,对这亿万个娃娃已彻底失去了意义。眼下,他们什么也不想听,什么也不想做,他们只是要要要——要那个他们梦想中的世界,要那个好玩儿的国家。
虚拟公民1:“请国家领导人回答我们,你们到底接受不接受我们的五年计划?”
三位小领导人互相对视了一下,晓梦说:“小朋友们,你们已经失去了理智,你们回去再好好想一想吧!”
虚拟公民1:“我们失去了理智?笑话!我们两亿人不比你们三个人有理智?笑话笑话笑话笑话笑话!!”
这时,新的虚拟公民开始分裂出来。
虚拟公民3(41.328%):“看来国家是不接受我们的五年计划了,我们自己干吧!”
虚拟公民4(67.933%):“自己干?说得容易!你以为这是在计算机里造虚拟世界啊?在现实世界里真干,一定要有国家的领导和组织才行!”
虚拟公民3:“唉……”
下面人海中的浪潮平息下去,一时间又变成了凝滞的沙漠。
晓梦:“小朋友们,已经很晚了,大家回去睡觉吧,明天还要工作呢!”
虚拟公民1:“唉,工作工作工作,学习学习学习,真没劲啊,真累啊,没劲没劲没劲,累累累累累……”
这有气无力的声音渐渐消失,人海中的孩子们开始向上飞入天空,退出大会会场。这是开会时那场卡通人大雨的反演,会场上的人海像阳光下的水渍一样快速蒸发着,转眼间就全部消失了。这时,大地上显示了一行字:“第214次新世界大会结束。”
摘下头盔后,三位小领导人很久没有说话。
至此,超新星纪元走完了它的第二个时代,这个时代比悬空时代长得多,历时三个月,它仍然是由眼镜在无意中命名的,历史学家把它称为“惯性时代”。
历史沿着大人时代的惯性滑行三个月后,孩子世界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本章完)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