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胡惟庸的底牌!
朱亮祖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而胡惟庸仍旧是面色凝重,望着面前的水潭,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欣喜之色。
这把火既然已经烧起来了。
那胡惟庸就只能是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而那辆马车上装的,便是知会各部将胥吏抬出贱籍的旨意!
由于书吏横死。
只有到今天夜里,中书省排查交卸印信之时,才能查出这道旨意并没有发出。
这样一来。
准许生员、秀才入胥吏籍的旨意,便会早一天传达到各衙门之中。
可想而知,当那些读书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会是何等的愤怒。
等到那个时候,谁还会去管后送来的那些旨意呢?
就在胡惟庸自以为事半功倍之时。
一名身着青衣小帽打扮的锦衣卫也刚好离开了乾清宫。
乾清宫中。
朱元璋默然的看着面前的秘奏。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最终,朱元璋缓缓的站起身,望着远处浓郁的乌云,心中逐渐的打定了主意。
“罢了。”
“只要咱还活着,这大明的天,就翻不了!”
“但是咱不会一直活着。”
“这天下,早晚是要交给那些娃娃的。”
“这几个小847兔崽子也跟着秦先生学了那么长的时间了。”
“这一次,就当是对着帮小兔崽子的一次大考吧。”
月光拉长了朱元璋的影子,望着面前的铜镜,原本准备拔去白发的朱元璋望已然是花白的头发只得是苦笑了一下。
犹豫良久之后。
朱元璋最终还是将锦衣卫的秘奏藏入木匣,随手放在了身后的书架之上。
当天夜里,原本一片冷寂的乾清宫。
骤然之间便热闹了起来。
大队的锦衣卫跟羽林卫将乾清宫团团围住。
后宫的大小事务全都被马皇后接掌了过去。
宫中除太子及秦、晋、燕、周四王之外任何人出入宫禁都须持马皇后手令。
太医院更是如临大敌,所有的太医全都被关在了宫中随时听调。
各地甚至都接到了搜罗各种名贵药材的诏令。
而在这之前,朱元璋的最后一道诏令,就是由太子监国,秦、晋、燕、周四王辅政!
种种迹象无不再向朝中的文武百官们透露着一个信号。
那就是老朱快不行了!
只不过很快。
还没等宫中的文武百官回过神来。
一则消息彻底的引爆了整个金陵的士人圈子。
尤其是那些之前在街头巷尾无所事事的秀才生员们。
几乎同时炸了锅。
天子竟然准许生员成为胥吏了!
大明什么时候禁止过读书人去当胥吏?
但那是贱籍啊!
不仅是自甘堕落,甚至五代之内都不得再考科举。
读书人去当胥吏,那不就是自甘堕落吗?!
君不知,士可杀,不可辱之理?
至于朱元璋那道将胥吏抬出贱籍的旨意。
此时还在下达各衙门的路上。
不过即便是这道诏令到了各大衙门,恐怕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我们没考中功名,天天摆烂都不行?
既然大明不让我们活。
那咱们就都别过了!
这些秀才可不仅仅是秀才而已。
他们更是天下各地的乡绅,纵然是有几个寒门学子。
那也是一个庞大家族全族忍饥挨饿才供出来的一个读书人!
现在朝廷竟然要让他们入贱籍去当胥吏?!
这么多年的投资岂不是白投了?!
只不过这一次。
书生们却没有像上一次一样,聚集在中书省衙门之外。
而是向以往一样,零星的出现在了城中的各大酒楼、茶馆。
坊间已然是传的沸沸扬扬了。
有人说是朱元璋被奸人蒙蔽了。
也有人说本身老朱就是乞丐出身,承不了天命。
无论如何。
坊间最近冒出来的流言,都指向了共同的一点。
那就是大明要完了!
甚至已然有百姓悄悄的囤积起了粮食,也有金陵的百姓拖家带口的朝着乡下逃去。
与山雨欲来的金陵城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明的中书六部及各大衙门。
朝廷的各大衙门依旧照常运转。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
在这平静的背后,正在酝酿着一股足以打破一切的力量!
街头巷尾甚至已然出现了些许的流言蜚语。
诸如紫薇帝星暗淡,血月盈天,碧空如血,荧惑异常云云皆指向天下行将大乱。
有了这些传言做铺垫。
登时便有“有心人”将这一切与朱元璋先前所推行的新政相结合起来。
在朱标奉旨监国的第一天。
进言上书的奏章便像是雪片一般朝着朝廷涌来。
而告病在家的胡惟庸在得知这一切之后,登时便在后院起香祷告上苍。
胡惟庸虽然不是笃信儒学的清流。
但也是自幼饱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这些瞎话传来传去,胡惟庸已然有几分相信自己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了。
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自己刚刚对朝廷的公文做了手脚,等着朱元璋下一步的行动的时候。
朱元璋在这个节骨眼上竟然病了!
不仅如此,金陵城中也是流言四起,各类“天象”也是层出不穷。
自幼受自然经济影响的胡惟庸,在骨子里几乎毫不犹豫的便会相信天人感应的说法,以至于都有点忘了,那些流言之中有不少就是自己发出去的。
更何况。
自己为什么要把永嘉侯朱亮祖给拉上自己的船?
还不是因为朱亮祖是淮西勋贵里的“异类”!
别看朱亮祖的脑子不太好使。
但是如果真的上阵杀敌起来,朱亮祖绝对不输大明任何一个国公。
即便是朱亮祖在大明开国之前,数次击败朱元璋,甚至还曾经降而复叛,仍旧是凭借着军功封了侯爵!
毕竟放眼整个天下。
能在两军对垒之时,击伤宿将常遇春,单单凭这一条战绩,就足够证明朱亮祖的实力了。
公侯伯子男,侯爵仅仅比公爵低了一等!
要知道,洪武三年,朱元璋将北元逐出中原之时,汤和的封号,也不过仅仅是中山侯而已!
朱亮祖,就是胡惟庸的最后一张底牌!
看《支教大明》最新更新章节上9x.com 分享越多,更新越快。
看小说就用200669.com